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拟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路径及策略探讨

2019-12-22栾泽刘先雨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港区试验区港口

文/栾泽 刘先雨,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1 大连拟建自由贸易港的意义及港城优劣势分析

1.1 大连拟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意义以及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明确了方向,并将加大扩大改革开放力度。辽宁政府大力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生产合作,这就需要加快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使其辐射范围更广阔、港口功能更齐全、贸易环境更开放。基于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区域,大连是带动东北经济,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为大连拟定自由贸易港运行模式,对进一步提升其经济带动能力的意义重大。国际经验表明,建立自由贸易港可给一国或地区带来贸易增长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是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有利于货物的进出口,有利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引入,可以为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管理全球生产活动以及实现价值增值创造基地。

1.2 大连港口与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1.2.1 大连港口与城市具备的优势

(1)大连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地域的角度看,大连处于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也是东北亚进入太平洋并面向世界的海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东北亚和欧美等地提供了最便捷的运输通道,并为实现境内关外模式和建立自由贸易港提供了绝佳的地理条件。(2)大连拥有先进便捷的运输、物流信息网。大连已建成海、陆、空等多种运输工具分工合作的综合运输系统。其中,与东北各主要城市的运输网络,凭借集装箱班列和陆地港为支撑,以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方式相互联通,组成了以大连港区为中心、以东北各地物流网点为结点的物流网状系统。大连港已与全球一百六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三百二十四个港口进行过航运联系,并开辟了七十五条国际运输航线,已全面覆盖环渤海港口地区的公共分支网络。(3)大连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石油化工业和船舶制造业是建设符合中国情况的自由贸易港必不可少的两个行业,大连邻近大庆、辽河等大型油田,具有较强的成品油供应、原油深加工和石油运输能力;同时,大连工业发展较早,有着强厚的实力、众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有助于船舶制造业的发展。这两大条件有助大连发展为国际型的加油港和船舶修建港。(4)大连拥有全方位的开放经验和宽松的政策环境。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在东北地区,大连的对外贸易量位居首位、吸引外资能力不断提高,是外国投资公司、境外企业和各国金融组织在中国设立商业机构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此外,由于大连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得到了国家的各种政策支持,如2017年4月10日,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举行了开幕仪式,正式开启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1.2.2 大连港口与城市存在的劣势

(1)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拟建自由贸易港应以自由贸易区为基础,而区内则需建有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由于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刚批准不久,基础设施仍处于建设的早期阶段,建成基础设施齐全、各项保障完备的高标准对外开放区域尚需时日,这限制了自由贸易区向自由贸易港的跃升。(2)金融业、物流业等主导产业发展滞后。自由贸易港的基本要求是贸易自由化,要实现这个基本点就要求在全球高端要素跨境流通自由、便捷、规范的条件下,不断发挥国际金融、国际物流、区域仓储等产业的全球化功能,以促进我国贸易转型升级。而当前大连自由贸易区的金融业、物流业等主导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不能完全满足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需要。如自由贸易港要求在跨境结算支付和外汇管理方面拥有更好的便利性,而商业银行在提供便利性服务上还存在一些困难。跨境支付交易风险较大,所以在市场准入和外汇监管等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此外,由于主要产业发展滞后,商业不够发达,不能作为货物集散中心发挥其作用,导致区域辐射能力不足。(3)开放层次有待提高。与自由贸易港的全要素自由流通要求相比,目前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要素流动层次还不够高。虽然大连自由贸易区已实行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但限制领域仍相对较多,还需进一步提高开放层次。

2 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的运行模式

拟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应致力于建立一个以综合资源配置为主要功能模式的自由贸易港,并遵循自由开放的发展模式,实现政企分离、海关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扩展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

