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护士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19-12-23霍光研
霍光研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
规培护士一般刚毕业,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少,处理事务及应变能力不足,需要经过1~2 年的轮转、培训、考核。随着人事制度、护理模式改革的深入,规培护士在医院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充分发挥其优势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问题。虽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护士心理压力进行了研究,但对规培护士心理压力关注较少。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部分患儿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与不适,也很难配合护理工作,加之家属紧张焦虑,使得护理及治疗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儿科规培护士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心理问题。正确分析与处理这些问题,有助于规培护士顺利完成儿科规培工作,为快速适应临床工作奠定基础。资料显示,对于比较复杂、不宜量化的内容,质性研究更为合适[1]。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访谈,详细了解规培护士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心理体验,增进各级护理管理者对规培护士的理解,同时也为护理管理者制订有效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7 年我院规培护士,共9 人,均为女性,年龄21~25 岁,工作年限0~2 年,本科学历5 人,大专学历4 人。入选条件:(1)语言沟通无障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2)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
1.2.1 访谈员 本研究中9 名护士的访谈工作由一名访谈员完成,访谈员沟通能力强,有耐心,乐于倾听,且掌握质性研究及资料收集方法。
1.2.2 资料收集 通过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本着自愿、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在受访者方便的前提下约定访谈时间,选择双方交谈方便、不受干扰的场所面谈,并经受访者同意后进行现场录音。预先设计访谈提纲,避免因遗漏而影响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访谈中,根据受访者的意愿采用录音、笔录和及时回忆等方法记录访谈内容,尤其注意观察并记录其表情、语速、语调等变化。同时,对受访者的感受或观点及时确认,不断提问证实,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1.3 资料分析
访谈获取的信息均按照受访者的编码进行整理,形成书面资料,研究者反复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经过自省、比较、归纳后,采用类属分析法提炼主题。
2 结果
经过深入访谈和分析,提炼出6 个主题:缺乏归属感,失落感,茫然,渴望,成就感,认同感。
2.1 缺乏归属感
50%的规培护士反映在儿科规培过程中,虽然有带教教师指导自己,但是心理上还是缺乏归属感。按照医院整体轮转计划,规培护士前1~2 年在各科室轮转,没有归属感,易产生失落感。护士B:“儿科科室性质特殊,我来自成人科室,不能独立盯班,工作能力不强,经验少,总是担心科室不愿意接纳,有时候会产生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护士D:“感觉儿科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内容比较细,老师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我不是儿科护士,只是来轮转规培,虽然老师也给我传授知识,但总觉得我与儿科护士之前隔着一堵墙。”护士H:“感觉自己很辛苦,没有时间安排业余活动,刚参加工作的1~2 年总是在学习、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会面临解聘,一直在轮转没有定科室,也不知最终能否去自己心仪的科室。”
2.2 失落感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儿年龄小无法配合护理治疗,加之部分家属对患儿过分疼爱,使得护患关系紧张,加大了护理难度,加重了规培护士的心理负担。护士B:“儿科的各种穿刺技术很难,而且作为规培护士我很少有机会去尝试较难的操作,做得最多的工作是发表、测血压。”护士E:“我一针没扎上又扎一针,孩子闹得厉害,针又鼓了,家长有情绪说换人扎时,我真的很心虚、很紧张,连话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护士G:“我觉得自己平时穿刺技术挺好的,但是在儿科穿刺,失败率还是挺高的,有些挫败感。”护士H:“我之前给别的患儿扎了3 针才扎上,当再给同病房其他人扎针时,家长会主动跟我说他家孩子不好扎、胆小,想找个一针能扎上的护士,听到这些感觉挺失落的,因为家长对我不信任。”
2.3 茫然
规培护士对儿科知识不了解,刚开始到科室工作时感到茫然。护士A:“在儿科我觉得最难的事情就是对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不了解,缺乏专科知识,当患儿家属提问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感到很茫然。”护士B:“对患儿病情不知道怎么观察,不会写护理记录,感到茫然。”护士C:“患儿年龄小,爱哭,他们哭闹的原因令我感到很茫然。”护士I:“我是一名本科护士,从外地来到北京参加工作,本想着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一直这样轮转没有定科室,对于自己的前途、生活及婚姻等都感到茫然。”
2.4 渴望
规培护士受挫后大多数渴望得到鼓励或取得更大的进步。护士C:“在儿科工作我也是全身心地投入,用真心对待患儿,希望能得到家长、同事及护士长的认可。”护士B:“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小儿穿刺操作机会,提高自己的技术,在今后为患儿穿刺时不会那么紧张。”护士D:“这1~2 年的规培轮转使我积累了一定经验,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分享交流。”护士G:“我觉得儿科可以做个‘应知应会’知识点介绍,内容包括常见疾病、护理要点、注意事项、沟通方式等,方便我们快速了解儿科的特点。”
2.5 成就感
规培护士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能得到护士长及患儿、家属的认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工作有成就感。护士D:“我虽然才参加工作1 年,但是能在轮转科室发挥作用,真的很开心,我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护士E:“护士长、患者能肯定我的工作,有一种成就感,还锻炼了临床应变能力。”护士F:“在儿科工作时看见老师们和患儿相处,觉得那个场景很温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小患儿相处了一段时间,有的小患儿很喜欢找我玩游戏,还送自己做的东西给我,就觉得当护士很幸福,很有成就感,有种被依赖的感觉。”
2.6 认同感
9 名规培护士中,有8 名轮转过成人科室,对医院其他科室工作流程及模式有一定了解,在儿科规培后,她们对护理工作模式和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到受益匪浅。有些规培护士认为儿科护理工作有自己的特点,虽然开始时不理解,但是熟悉后还是认同,感到在儿科能学到与别的科室不同的知识。护士A:“我印象最深的是应急预案演练,在其他科室轮转时没有经历过,对我来说帮助很大,让我意识到发生任何事情首先不要慌张,然后想办法去解决,最后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发生。”护士C:“我刚到儿科的时候觉得每次转完病房的总结没有必要,后来当自己真正去盯一个责班时发现挺重要的,能让自己知道这一天的工作都有什么、重点工作是什么、重点需要观察什么、患者都是什么情况等,当检查人员询问患者护理内容时不会哑口无言。”护士E:“刚到儿科时觉得对医嘱没必要,而且之前在别的科也没对过,后来发现对医嘱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士F:“儿科工作氛围与成人科室不一样,注重团队合作,一起完成有难度的穿刺。我很喜欢每天早晨的交班,每个人都对自己分管患儿的重点工作和注意事项进行汇报,无形中锻炼了我们的综合能力。”护士I:“我们工作中难免会犯错误,最怕受到指责和埋怨,但是在儿科我看到其他人犯错时没有被指责和埋怨,而是集体分析、共同改进,感觉这样科室凝聚力很强。”
