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探究

2019-12-23任延俊李昱洁齐志青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19期
关键词:顶岗双向职教

□任延俊 李昱洁 齐志青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而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从总体上看,国内外有关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的研究还不深入,更不系统;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的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长效机制,以及没有形成可供参考的动员机制、管理机制、操作规程以及保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因此,科学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推动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必经之路。

一、核心概念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充分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在人才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的高度融合,是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

“校企双向流动”是指通过创新教师培养制度,构建一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流向职业院校兼职做教师和职业院校教师流向企业顶岗担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践锻炼的双向流动机制。

二、“校企双向流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流向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的教师,经过实际的工作交流之后可将企业的工作情境、真实案例引入课堂,通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当中存在的难题,指导学生开展实际工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岗位技能、业务素质,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流向职业院校任教的企业技术人员,除了日常的实践教学工作外通常会参与职业院校的科研项目。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项目的主动对接、合作有助于获得校内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产学研密切合作使企业的科研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 让企业的科研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激发其创新潜力,并可将获得的校企合作技术成果优先转化,从而有效促进企业产品的改造提升,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外部驱动力。

三、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的现状分析

(一)职教教师来源途径相对单一

教师知识结构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教教师资格认定标准通常只作了学历和教学能力的要求,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是毕业于研究型大学的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偏向于具体理论,虽然专业能力很强,但大多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导致实操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存在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相脱节的状况。

(二)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能力不够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他们虽然自身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系统的教学、教研理论学习背景,这样固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感性的工作经验吸引学生,但由于自身缺乏应有的教师素养,不能够应付相对复杂的职业教育教学环境。

(三)校企间人员双向流动不畅

1.职业院校层面原因。第一,伴随着“职教20条”的逐步推进,国家对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使职业院校的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任务日趋繁重, 任课教师资源的相对减少导致学校没有外派专业教师去企业顶岗锻炼的动力;第二, 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没法给顶岗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服务来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导致教师从自身角度也不愿意下企业。

2.企业层面原因。第一,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为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对外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动力不足;第二, 企业通行的以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去职业院校兼职的技术人员的考核会影响兼职人员的薪酬待遇和晋升空间, 导致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流向职业院校的自觉意愿也相对较低。

(四)校企双方在兼职教师队伍的使用与管理上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

技术人员的流动容易使企业的商业秘密被窃取、使用或泄露,学校一般会和多家企业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企业担心来企业交流的职教教师的频繁流动会泄露企业商业机密,出于保护目的,企业在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把控等重要环节一般不会使用这类临时来企业顶岗实践的职教教师,校企双方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上有诸多分歧。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尚不完善

职业院校的教师考核评价中存在着数字化管理的倾向,使得职教教师的育人工作重心发生偏移,如“教学考核软指标、科研考核硬指标”。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对教学技能和经验的实际贡献难以得到量化、客观、合理的评价。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的顶岗工作效果好坏无人问津,其顶岗期间的基本教学任务也难以准确测算, 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无法与薪酬待遇和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 这都极大地挫伤了普通专业教师转向“双师型”素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教师担负着“以匠心育工匠”的使命,教师的培养工作不仅停留在理念上,更要落实在制度上。因此,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应自上而下整体统筹与全面规划,将建设专业化、创新型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制度视为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以制度规范职业院校教师的规格标准,并为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社会地位提供法律保障。

(二)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共培”提升校企双方人员的技能水平

进一步充实打造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具备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加顶岗实践,重点学习企业工作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基本技能、工作内容、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前沿技术。设立企业兼职教师特聘岗,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执教能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确定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参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设计、校内校外实训、横向课题研究等活动。行业企业可根据需要聘请职业院校教师主持或参与企业技术需求项目、产品开发项目及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真正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共培”达到提升校企双方人员技能水平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校企双向流动”的管理办法

要从学校、企业共赢的视角分析我国企业在职业院校“校企双向流动”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失调问题,从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设计、政府职能、企业责任、投入机制四个方面建立健全“校企双向流动”的管理办法。

(四)建立健全“校企双向流动” 的激励机制

要从社会外部作用和企业内部动机两方面建立健全“校企双向流动”的激励机制,如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应视为完成对应期间的教学任务量,并在人事分配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等文件中对参与顶岗实践的教师在定级、职称评定上予以政策倾斜。

五、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研究既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本文以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为研究对象,使职教教师的教育理论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以此达到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目的。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人力资源供给和科技创新优势,达到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顶岗双向职教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基于双向GRU与残差拟合的车辆跟驰建模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