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2019-12-22孙瑜乔东淼燕山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政融合

文/孙瑜 乔东淼,燕山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教育方向,开拓新的教育目标。高校立足于思政教育模式,以文化为导向,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践行这一讲话内容的有效渠道,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十分重要,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国文化有效传承与弘扬的需要。

1 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具有天然性的联系。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在目标、价值、内容上都是围绕立德树人思想理念开展的,以立德树人思想理念为根本性教育任务,进而推进思政教育与文化的开展与传播。从文化体系来看,文化本身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文化的传播彰显其中的教育意义,而思政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其开展形式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具有教会人的作用,而高校思政教育具有育人作用,两者的教育、传播目标都是引领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密切关联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文化中涵盖宝贵是思政教育资源,能够不断的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促进思政教育的更新发展模式。例如:在思政教育中,以我国传统文化为教育内容,立足于思政教育知识,挖掘与知识相连的文化知识,实现两者的融合,一同教育大学生,既让大学生学习到思政知识,也在此过程中理解文化内容,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二是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载体,其能够在大学生心智启迪、素养培养、人格塑造等方面给予大学生指引,推进传统文化更好的在思政教育中放光,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 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

2.1 发挥马列主义思想引领作用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念,从抵制多元化错误的社会意识与思潮着手,加强正能量知识的引领与教育,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只有坚定马列主义思想理念,以此为教育、引领方向,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审视多元化文化价值,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效度,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以大学生文化自信为导向开展的思政教育模式,需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引领,净化大学生心灵,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2.2 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导向,推进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并且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契合点。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应重视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契合度,以此为契机,促进两者的融合,实现针对性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立足于课程知识,选取优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思政教育作为传播载体,增强大学生知识体验与文化体验能力,让大学生在体验中领会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为导向开展的思政教育模式,需要在教学方法、理念中进行转变,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重视大学生实践、感悟、体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发展大学生思维,进而丰富大学生文化体系。

2.3 更新教材内容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立足于文化知识,推进文化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促进教材内容的更新,以此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教材内容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与媒介,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路径。因此,促进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相融合,推进教材的革新,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首先,教材内容应加强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合,在教材编写、考量、审定方面做出综合评估,以教材为引领,给予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其次,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好知识内容的解读与探析方案,以此方案为导向,推进文化自信在思政教育中的弘扬,进而增强思政教育质量。

2.4 发挥校园文化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积极效度。校园文化承载着高校发展史,是在师生教育与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内容,受到师生与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中,需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借助校园文化传播形式,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度。例如:实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通过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与此同时,借助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强大学生参与度,以此促进文化的传承。例如:开展诗画鉴赏活动、书法大赛等,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价值引领、人才培养的重地,对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立足于思政教育内容,以文化为导向,实现思政教育与文化的相融合,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体系中引领、教育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的进一步认知,促进大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