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体育教育课程再认识研究
2019-12-22张建滨苏娟南京河海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009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006
□ 张建滨苏娟(.南京河海大学体育部 江苏 南京 009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江苏 南京 006)
前言
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近年来学生体质不断下降,肥胖率不断增加,健康状况令人担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目前学校体育工作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体育教学要注重运动技能学习,研究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引导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锻炼、自我锻炼、自觉锻炼的学习方式。
本文从分析我国体育教育基础教学入手通过“走、跑、跳、投掷最基本的教育元素”用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对体育教育价值影响加以讨论。对学生体能状况不断下降成因进行阐述,并对体育学习的具体课程主张,注重学科基本结构、教学方法使用发现法、改善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状况。
1 、布鲁纳结构主义理论课程的基本观点
罗姆·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注重探究儿童认知结构,发展儿童认知能力,同时注重理解儿童知识结构,研究主要提倡发现性学习和早期教育干预。布鲁纳创建的结构主义教学论流派,是当近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教学论之一。
(1)重视发展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认知发展应该作为教学论问题讨论的基础。“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布鲁纳将其称为“成长科学”,后期被广泛认同为智力发展科学或认知科学。他认为教育,不仅要培育考核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引导每位学生以帮助其习得最佳的智力发展潜力和能力,教育的任务在于发展智力或拓展智力;
(2)提倡发现学习和早期教育。在布鲁纳看来,儿童智慧发展程序阶段性明确,简言之,源于动作性表象模式,经由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号性表象模式。
2 、我国体育教育“早期发展”认知活动
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按照一定阶段的顺序形成、发展,成为认知结构而进行的”。人体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肉体是灵魂的载体,心灵的感知源于身体存在。体育即综合身体与心灵感知的教育,其独特的教育方法换言之就是探索身体上的认知活动,并对身体形态和行为操作的相关知识学习。布鲁纳指出,要想更容易的了解知识,借助于发展较早的。
我国2007年制定的《国家锻炼标准》要求的各个年龄阶段对身体素质的考核标准基本是柔韧与力量,速度与力量选测,各阶段缺少明确的要求。选测的项目决定学生必须掌握内容,极易造成学校教师选择容易操作的项目,对学生认知的操作能力没有连续发展。中小学课程中的体育课程每周2-4次常常被其他课程所占用,从学校、家长、社会对体育课程认知处于次要地位。布鲁纳认为:“儿童身体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相继发生发展的,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结构,各阶段出现有一定的次序,前阶段是后阶段发展提高的结构基础,后阶段取决于前阶段认知发展完成水平”。换句话说个体发育过程中,机体没有在中小学阶段进行有效地体育锻炼,身体机能就不能达到相应的身体素质标准,该结果会直接诱导机体在大学体能测试阶段不能达标,这也就是今天大学生体能测试整体下滑的根源所在。
3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本结构
布鲁纳曾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依据,提出了自己的结构课程理论。他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构造的一种主观模式,知识并不泛化,总是有结构的。他强调:“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体育运动是以身体认知为主,从操作角度应学会走、跑、跳、投最基本的教育元素,是人的生存基本保证,上古时代,人类为获取最基本生活资料,衍生出走、跑、跳跃和投掷等人体运动基本技能产物。但以目前观点,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忽略了走、跑、跳跃和投掷对体能发展的特殊贡献,导致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畸形发展,过去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3000m、1500m跑、跳远、铅球、标枪在学校体育运动中消失不见踪影,更有些学校在学校大型运动会上也取消了该项目,结果导致一部分学生最基本跑跳投不会。
目前体育课程内容的学科缺失导致接受十几年的体育教育课程的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低下,郭有莘教授研究:“大学生在运动位移中约50%处于12岁儿童运动位移的发展水平,25%甚至达不到12岁儿童运动位移的发展水平;手臂侧面挥击有43%处于10.2岁儿童的发展水平;抛射技能中的臂肩上投,51%的人处于9岁儿童的发展水平;立定跳远技能约30%处于3.2岁儿童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人类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是否发展,直接影响人类智能提高与心理发展。优秀人才的表现不仅体现体现在智力发展上,同样体现在动手操作能力与万物创新意识上。
4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对体育课程启示
当前在进行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发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意愿明显,但对体育课兴趣有限;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匮乏。该类现象部分源于体育教育体系中关于体育教学的学科结构重点偏颇,原本作为身体素质提高和拓展的体育课程在应试教育面前成为身心放空的休息课。因此继续研究曾经热门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至今依然有深远意义,对现代教育体系构建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4.1、结构主义体育课程观
改革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替代体育课程的误区,改革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枯燥、固定、单一的模式。体育课程类的结构可以分成基础课、保健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选修课、选项课、教学俱乐部、体育活动课、欣赏课、训练课、群体竞赛等10种分类。其中第一层级为基础型课程,即高校体育必修课,第二层级为拓展型课程,即高年级的选修课、教学俱乐部、体育活动课选修课、选项课、隐性课(有健康测试中心、体质健康咨询中心、健康指导与开具运动处方、课余锻炼辅导站、定点辅导、答疑指导、体育协会)、群体竞赛,是在基础型课程之上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是满足不同层次需要和发展个性以及教学双方优势互补类课程,是达到课内外一体化出现的又一课程形式;第三层级为研究型课程,是将那些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组织起来,并把各运动队的训练纳入其中。体育课程量的结构是指根据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要求、学校课程总体整体教学计划和各学科课时计划,从质和类设计的角度,具体落实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时量,结合运动负荷的大小,把以上10类课的总量以及前5类课各自的量,合理分配至整个大学教育的每一阶段。
4.2、关于课程学习动机的具体主张
布鲁纳认为:内在的学习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它们有四种基本类型:(1)好奇心;(2)上进心或胜任的内驱力;(3)榜样驱动;(4)群体互惠的内驱力。体育课程的学习应以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来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虽然体育学科是一项涉及主客体多种因素的复杂课程,体育课程的重要特点是从事身体活动获得运动的技能和知识是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体育的实践过程对发展人的情感价值是有效的。体育对健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体力增强体能,重在操作能力学习。
4.3、体育教学应重视体育知识的转化学习
在布鲁纳看来,学生的身心和智力发展,并非完全受环境影响,整个与环境作用的过程中,主要依附于学生对自身特有认识程序的独自遵循。教学实质上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智慧并做认知完善和成长。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顺应并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内在形式。由此在体育课程教育中,除注重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外,更要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构建和培养。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体育课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养成锻炼构思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运动习惯。那么,如何实现体育课程知识提高并向学生体育能力的转化呢?体育知识向体育能力的转化,其内在心理机制(又称为中介、内部逻辑结构)在相对抽象的大范畴中即是认知结构,而在比较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则是图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往往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环节。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并未将学生置于主动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是把学生置于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学生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地位,难免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知识的转化学习的教学方式运用了激励式策略,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多运用赋予共情、激励式的语言、情感投入,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信心。从人性化的角度,着重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转化学习需求问题。
布鲁纳在强调学生内部动机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用着重强调。在他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时机、教师的授课程序,教师应对学生回答时的合理反馈,即要适时地肯定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让他们知道错误的学习错在哪里以及如何纠正。
总之,结构主义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专业、简约、学术性强的结构方法,在体育教育的课程的编排设计上,结构主义仍然占主导位置;况且结构主义的课程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教育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次它所强调的发现教学法对我们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启示。虽然学校教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已经被创造出来的,但是人类文化除了需要被传承以外更需要被丰富。让学生尽早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显然更有利于他们以后创造出新的知识,来改善目前体能下降、锻炼热情下降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