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几点做法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为例
2019-12-23邹满群
□张 静 邹满群
我国实行博士后制度始于1985年,招收的平台主要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类,其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简称“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我国首个工作站于1994年在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作站已成为我国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研究对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合作导师、博士后、兄弟单位专职人员交流获取第一手信息,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博士后培养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思考,介绍了一些经验做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简称“长江所”)是隶属于国家农业部的科研事业单位,于1958年成立,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综合性的重点研究机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根据“人社部发〔2010〕60号”文件,长江所于2010年9月正式设立工作站,2011年6月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联合招收博士后协议,当年11月招收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在2015年度博士后综合评估中被评为良好级。长江所工作站设站至今共招收博士后8人,其中5人已出站,3人在站,经过数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配齐机构,与时俱进,及时构建完善的工作站管理体系
1.选用能力较强的人员从事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站后,长江所首先明确了由所人事处负责工作站运行管理,并安排1名副处长负责具体工作,其他人员配合工作。专职人员先后在办公室、人事处等管理部门从事了十多年的管理工作,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具,精力充沛、思维严谨、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在博士后开展项目申报、考核评估、总结汇报时能够提供指导意见,并能与地方博士后管理部门进行良好的协调沟通,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
2.已建成一套符合本所实际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湖北省博管办、华中农业大学人事处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为确保工作站有序运行,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长江所建站以来,根据单位的实际,先后颁布实施了《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规定》《所博士后中期考核、出站考核、退站办法》《关于加强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九项措施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并根据博士后管理要求,把博士后视同事业编制在编人员管理,所颁布实施的《所科技奖惩办法》《所科研副产品管理办法》《所科技开发管理办法》及所有的人事管理办法等。以上制度确保博士后招聘、进站、开题、中期、出站等重要环节考核都有规可循,博士后的日常管理有章可依,对博士后的劳动考勤、职称晋升、科研经费、薪酬福利等做到了全面覆盖。此外,针对博士后管理的特殊情况和新问题,在不适合大范围改动现有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工作站将其作为人事议题及时提交所党委研究决议,并以党委会议纪要的形式作为工作依据。通过在原有制度基础上不断查漏补缺、汰旧换新,工作站的运行有了完备的制度保障,扎好了规范管理的篱笆。
3.不断加强政策学习,及时准确掌握最新精神。2015年以来,国家的博士后政策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新政策不断出台。长江所工作站及时掌握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20号)》等主要精神。2018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九项措施的通知》,在放管结合积极吸纳优秀博士后进站、规范有序落实博士后各评审环节、加大力度对博士后进行分类支持、参照标准强化博士后管理考核四大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在变动较大的博士后进站的一般年龄、在站时间、配套经费、薪酬待遇方面对原有办法作了修订落实。
二、多措并举,按需设岗,积极吸纳有潜力的优秀博士进站
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在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将博士后制度高度概括为“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要吸引这些高端人才落地,用人单位必须抓好“筑巢引凤”,苦练内功,在软硬件建设上下功夫,做到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在凝聚和吸引人才同时,坚持在使用中培养人才,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吸引、培养、使用”三结合,最终实现单位和个人的“双赢”。