3 讨论
3.1 重视规培护士的心理健康
重视规培护士的心理健康,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培养护理人才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因此,要加强对规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指导其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克服,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个人能力,增强自信心[2-3]。
3.2 实施人性化带教模式
3.2.1 带教教师的作用 带教教师应该正确引导规培护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带教教师能给予规培护士业务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4]。儿科护理工作紧张、琐碎,专业性很强,儿科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对患儿负责,更要对规培护士负责。这就要求带教教师不断丰富自身护理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和带教能力,合理选择带教方法,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3.2.2 “磁性护理服务”理念“磁性护理服务”理念是1981 年美国学者Mc Clure 提出的,是指在护士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医院仍然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专业护士加入,降低护士离职率,打造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5-6]。带教教师树立“磁性护理服务”理念,注重规培护士的心理需求,鼓励其多表达内心的感受,并根据规培护士的反馈及时调整带教方法。同时,为规培护士提供充足的资源,做到放手不放眼,鼓励其以责任护士身份与带教教师一起完成责任制整体护理。
3.2.3 及时提供指导 儿科规培护士产生失落感、茫然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儿科工作环境及护理对象不了解,儿科护理经验不足。带教教师若能及时提供指导,则能减轻规培护士的心理负担。另外,带教教师要适当给予规培护士专业操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内心的渴望,促进自我发展。
3.3 加强对规培护士的支持
规培护士在定期轮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适应,尤其是在儿科这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儿科护理人员要尽力为规培护士提供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磨合期。另外,科室优秀护理人员要发挥榜样作用,引导规培护士增强安全护理意识,尽快适应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3.4 加强人性化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爱和归属的需要”,本次研究中有很多护士表示在儿科缺乏归属感。张欣[7]指出,护士长应成为护士的压力缓冲站和能量加油站,在工作和生活中为护士提供支持;也有学者表示护理管理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加强人性化管理,既要有长辈关心晚辈的温暖,又要有平辈间的平等交流[8]。
3.5 培养规培护士沟通技巧
3.5.1 儿科的特殊性 患儿身心不成熟、依赖性强、合作性差,有时会哭闹不止,很难配合护理工作。规培护士要积极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多与患儿接触,多陪患儿玩玩具、做游戏等。进行护理操作时,可以先用亲切的语言与患儿交谈、拿玩具逗患儿,以减少其陌生感和恐惧感。在向患儿或其家长提问时抓重点,缩短时间,以免时间太长引起他们的厌烦心理。护理操作完成后表扬患儿,感谢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3.5.2 根据患儿年龄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1)婴儿期:适当地拥抱和抚摸患儿,也可用一些患儿熟悉、喜欢的有声光效果的玩具做引导。(2)幼儿期: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相结合。这一时期患儿能进行简单的交谈,喜爱听儿歌,规培护士可通过手势、微笑、抚摸等肢体语言以及亲切的交谈减少患儿的不安心理。(3)学龄前期:尊重患儿,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规培护士可以帮助同病室患儿建立伙伴关系,减少对环境的陌生感。(4)学龄期:这一时期患儿心理活动相对比较复杂,护士可与患儿单独交谈沟通,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满足其心理需求,取得患儿的配合。
3.5.3 家长心理护理 家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言行对患儿有直接影响[9],儿科护理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主动、真诚地与患儿家长交谈,主动解答他们的问题,赢得信任。同时,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可使规培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消除紧张情绪,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3.6 规培护士方面
3.6.1 积极主动学习 由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异[7],规培护士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会产生不适应感、失落感。因此,规培护士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3.6.2 转变观念,多与带教教师沟通 规培护士要积极主动地与带教教师进行沟通,既让带教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临床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又能通过交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认识。
3.6.3 多与患儿家长沟通 部分规培护士在工作中受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得不到其理解和信任。与患儿家长进行良好沟通,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护患关系,而且可以得到其信任,得到更多临床操作机会,在护理操作失误时也能得到谅解,减轻规培护士心理负担。
4 结语
规培是每个新入职护士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儿科又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科室,护理管理者要关注规培护士在儿科的工作感受,充分肯定其价值,发挥其优势。同时,应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规培护士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保证护理质量,促使护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