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图书馆到读书馆

2019-12-23邵颖华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书架上借书信任

□邵颖华

不久前看了一篇文章 《三无图书馆》,文中说:这所学校的图书馆堪称“三无”图书馆:无墙、无门、无岗。 10万册图书统统躺在完全开放的书架上, 在没有任何监控设施的宽松环境里,任由师生自助借阅。

人们追着校长问:“你怎么不设图书管理员呢? ”校长乐呵呵地反问大家:“你们说, 我这10万册藏书设几个图书管理员合适呢?”有人答:“6个吧。”校长问:“6个人一年的工资是多少? ”回答说:“按照这里的普通工资水平,每人月工资 5000 元,得 30万元。 ”校长问:“我每年拿出30万元养人好还是买书好? ”大家不吭声。

有人小声问:“那书要是丢了怎么办? ”校长说:“偷书,是因为受教育不够,多看书就是多受教育,受教育多了,反省的机会就多了,人的境界就上层次了,就算是真的曾偷偷拿过书,也会悄悄放回书架。 ”

大家笑校长的推理少见,问他:“那你打算一年丢多少书啊?”校长笑答:“我打算一年丢30万元的书,要不,这30万元也得发了工资啊。我把这没有发下去的30万元工资换成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多值啊。 只要每年丢书不超过30万元,我心里就挺平衡。 ”

又有人问:“你查过吗? 实际丢了多少书? ”校长说:“一年过去,年终盘点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的10万册书变成10.6万册。 孩子们说,学校越是信任我们,我们就越是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我们习惯了把自己买的书看完后也放到学校的书架上,让它去流动。 ”

这故事,发生在浙江鄞州高级中学。 这所学校的王校长有个梦想:把图书馆办成“读书馆”。

开放,其实是基于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学校不再把孩子当成自己防备的对象、管理的对象,而是可以开诚布公沟通交流的、可以自省并自行修正的个体。 课外时间,图书馆里读书学生的多少,差不多能够说明这个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如何。

3年前去江苏常州实验小学, 在教学楼前的画廊里,一架架的图书,就那么在室外敞开放着。我当时觉得很震惊。校长说,不怕丢书,其实孩子还会把家里自己喜欢的书放过来。图书,是用来干什么的?是读的。这不是简单的图书摆放问题,从中看到一个校长的胸怀。

图书馆不是用来装门面的, 不是用来应付检查的,不是仅仅用来硬件达标的, 更不是把那些书束之高阁,用来充抵多少万册的数量用来炫耀的。

每到一个城市,我都喜欢逛逛那里的大学或者图书馆。 相对而言,我特喜欢号称全国第三大图书馆的南京图书馆,在那里无论读书、借书都特别方便。 借书、还书自助扫码,手续完成都不需要五秒钟的时间。 在里面读书,你想读多久读多久。一楼三楼的报刊阅览室,无论什么时候去,人都满满的。里面静静的,只能听到沙沙的翻书的声音。 置身其中,感觉特别美好。

决定一个城市质量的, 不是你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你有多少图书馆,有多少书店,有多少人在读书。如果地铁里的乘客都拿起了书,这个城市也就有希望,也就可爱了。 而那些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学校呢? 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其图书馆藏书多少,并不特别值得骄傲,最值得骄傲的,是这个图书馆的书籍借阅、周转、利用率是多少,有多少人热爱读书、在读书,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指标。

图书馆,什么时候都变成读书馆,它的使命才算真正完成了!

猜你喜欢

书架上借书信任
借书去
她就在我书架上
借书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给书架美容
上海:从书店里借书看
信任
小幽默
哪儿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