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小戏创作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9-12-23张鹏举

人文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吕剧小戏院团

张鹏举

近年来,山东文艺工作者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自觉强化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创作生产了歌剧《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吕剧《大河开凌》、京剧《游百川》、山东梆子《海源阁》、茂腔《失却的银婚》等一大批优秀艺术作品,推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小型剧节目参演人员少、创演成本低、反映生活快、舞台表现活等独特优势,调动基层院团创作积极性、促进基层院团建设,早在2014 年,山东省文化厅把小型戏剧创作生产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开展了“中国梦”主题小戏创作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文艺院团特别是基层文艺院团合理安排创作重点,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开展创作采风,逐步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小戏作品,成功举办了三届“小型戏剧新创作剧目展演”、一届全省庄户剧团大赛、一届全省乡村题材小型剧节目展演、一届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项目小戏展演。

一批优秀小型戏剧作品脱颖而出,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繁荣城乡演出市场、加强群众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层院团创作热情进一步迸发,更多小戏作品不断涌现。全省文艺舞台优秀小型戏剧作品紧缺,数量众多的县级院团、民营剧团无力推出大型剧目而难以进入省级艺术展示平台等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

综观山东全省小型戏剧作品创作,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创作题材丰富多彩。近年来,山东的小型戏剧作品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广泛涉及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邻里关系、养老敬老、扫黑除恶等基层群众当下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以精准扶贫为创作素材的扽腔《扶贫风波》、山东梆子《一个都不能少》、吕剧《狗不咬的干部》等小戏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扶贫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展示了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导下农村、农业、农民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新时期党的农村工作的辉煌成就。山东梆子《家有贤妻》、《双争母》,两夹弦《退彩礼》、吕剧《砖头记》《三媳参会》等小戏作品,以新农村道德建设为切入点,讴歌了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弘扬和重建。渔鼓戏《老邪上任》《村里有个烂筐子》,扽腔《罚镇长》展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气象、新面貌,也反映了乡村干部秉公办事,与群众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创作主体更加广泛。省市县三级院团全覆盖、国有院团和民营院团均有优秀小戏作品涌现。其中既有山东省吕剧院这样在全国叫得响的省级重点院团,也有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滨州市吕剧演艺公司、滨州市博兴县扽腔剧团、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剧团、鄄城鸿歌雁韵戏曲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市县级国有专业院团,更包括聊城市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东营区华韵艺术团等民营院团。作品的剧种分布更加多样,既包括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琴戏等常年演出活跃的剧种,也包括扽腔、渔鼓戏、蛤蟆嗡等近年来恢复、抢救的濒危剧种,种类齐全、布局合理,能够充分显示近年来山东艺术创作和剧种保护的丰硕成果。三是艺术制作较为精良。山东近年来的小型戏剧创作展示了近年来山东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的最新创作成果,绝大多数优秀小戏作品都做到了总书记讲话要求的“有理想、有温度”。这些剧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艺创作的实践中,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凡人小事,从不同方面反映时代进步、社会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构思精巧,以小见大,编排精彩,形式创新、表演细腻,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四是创作人才逐渐成长。除了剧作家王新生宝刀不老,勇摘全国小戏创作最高奖——群星奖。伴随着一大批小型戏剧作品搬上舞台,带动一批编剧人才竞相涌现,许多年轻编剧通过小戏创作崭露头角,山东戏剧创作奠定了新的人才基础。例如省直的高志娟、王娟、郑娇娇、彭莉媛,济南市的孟璇,滨州市的臧宝荣、济宁市的谢天然、菏泽市的刘振峰等年轻编剧均有优秀小戏作品推出。他们或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或得到省文化厅的项目扶持。假以时日,伴随着这些青年编剧的成长,山东的小戏创作必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我们在充分肯定小戏创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个明晰的感觉:山东近些年的小戏作品当中,除了几个小戏堪称顶尖、在全国小戏大赛场上毫不逊色外。而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欠缺与不足。这些欠缺与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山东小戏创作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在创作方向和艺术追求上有偏差。小戏到底是搞笑的,还是要具有一定思想文化内涵的。一些小戏创作者在这个认识上不能走极端。有的小戏一味追求小戏的语言包袱和表演上的滑稽,而不顾及剧目应有的可品可赏的味道和意义;有的小戏只是注重小戏的教育作用,让小戏承担太大的社会功能,而不考虑在娱乐功能的前提下给人带来启迪和思考。其实,小戏一方面当然要具备自身应有的思想高度和艺术品位;另一方面从艺术接受学来看,人们观看小戏首要的是获得愉悦和快感。那种刻意要求小戏负担太多的创作思路与任务,难免会影响到小戏的红火与出彩。山东的小戏创作者在以后的创作中应当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种符合艺术辩证法的正确把握。二是舞台呈现、表现风格存在简单化。每个小戏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与色彩。不论剧种的风格和表演者的流派如何,个人的优长短疏怎样,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表演重在开掘人物的心灵,展示人物性格冲突深层次的东西,而不能是那种“戏不够,喊来凑”。在山东的小戏舞台上,还有一部分作品、一部分演员依靠大嗓门、高八度大喊和过于夸张的表演来增强现场效果,来赚取观众的掌声。殊不知这种“喊来凑”与表演上讲的激情投入、酣畅淋漓并不是一回事。那样不仅提升不了艺术质量,吸引不住观众的眼球,一不留神反倒会造成舞台上的噪音泛滥,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失去自己原有的优长与特点,也降低了自己的表演水平。小戏是艺术,表演小戏是一门大学问。孜孜不倦地在艺术的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锲而不舍地在以情动人的手段上做文章,努力凝聚成一种最符合小戏艺术规律的表演形式,应该成为山东小戏主创人员所追求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的小戏创作要力求唱词必须富有诗意,而语言则要性格化、口语化,更要有情趣性,要质朴流畅、幽默生动。要通过个性语言来塑造不同的艺术人物形象,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思想启示,得到艺术享受。三是选材视角、矛盾构思存在不准不巧。不少作品在选取题材上,普遍存在眼光狭窄的问题,有的虽对重大社会题材有所关注、有所涉及,但构思不巧妙,平淡无奇的多,人云亦云的多,要么就是人为的制造一些情节,闭门造车,缺乏情与理之间的合理性,缺乏人物关系的有机统一。主题不鲜明,看完作品都提炼不出一个鲜明主题思想,更不要说什么主题深刻,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创作。而戏剧是最擅长反映生活特点的艺术,在创作中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尤须我们注重的恰恰是其现实性。山东的小戏创作者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个性,要善于思考,学会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就怕不去想,就怕没想透。生活原本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在歌颂阳光的时候,不应忘了生活的沉重和那些在沉重中生活的人们。更要克服创作中的浮躁心态,不能急于求成,创作不是应景,不是闹着玩,要沉得下来,静得下来,要有十年磨一戏的精神。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方式带给人们深刻的感动和震撼,而这种感动和震撼,首先源于创作者自身对生活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猜你喜欢

吕剧小戏院团
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
吕剧进乡村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浅论黄河口吕剧的传承与保护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小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