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海归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思考
——以高校海归青年教师为例
2019-12-23翟云秋
□翟云秋
随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海归青年教师的比例逐渐上升,给高校党组织的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对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研究现状、 问题特点和影响因素等进行归纳和系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党组织对海归青年教师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海归人才的重视和支持政策的出台,近年来,我国留学人员归国的数量逐渐增多。 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从1978年至2017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数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其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 有共计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3.73%。十八大以来,随着留学回国发展人员的不断增加,已有231.36万人学成归国,占改革开放以来回国总人数的73.87%。
高校海归青年教师是留学归国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知识储备、研究能力以及国际视野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高层次的人才基础和丰厚的知识基础。但同时,受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海归教师回国后的党员发展工作,进展并非十分顺利。 做好海归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最大化地发挥海归青年教师的作用, 既是新时期高校党组织的光荣责任和使命,也是高校党建工作要面临和解决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海归青年教师的文献,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对高校海归青年教师进行了特点概述,并分析了高校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中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的有效路径。
二、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问题的研究回顾
结合相关文献以及联合国对青年的年龄界定,通常将海归青年教师的概念界定为:年龄在45 周岁(含45周岁)以下,在国(境)外取得学历(研究生或本科生)后回到国内高校专门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目前国内对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研究,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式。 定性研究中,许奕锋(2010)对海归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特征进行了分析。 吕忆松等(2012)则指出,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海归人才管理中存在着 “促进海归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引进人才和原有人才协调发展的机制”等,影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面临的新挑战。李云先(2015)指出高校海归人才的特点之一是党员人数少,比例偏低。 定量研究中,李蕾、黄鑫城(2015)在调研海归青年教师后认为“政治认同性低,组织发展步伐不快”。 李娟(2016)对北京市6 所不同类别高校海归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研。蔡蕾(2017)通过对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党员发展工作的实证分析, 提出要加强党组织的吸引力、亲和力、执行力和凝聚力。
三、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系统分析
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结构和规律的学问。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海归教师的党员发展问题,是把海归教师党员发展作为一个系统考虑,以海归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中呈现的问题特点作为系统要素,海归教师党员发展的影响因素作为系统结构,海归教师党员发展的有效路径作为系统功能。
从系统要素来看,根据现有文献对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研究成果可知,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低、二少、三难”:青年教师比例偏低,申请入党人数少、发展党员少,对青年教师启发教育难、发展工作难,党支部在发展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中有畏难情绪。海归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与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有一定的交集,但海归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又有其特殊性。 概括起来,目前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即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人数少、比例偏低、入党积极性低、对党支部的活动参与度和认可度不高等。
1.社会环境因素。海归人才在留学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异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与熏陶,因此多元文化和异国大环境的深入影响,容易造成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模糊,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缺乏系统的学习理解, 因此海归青年教师缺乏政治热情、对党的执政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这些情况还是客观存在的。 此外,海归青年教师归国后国内发展形势已经有所变化,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会带有异国文化的理念和工作方式,而这与中国社会情况有所不同,使得他们要在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方面做出改变,来适应国内的大环境,否则很容易产生适应冲突和矛盾。
2.组织建设因素。从高校来讲,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上,对教师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所放松,缺乏硬性要求和衡量标准。 因此,多数高校放松了对海归青年教师政治上的培养和关心,缺少主动进行培养教育的意识,因而难以吸引海归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目前,我们在发展党员中必须遵循完备的程序,这也是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党员发展的严格程序也制约了一些人加入党组织的意愿。高校海归青年教师的工作主要围绕教学、科研等开展,任务繁重,很少有人能够并且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入党的流程上。因此,很多海归青年教师在被问及“党员发展问题”时,往往就“暂时不考虑了”。
3.个体自身因素。从群体特点来看,海归青年教师由于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其留学国别(地区)以发达国家(地区)为主,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具有较高的职业发展要求。他们具有开放创新精神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并且他们的挑战意识和生存意识强,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从思想状况特点来看,海归青年教师整体的思想状况总体向好,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认同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认知呈现二元分化;对国家时政大势的不实报道容易偏听偏信;对个人生活工作状况的比较心理和情绪主动输出倾向明显;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接受意愿较低。他们的政治认知正确与模糊并存,政治情感热情与冷漠并存,政治动机理想与功利并存,政治态度坚定与摇摆并存。 从归国适应特点来看,海归青年教师由于角色转换带来压力,适应环境需要过程, 对国内相关优惠政策与服务机构不了解,受到学校管理层面的制约等因素,使得他们在归国适应上呈现出适应时间较长、适应难度较大的特点。
四、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有效路径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服务体系。要从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深入、党员发展覆盖的广度、党员发展工作内容的细化、 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协同等方面,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格局,使海归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切实深入基层、扩大覆盖、细化内容、协同创新。 建立优秀海归青年教师入党目标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制度,建立适合海归青年教师特点的培训教育制度,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师生党建融合制度、职业发展与党员发展“双向培养”制度等。构建“党员发展工作有深度、党员发展覆盖有广度、党员发展工作有温度以及创新协同有力度”的工作格局。 要建立健全党员发展工作制度体系,全面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全过程,建设得力的专兼职队伍,落实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通过民主、公开的发展程序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党员发展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提高。
2.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实际效果。吸引优秀人才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价值取向和重要职责,高校党组织要从思想作风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作风建设宣传,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多调研、多听取意见建议,在工作作风上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通过坚强有力的“以人为本”服务核心、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载体、师生党建的有效融合以及切实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等路径,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加强党建文化,提升示范引领。高校可以通过树立正面教育典型,以点带面进行辐射,充分发挥优秀海归人才的模范引领作用。 高校可以从党员发展的内容、载体、形式、考核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强党建文化的引领和构建,以党建文化引人、以党建文化育人、以党建文化留人。 利用互联网、党日活动、志愿服务等载体,联合社区、政府等加强党建活动的教育功能,提升党建文化的内涵。 结合海归青年教师特点,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战略,将培养阶段分为基础性、发展性、成就性三个阶段;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党支部活动的内容要寓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