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商科专业大类分流工作学生支持研究
2019-12-22夏木美北京联合大学
文/夏木美,北京联合大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受苏联的影响,强调人才培养的高效性和专业性。学生通过高考录取,一次性的录取到专业,并将在该专业完成学业和获得学历学位。但随着人才需求的快速发展,这种录取方式不利于培养基础宽厚、知识扎实、适应面广、创新型人才等,也不利于学生学子主动性的发挥。
专业分流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现实可能,结合学生的意愿、兴趣和能力等因素,由各高校内部对本科生实施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分流活动,使学生流入到不同专业接受有差别的教育,其目的在于造就各级各类人才。
大类分流在学生培养中有重要作用。专业选择是人生的重大决策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通识课学习,学生对专业现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择业就业等都具有了相当了解,能使学生专业选择更加合理。因此如何动员人才培养各环节中的力量,做好专业大类分流工作学生的支持,对学生专业选择、更好的融入新专业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目前大类分流工作学生支持存在的问题:
首先,分流前的专业教育和引导不足,造成大类分流的衔接作用发挥不佳、选拔作用过分突出。高校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中的关键环节,是大类招生培养中的前期基础教育阶段和后期的专业培养阶段的衔接点。在同一时段,不同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基本相似,但是不同学生的就业意愿、兴趣和能力等因素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不能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和 引导,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特征个性化的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专业分流志愿;就会造成学生志愿扎堆。大类分流给予学生的自主性就会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分流成为了“第二次高考”。
第二,学生在大类分流中的自主性有待提高,专业认同感不强。由于学生刚刚经过高考,更加习惯“高中式”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对于大类分流缺乏自主性,往往是等着老师喊他去听讲座,缺乏主动了解专业内容和获取信息的动力。
第三,大类分流工作和后续支持服务需要提高。现行的分流工作,一般在大学一年级或者大学二年级结束时开展。大致流程是:分流依据成绩的公示,各专业介绍,学生第一次填报志愿,第一次分流结果公示,分流未成功学生第二次填报志愿,第二次分流结果公示,下发分流结果文件。从全程来看,从公布分流计划到填报志愿时间有限,容易造成学生受同学的影响而做出跟风之举,而专业分流工作一旦完成,学生很难更改。分流后学生进入新的班级学习,甚至有的班级是分流后新组建的,因此班级凝聚力等比原有班级要差,这也是学生专业分流后要克服的困难之一。
2 解决的对策
2.1 重视大类培养阶段的教育与引导
2.1.1 与导师制相结合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实施大类招生的教育模式改革,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将得到体现。一方面,学生在与导师接触过程中,可以掌握各专业的相关信息,获取最新的资讯,为理性选择专业增添砝码。另一方面,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导师能够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质,能够在专业分流过程中给出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有效的利用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学生独立性的培养。鉴于我国各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时间并不长,导师制本身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的问题与挑战,这就需要在进行专业分流制度改革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如明确导师的职责权限、建立师生互选机制、丰富导师的指导方式、健全评价制度等措施。
2.1.2 突出学业规划、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在大类分流中的引导作用
学生在大类分流专业选择中遇到困难,从根本上说是学生自我认知缺失、对未来发展迷茫与逃避。在人才培养中,可以充分发挥职业生涯指导规划课程的作用,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引导在求学过程中做好学业规划,学生使学生在大类分流过程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学业规划,是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科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回答的是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是将对人生的思考系统化、科学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路线是:确定主体(谁规划)一一建立目标(理想)一一分析现状一一寻找路径。
学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期间的一个阶段,专业大类分流是学业规划的一部分。大类分流的实质也是寻找发展路径问题,是对自己人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尽管未来的职业生涯需要终身学习,但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学生的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能力是发展的关键,不仅对学生专业的选择有利,也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匪浅。同时,在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时,也应对学生提供职业测评服务。包括智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测验、职业价值观及动机测验等。这些测验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就不会仅仅凭自己的臆想做出判断。
2.1.3 将大类分流引导工作引入大类培养阶段课程教育中
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合理分配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的比例。在设置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兼顾到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要培养基础扎实、富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不仅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好专业基础课,还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为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创造宽松的条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相关考虑,自主地选择相关课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满足学生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触及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并培养多方面的理论造诣。
在学生进入高校的前一至两年内开展专业导学之类的课程,使学生对以后将要选择的诸专业的学习方向、学习难度、就业前景等方面有一定了解,帮助学生在分流中消除盲目性,消除“随大流”的可能性。导学类课程,在设置中可以根据学生培养计划制定的实际情况,可以单独开设专业导学课,也可以将专业导学内容分散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中。
2.2 分流工作过程优化
2.2.1 加大分流工作宣传的覆盖范围
大类分流工作和每个学生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大类分流工作的宣传力度。一般通用的做法是在分流前夕开启动员大会,介绍专业相关信息。但是这会造成学生在大类培养阶段将学习的重点集中在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上,对各个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因此大类招生的学生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大类分流宣传的内容,使学生大体了解大类分流的流程。
在分流工作开始之前,做好全方位的宣传工作。在宣传中应加以明确的内容包括:考评指标设置、分流实施方案、各专业分流计划、分流流程等内容。宣传工作应发动学生教育培养的各部门开展,让学生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分流工作的职能部门都能向学生宣传大类分流工作,并应对学生咨询。
2.2.2 加大分流工作宣传的专业性
包括聘请行业内比较权威的专家开展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组织让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工作室等,亲身感受各专业特点。同时,安排专业负责人、各专业教师接受学生对于专业分流相关问题的咨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2.2.3 发挥优秀学长在学业指导方面的作用
学长作为分流后各专业教育的亲历者,甚至是专业就业效果的体验者,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大。可以开展毕业生与学生的见面工作,也可以安排高年级的在校生与即将参与大类分流的学生交流,学长就学生的一些困惑作切身体验式的答复,并分享自身大学学业生活的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