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文化视域中的医院廉政文化建设

2019-12-22陈东红

人民与权力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宪法法治

■陈东红

在法治时代的大背景下,医院作为特殊的服务型机构,肩负着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任。只有坚持依法治院,加强医院党风廉政建设,才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够为医院的创新发展提供廉政保证,才能够在医院中形成廉洁自律、作风优良的风尚,形成医院发展的良性循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依法治国擘画了蓝图、确定了路线图。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落实到医疗卫生等各领域各方面,提高依法治理和依法治医的能力水平,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全社会的宪法观念和法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在现实中,不尊崇宪法法律、不信仰法治,目无法纪、贪赃枉法、执法犯法的现象曾经普遍存在,有的甚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究其深层原因,主要还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没有跟上,没有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实际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是制定宪法法律那么简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仅仅经过五届、六届全国人大的艰苦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制定了有关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一大批法律法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法律法规却并未产生预想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使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得到充分的遵守和执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使人人知法、懂法和守法,巩固社会的安定团结,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央决定自1985年开始实行“一五”普法规划,1985年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普法活动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从此,这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我们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五部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是我们党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写入中央全会决定中,充分体现了对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现实性、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国法律制度及其实践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在宪法和法律法规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要素和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了包括实施第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印发《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社会氛围。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家建立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面对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面对13亿多全国人民,庄严进行宪法宣誓。这是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由国家主席进行宪法宣誓,充分体现了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恪守宪法的高度政治自觉,充分体现了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为各级国家工作人员作出了示范和表率,也为医院作出了示范,其意义极为深远。

二、加强法治医院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医院深入开展法治和党规党纪宣传教育,是加强法治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第一,要深化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老虎’要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医院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治院、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原则,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医疗卫生事业是跟老百姓联系最为紧密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腐败。据《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8年第10期披露的典型案例,韩发云在担任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卫生院院长期间,借其他人名义承包该卫生院分院,并套取慢性病医药款79.02万元,据为己有。韩发云受到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被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像这样的案例,不仅给家庭和医院带来巨大损失,也给民生事业造成不良影响。医疗卫生领域所发生的腐败案件,往往就在人民群众身边,必须零容忍,坚决予以打击、严厉惩处,形成强大震慑力。

第二,要开展法治宣传,强化依法服务。当前,重中之重,就是要认真落实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要求,加大医院普法力度。全面依法治国,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贯彻落实到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方面,这体现到医院,主要是依法治院和依法行医。截至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直接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的法律,就有10部以上,包括:药品管理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传染病防治法、红十字会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执业医师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民法总则、刑法等法律中也有这方面的规定。此外,国务院制定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许多有关医疗卫生的法规,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医院要适应法治宣传教育的新变化新要求,这就是既要注重对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规定的宣传,更要注重对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养。一是在普法内容上,在医院深入开展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与医疗卫生直接相关、与履行岗位职责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原原本本地学习宪法法律等具体条文内容,又深刻领会条文规定背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髓。在医院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等开展学法活动,实行经常性学法制度。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养成尊法学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习惯,提高法治素养,坚守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二是强化“关键少数”的法治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要加强对医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等的法治宣传教育,使医院中的这些“关键少数”信仰法治、坚守法治,使他们提高依法办事、按程序决策的能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水平。三是建立健全依法治医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合法、人员合法、行为合法、技术合法、规范管理等主体责任,努力实现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合法化、服务流程规范化、服务质量优质化。

第三,要健全制度规范,严格依法执业。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切实用以规范医院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的行为。认真学习领会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遵守各项纪律,坚决不逾越纪律的“红线”“底线”。二是认真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药管理局颁发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医院党委要担负起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严肃行业纪律,促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切实解决医疗卫生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加强医院廉政文化建设,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精神滋养

在新时代,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是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对医院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融入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廉政物质文化吸引力,强化廉政制度文化约束力,强化廉政精神文化引领力,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树立以廉政文化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建立健全以廉政文化为基础管理规范、以廉政文化为前提的和谐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深化医院改革、创建现代医院提供精神动力。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医改中的重点问题、患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医疗改革、改善服务和推动医院发展上。要结合“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好一满意”、“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等,凝练、宣传、践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宣传和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廉洁文化进医院、进科室、进病房,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和执业环境。要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弘扬医疗卫生行业的光荣传统,加大对医疗卫生行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表彰和宣传力度。

第三,将廉政文化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之中。医院廉政文化既是一种理念文化,也是一种制度文化和行为模式,必须坚持知行合一,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通过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建立风险防控信息平台、实行重要岗位轮岗、加强处方权监管、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处方点评、建立健全医师执业考核和医药考评、党务院务信息公开、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等方式方法,使观念、制度、行为相统一,进一步营造好依法治医的法治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宪法法治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