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黑色旅游研究综述

2019-12-23

人文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旅游者动机黑色

孙 飒

从古至今死亡往往是人们比较忌讳的话题,但对与死亡或悲剧有关景点的造访确从未停止过。由于到访量巨大,该类旅游行为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Foley 和Lennon 首次提出“黑色旅游”(Dark Tourism)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研究焦点。而在我国,“黑色旅游”在2008 年汶川大地震后,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推进,分析“黑色旅游”的演进过程将对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申健健和喻学才对国外黑色旅游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1],而我国有黑色旅游的研究缺乏一定的梳理。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国内黑色旅游为研究对象,对国内近年来相关主题的发文进行梳理分析。分别从黑色旅游的概念,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等三方面进行总结,为今后相关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黑色旅游的相关概念

从庞贝古城废墟到汶川地震震中遗址,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人类对与死亡或悲剧相关的地点探访从未停止。黑色旅游这一概念提出后,由李经龙和郑淑婧于2006 年发表了《黑色旅游研究初探》一文[2],将黑色旅游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学术界。王金伟和王士君指出,已有的黑色旅游相关概念大致可以分为客体黑色说和主体黑色说两类[3]。但由于黑色旅游所涉及范围较广,目前学术界尚未对黑色旅游的定义达成一致。但本研究认为,可以将黑色旅游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进行界定。广义上的黑色旅游是指以战争、灾难等黑色事件为客体的旅游活动;狭义上的黑色旅游则是指从教育、缅怀等目的为出发,到黑色事件发生地进行瞻仰的活动。

此外,由于黑色旅游是一种感性的旅游活动,Stone 提出了“黑色旅游谱”,按照黑色的强弱程度,将黑色旅游从“最黑色”到“清黑色”分为了六类[4]。这一观点也被国内众多学者所接受[3],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关研究。还有学者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扩展,其中王金伟和张赛茵在研究北川地震遗址区时,将黑色旅游动机分为“黑色动机”、“灰色动机”和“白色动机”三类,动机的颜色越深,则表明旅游动机的“神圣化”越严重。反之,颜色越浅则表示旅游动机的“娱乐性”越严重[5]。

二、黑色旅游的研究视角

Biran 等对已有研究梳理后,提出黑色旅游研究的三大视角[6]。此后,该观点被研究者认可并积极的探讨。据此,在研究视角的梳理上,将依据Biran 等学者的建议,分别从供应导向的视角、需求导向的视角和供需整合的视角三方面,对国内已有进行归类。(1)在供应导向的视角上,主要以黑色旅游资源研究为主。王昕等基于GIS 技术,以国内黑色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御用最邻近点指数、基尼系数等研究方法,将国内黑色旅游资从空间上划分为八大区域[7]。(2)需求导向的视角方面,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旅游者行为动机上。王金伟和张赛茵通过聚类分析,将黑色旅游的参与者分为了“灰色型旅游者”、“黑色型旅游者”和“复合型旅游者”三种类型,并从人口统计学、旅游者的态度等方面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差异[5]。郑春晖等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访问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黑色旅游这在旅游限制和动机上的差异[8]。(3)供需整合的视角方面,邹红霞和苑伟娟通过对游客有进行灾难旅游的动机需求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灾难旅游开发思路框架,为灾难旅游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9]。王金伟和王士君将黑色旅游动力划分为需求动力、供给动力、中介动力和支持动力进行分析,并引入共生理论,提出了黑色旅游的“共生”模式[3]。

三、黑色旅游的研究内容

根据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我国黑色旅游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黑色旅游动机的研究、旅游资源等方面。

在黑色旅游动机的研究中,掌握旅游动机和旅游者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者的主要目的,并以此对黑色旅游的开发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其中王金伟和张赛茵以北川地震遗址区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法对旅游者的动机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三色动机理论,并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动机的差异[5]。唐勇等在研究汶川地震纪念地时,发现了好奇与责任、社会尊重、和知识与教育等三个因子[10]。李东瑾和刘丽华的研究中,将黑色旅游的动机划分为更好地帮助他人、自我激励和为了自身安全等三个动机因子[11]。方叶琳等在研究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时发现,责任与义务是旅游者访问战争纪念馆的主要动机,也是与传统旅游的根本区别之一[12]。郑春晖等在意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到访者动机时发现了责任与教育、社会因素和好奇思考生死等三个动机因子[13]。由此可见,虽然学者们的调研场所不同,但黑色旅游的动机大致相同,且责任这一动机是黑色旅游的主要动机因素。

在黑色旅游资源方面,王昕等筛选出的152 个黑色旅游景区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黑色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京冀交界带、西安咸阳一袋和苏南浙北地区,此外辽东北、鲁东、鄂东、重庆、粤南也有较高的密度分布[14]。孙肇基从体验教育的视角出发,发现我国虽然黑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真正形成具有吸引力的黑色旅游资源较少,据此提出了今后开发过程中的建议[15]。张秦和储德平提出了黑色资源分类体系,将黑色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类黑色旅游资源和人文类黑色旅游资源两大类[16]。刘世明等以汶川大地震遗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开发灾难遗址的重要性,提出了汶川大地震旅游环线的概念以及环线旅游资源配置方案,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7]。综上所述,在黑色旅游资源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全盘性的旅游资源分析和区域旅游资源配置等两个方面上,该类研究都对资源如何配置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四、结论

根据对文献梳理的结果发现,黑色旅游这一概念已进入我国学术界十年有余,本文在黑色旅游的概念、研究视角及研究内容等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研究视角大致可以分为供应导向、需求导向和供需结合的导向三个方面,而研究内容大致集中在黑色旅游的动机及黑色旅游资源等两方面,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与国外研究相比,仍存在论文质量不高、文章数量较少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建议提高论文质量,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深度开发黑色旅游及其周边产业。

猜你喜欢

旅游者动机黑色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黑色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漆黑一片
动机不纯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