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改革与冰雪人才培养研究
2019-12-22闫磊磊谢君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 闫磊磊 谢君(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前言
通过对冬奥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改革及冰雪人才培养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体育院校及其他高等教育院校冰雪人才培养体系,为冰雪类运动课程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借鉴,进而为我国2022年冬季奥运会顺利举办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结合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建设及冰雪人才培养情况,对冬季奥运会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改革及冰雪人才培养路径进行进一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冬奥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改革与冰雪人才培养重要性
冰雪运动主要是人们借助冰刀、溜冰鞋等运动器材,在冰面或雪面上进行滑行的一种运动。如冰球、冰壶等。一方面,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冰雪运动传统,在东三省地区举办过多种大型国际及国内冰雪赛事,具有良好的冰雪人才培养基础。而冬奥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改革与冰雪人才培养研究,可以通过总结高校体育专业冰雪人才培养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案例。进而为北冰南展西扩政策继续实施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为不同地域间冰雪运动开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推进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改革及冰雪人才培养,不仅可以促使各地区人们感受冰雪运动魅力,实现全民参与,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展我国冬季冰雪运动项目。同时为冬季冰雪运动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进而为我国冬季运动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依据。
2 、冬奥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建设与冰雪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1、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文以某北方高等教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该高等教育院校体育专业建设及冰雪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2.2、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得出该院校体育专业建设及冰雪人才培养现状如下:
(1)冰雪人才培养理念滞后。
在现阶段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期间,缺乏明确的冰雪人才培养目标,也没有根据区域冰雪运动特色设置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目标体系。严重阻碍了体育专业冰雪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2)冰雪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现阶段高校体育专业冰雪运动开展模式较单一,不仅无法激发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而且制约了冰雪运动的开展。再加上冰雪类运动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内容滞后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冰雪类课程教学效果。
(3)场地器材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在冬季奥运会举办的背景下,虽然多数高校加强了冰雪运动设施设置。但是整体冰雪类场地器材、资金投入仍然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专业冰雪人才培养步伐。
3 、冬奥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改革与冰雪人才路径
3.1、冬奥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目标设置
首先,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院多维速度滑冰等单一冰雪运动形式,缺乏多元化的情况,高等教育院校可依托现有体育教育设施及器材,开展不同形式的冰雪运动。并适当融入趣味性冰雪运动内容。
其次,依托冰雪竞技体育发展现状,高等教育院校体育专业学院应打破现有区域性单独体育发展模式。而是充分根据国家政策扶持特点,综合利用项目布局、对口支援、人才交流等形式,构建广阔的体育专业冰雪人才培养体系合作建设平台。进一步拓展冬季项目发展规模,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机遇。
最后,专业教师是高等教育院校体育专业冰雪人才培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高等教育院校体育专业学院应加强专业教师培养。贯彻落实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负责制,为专业教师责任意识提升提供依据。
3.2、冬奥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方式设置
首先,冰雪运动课程开展对场地、器材均具有特殊的要求,而场地与器材设施也是保证冰雪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高等教育院校可在现有冰雪运动教学场地设置的基础上,依据冰雪特色体育课程开展需要,加快冰雪教学场地条件建设,为冰雪人才培养又好、又快开展提供依据。在场地设施设置建设的基础上,高等教育院校可以场地利用率提升为阶段工作目标,结合各专业学科实际教学情况。以专业学生兴趣为入手点,将以往单一冰雪课程组织形式转化为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以充分满足专业学生冰雪运动需求。
其次,在体育专业教学器材、设施、场地设置完毕后,高等教育院校可依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与其他高校体育专业学院合作,进一步扩大器材租赁空间,为区域内资源配置及共享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同时将课内、课外冰雪运动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共享,为冰雪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依据。在课内教学期间,体育专业教师可利用奥运会举办契机,逐步拓展体育院校、冰雪运动俱乐部合作、交流范围,进一步增加两者沟通交流强度。同时在周六日与市区内部冰场合作,给于专业学生优惠,充分发挥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动协会引导作用,引导体育专业学生自主举办不同类型的冰雪赛事活动。同时高等教育院校可充分利用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与冰雪运动文史馆、冬季装备重点实验室、冬季奥林匹克重点实验室合作。鼓励体育专业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冰雪运动项目。随后进入相应训练基地,进行自主训练,为冰雪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再次,为提高体育专业教学效率,高等教育院校专业教师可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冰雪运动理论、体育保健、冬季奥运会标准及古典冰雪运动欣赏等内容的融入。同时,基于冬季奥运会多元化发展需要,高等教育院校可在现有体育运动教学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利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冰雪运动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并调整不同评价方式在考核中的占比及标准。同时在不同层次冰雪运动基础的学生考核阶段,考虑到不同专业教学阶段教师责任及教学任务具有一定变化,高等教育院校可要求专业教师以过程性评价为指导,在规定考核标准内,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以促使不同层次冰雪运动基础的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教学获得有效的收获。在这个基础上,高等教育院校可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就冰雪运动教学指导工作进行汇报,不定期检查院校内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效果,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专业学生沟通,调整冰雪运动项目教学计划,以保证冰雪人才培养效果。
最后,依据我国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提出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大目标,高等教育院校应明确自身在这一目标实现中的重要责任,构建冰雪体育专业本科生负责制。筛选专业基础好的本科生,融入硕士生课题研究中。通过体育专业本科生预先基础冰雪体育实践研究,可以加深其对冰雪知识的了解。同时高等教育院校也可以依据各专业教师科研项目要求,结合体育专业本科生优势特长、兴趣爱好差异,将本院校体育专业本科生引入课题组内。或者通过冰雪体育师资培养组、冰雪竞赛训练组、损伤康复组组建的形式,为每一个小组提供对应的指导教师,进行导师制培养。在体育专业课题组运行过程中,相关辅导教师不仅需要督促体育专业学生完成正常课业内容,而且还需要带领其进行跟教助教活动,参与冰雪设备研发等工作。通过体育专业本科生参与冰雪产业运营管理、冰雪设备研发、冰雪救护等模块研究项目,可以逐步提高其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育专业本科生负责制应用过程中,高等教育院校应严格依据相应课题组研究方向,依据创新创造原则,围绕冰雪体育主题,进行研究训练工作,保证冰雪人才培养效率。
3.3、冬奥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内容设置
针对现阶段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情况,首先,高等教育院校体育专业教师可选择花样滑冰、冰壶等一些比较潮流且学生喜爱的冰雪运动项目,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积极性。并可以在冰雪体育技能学习阶段不断提高自身冰雪技术水平、冰上理论知识,为冰雪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其次,在大众冰雪运动开展日益广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院校体育专业学院首先应以大众型与精英型人才培养并举的形式,对冰雪运动课程进行优化设置。并适当调整冰雪运动课程开展方式,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开展内容吸引校内体育专业学生。如高等教育院校可以设置多项冰雪必修课。以轮滑运动为入手点,将其与冰上运动、短道速滑等项目无缝隙对接,为体育专业冰雪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专业教师应根据现有硬件及其他资源条件,有计划、有方向性的选择专业训练内容。以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4 、总结
综上所述,冬季奥运会举办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建设改革及冰雪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因此,高等教育院校应结合本院校及区域冬季运动发展情况,以冰雪人才培养为核心,从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优化,构建具有代表性的冰雪运动教学体系,为冬季奥运会举办培养充足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