1.加强自身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成长环境。长江所作为水产科研的“国家队”,坚持科研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团队之间团结协作、有序竞争,学术氛围浓厚。长江所科研设施齐全,仪器设备性能优异,很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管理规范,能够有力地支持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管理部门热忱为博士后服务,在职责范围内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于科研工作。工作站专职人员从细节入手,与博士后互留微信、手机、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以便随时与博士后沟通。此外,还通过合作导师侧面了解博士后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动态,排解困扰,增强博士后的归属感,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博士后工作中去。为确保博士后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长江所与时俱进,根据所在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调研所在地兄弟院所相关待遇情况下,长江所先后三次调整了博士后工资标准,以高于长江所同期入职事业编制博士后20%标准,博士后月工资从2011年的7000元、2013年1万元、2017年1.2万元,调整到2018年的1.5万元,事业编制人员享受的论文、专利、成果等科研奖励也同时覆盖。博士后在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岗位项目的资助后,长江所还予以颁发最高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博士后的年收入可保障在18万元以上,高于地区同类单位博士后的平均水平。通过以上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博士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2.严把导师博士项目质量关,在合作中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双赢。一是从严遴选合作导师。长江所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8人,其中研究员24人、副研究员34人,多人具有招收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资格。根据有关规定,博士后的合作导师要求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因此长江所拥有足够的合作导师资源。鉴于正高级专家相对副高级专家拥有较为丰富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经验、承担课题经费也比较充裕的这种情况,长江所鼓励研究员作为合作导师招收博士后,并重点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院首席科学家、二级研究员、各级竞争性人才当选者倾斜,对具备博士学位的副研究员也适当开放招收。考虑到团队的协调发展,还要求合作导师所在课题组承担课题经费不少于100万元且能提供至少10万元的资金用于与博士后的合作项目。因把关严格,长江所的合作导师多为优中选优的学术带头人,合作项目也能够得到比较充裕的资金支持,博士后更是在科研水平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二是在合作项目的征集上,要求是必需的、紧缺的、一般在2~3年内能够完成的“小切口”研究,以达到实现“一点突破、盘活一片”为最佳效果。建站以来,所内征集的合作项目由少到多,经费来源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省部级重点行业专项等,2015年以来每年均能征集到10个以上合作项目,研究内容涉及渔业种群动力、渔业资源分子生态、流域生态、鱼类繁殖与发育、鱼类遗传育种、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动物分子药理等。在具体的项目选题上,大胆选题、精准设计、小心论证,一般要求待进站的博士后先进入课题组跟组实习,实习期间要研读合作导师开出的参考文献,在形成较成熟的研究选题后再开始进站程序。三是在博士后的选用上,始终坚持较高的用人标准,慎之又慎,宁缺毋滥,坚持质量优先,这既是对单位负责,也是对个人负责。博士后从事的是极具挑战性的开创性工作,有明确的任务考核指标,更有研究失败的风险,对人员的科研素质、发展潜力要求较高,不可不查;一般博士后的在站时间不长,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从事科研的过渡性、训练性安排,博士后虽视同编制内人员管理,但并非长江所事业编制内人员,出站后的去向并不确定,故博士后还承担着一定的职业发展风险。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级科研所,长江所在研究中将培养和发现人才作为工作出发点之一,把引进优秀博士后进站开展工作当作锻炼考查的一部分,以便于博士后尽显才华、取得成绩、成就自我,顺利地融入长江所的科研事业,最终把优秀的人才纳入事业编制,实现“事业留人”,即使是博士后出站流动到其他的单位,也能够将在长江所的博士后履历当作有分量的事业财富。长江所工作站目前已出站的5人中,有3人留所,1人前往高校,1人前往科研机构,均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双赢。
3.发挥好地域人才优势,搭建高层次人才资源。长江所地处武汉,众所周知,武汉是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据2017年统计数据,武汉有普通高校88所,在校研究生11.5万人,拥有极为丰富的高层次人才资源。长江所以搬迁武汉为契机,积极利用好武汉市优良的地域和人才资源优势,努力开拓博士后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巩固与湖北省内及周边地区的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轻工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现有的人才合作,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协议,在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开展招聘宣讲,尝试与其他高校建立起新的合作。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博士研究生每年均有数十人来所交流访问。长江所招聘的博士后分别来自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等。二是理顺了与湖北省地方人事人才主管部门的工作关系,由湖北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给予专门业务指导,在博士后管理上实现了与湖北省地方的无缝对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长江所通过上述做法,严把导师、博士后、项目质量关,先后招收的8位博士后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其中5人争取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3人争取到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岗位的资助。充分体现了博士后的研究实力,同时他们也取得了良好的科研进展。今后,长江所将继续壮大人才队伍,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为长江所科研质量提升与综合实力增强提供更优秀的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