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3刘征伍

人文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跨境办学一带

刘征伍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职业教育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在大力“引进来”的同时,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更为高职院校教育输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职院校“走出去”,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因经济发展需要亟需我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加入。鉴于此内外动因,许多高职院校努力提高自身办学水平,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海外办学,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二、高职教育“走出去”优劣势分析

(一)我国高职院校跨境办学的内部优势分析

国家政策层面,我国现行的周边外交政策和援外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中国高校赴境外办学提供了制度及政策保障[1]。高校自身层面,在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扶持下,一批具备学科和专业优势的优质高职院校迅速成长,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初步具备教育输出能力。

(二)我国高职院校跨境办学的内部劣势分析

一是政策与保障机制存在“缺位”。整个教育法治体系中没有能有效促进和保障中国高校进行跨境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高位阶立法。虽然我国废止《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意在为高校境外办学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但客观上使得高校申请和运行境外办学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指导,境外办学面临无章可循的窘境[2]。另外,我国现行财政政策明文规定不允许公办高校对境外办学进行投资,而境外办学所需的各类软硬件建设耗资巨大,高校存在较大财务风险。

二是高职院校内部资源建设与“走出去”所需标准尚存差距,仍需优化。内部资源优化包括具备国际化师资、课程、实训基地等软硬件条件;具备培养国际化人才及国际人才的能力;拥有相对健全的跨境办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等。

三是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尚处起步阶段,缺乏境外办学经验和策略,存在输出内容不够深入,合作对象不够广泛的问题。如输出专业尚显单一,许多目标国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领域还有待加强。且高校缺少对目标国及其教育体制、市场需求、法律框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3],教育输出效率有待加强。

(三)我国高职院校跨境办学面临的外部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普遍较弱,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产教融合不足,亟需借助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助其培养可促进经济发展的人才[4]。迄今已有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里兰卡、约旦、埃及、卡塔尔、泰国等十多个沿线国家对我国高校发出了办学邀请[5],希望以“中国模式”为当地培养人才,这无疑为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境外办学提供了良好契机。

(四)我国高职院校跨境办学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风险和其他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沿线涉及近70 个国家和地区,各国情况复杂多样。且因沿线国家外交政策风险,文化及语言等差异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增加了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风险和难度。

二是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境外输出中占据垄断地位。OECD 报告显示,高等教育输出国所占份额为美国48%、澳大利亚9%、英国8%、法国7%,荷兰、加拿大和爱尔兰位居其后[6]。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迅速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教育境外输出的竞争力仍需加强。

三、高职教育“走出去”的推进策略

(一)出台与目前境外办学水平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新的境外办学管理办法,从国家政策层面指导、规范高校跨境办学。如完善境外办学审批制度,精简相关手续,鼓励更多优质的高职教育“走出去”;对境外办学项目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提供具体指导[7],引导境外办学活动逐步规范化、规模化。

二是出台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证高职院校在海外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除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的指导与监管之外,还需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管、保障机构,及时为职业教育及其海外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并落实相关质控工作。可供学习借鉴的例子如澳大利亚成立技能质量署(ASQA),强化国内职业教育机构注册、课程认证和质量监管等过程,大大提高了本国职业教育质量及社会认可度。另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及我国跨境教育输出的扩大,可发起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多边协作机制,实现沿线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统一及学历学位互认[8],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职院校跨境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资源优化建设

高校内部资源优化建设的核心是师资国际化及课程国际化[9]。就前者而言,需要组建一支通晓外语、业务精湛、跨文化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及行政管理队伍。课程国际化意味着高职院校应深入了解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自身的优势专业及目标国需求设置办学学科。课程对接技能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同时,又能推广我国优秀职业教育理念,切实帮助目标国培养相关应用人才。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内部项目管理,建立或完善海外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保证输出优质的职业教育。

(三)对目标国深入调研,促进境外办学良性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近70 个国家和地区,各国情况复杂多样,有些国家民族矛盾突出、有些地区内部政局动荡不安[5]。在开展境外办学之前,要对目标国展开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职业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根据调研结果落实各项办学细节,保障境外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稳步“走出去”

高职院校的特点之一就是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因此联合相关优势企业共同“走出去”是构建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校企联合“走出去”有助于院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规格的标准[10],促进学科专业更扎实、有效发展,利于人才的精准化、实用化培养。

四、结语

境外办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分工的重要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11]。“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为我国高职院校参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提高高校自身综合实力、扩大我国文化软实力影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然而,高职教育“走出去”的过程中亦充满挑战,需要结合各股社会力量,从顶层到基层通力合作,方能实现我国职业教育输出的长远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跨境办学一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一带一路”我的梦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