2.1 综合资源配置模式

综合资源配置型自由贸易港是以IT技术为基础、以城市为载体,以港口为中心,集贸易、工业、物流、金融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于一身,成为筹划、组织和参加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资源配置中心、外贸服务平台、物流集散中心和产业聚集基地。以新加坡为例,其凭借该种模式的产业集聚功能、物流服务功能,不仅使其工业制造走上了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道路,逐渐形成极高水平的机械电气生产、船舶修造和提炼石油基地,而且还聚集了全球竞争力最强的17家物流公司入驻新加坡自由贸易港,为港区提供全球最全面的物流服务。依照全球建设成功的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经验,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需发挥港城的优势,以建设综合资源配置型自由贸易港为目标。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应着重筹备构建国际货物中转和运送、跨国采购、中转和加工贸易等功能,为建设综合型自由贸易港提供前提条件。大连自由贸易港的运行模式必须突破以往结构单一的运行模式,合理运用大连的发展机会,开发国际物流服务、国际金融、产品展销、海事服务等功能,建成综合物流服务系统,为大连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增加更全面的服务功能。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应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发挥大连及周边地区的多种运输方式分工合作的作用,建立运输、处理、储存等功能为一身的综合物流平台,完善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物流服务功能;要增强港城的关联,发展沿海工业,推进石油化学、装备工业的基地建设,促进港口经济的增长,开拓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工厂贸易功能;要发展海事服务、货币结算、信息数据流通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在现代各种高附加值服务业的支持下,增加港口和城市的服务功能,为建设与完善自由贸易港综合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2.2 自由开放型发展模式

自由开放的发展模式是逐步实现钱、物、人全面自由流动的长期发展战略。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应遵循自由开放原则,这样不仅达成全球主流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条件,而且有助于自由贸易港的长远发展。自由开放型发展模式突破了以往只单方向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本发展国内经济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它将自由贸易港的市场中心转向为实行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双向对接,加强了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空间。建立大连自由贸易港必须符合国家和国民经济双增长的需求,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作用,扩大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使其与国外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承当复苏东北经济的使命。大连可通过运用灵活的组织制度、优惠的贸易措施、多样性的贸易形式,建立一个允许金融、贸易、人员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港,从而将国外的资本流、货物流、信息流引入大连,促使东北地区的一般、加工贸易向大连聚集,推动大连变为国内与国外双向对接的国际贸易中心。

2.3 政企混合型管理模式

政企混合型管理模式是政府和企业相互独立,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不应采用传统的政府导向型或企业导向型管理模式,以预防政府把事情全部包揽过来或市场逐利发展无序的情况。在初期港口布局和中期建设时,要合理运用政府职能,做好港口战略部署;在经济活动运作方面,要让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以防市场垄断,要充分使用其市场主体作用。在国家经济层面,自由贸易港的作用将逐渐扩大,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也会逐渐提升,国家是肯定会对市场进行调控的,但是自由贸易港要有其特有的制度,港内贸易活动不能由政府调控,应凭借市场经济的制度来调控,因此,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应采用政企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实行政企相互独立、分工合作,共同促进自由贸易港井井有条的发展。此外,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还应改进海关的独立运行制度,在建立政府与企业分离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使海关监管部门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促使港内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

3 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的策略建议

3.1 完善港口设施体系

(1)增强码头硬件设备建设,提升码头基础设备水平。笔者认为,大连自由贸易港的设立可以为“一核两翼、一岛三湾”的区域发展格局提供帮助。以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核心,延伸到大孤山半岛、大窑湾、鲇鱼湾和大连湾,拟建涵盖一半岛三海湾的自由贸易港。大连需要在码头建设方面提高财政投入,大力打造“一岛三湾”,加快大连码头改扩建实施进度,完善码头综合运输体系,提升码头搬运设备效率,加强港口的基本实力。(2)增强港区软件设备建设,提升港区智能化水平。大连港区应运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位居世界前列的信息化港区,调整港区资源,整合港区物流链条,提升港区运营效率。(3)加强港口人才培养。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需着重培养一批专业的港口运作人员,改善港口各项服务环节,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

3.2 拓展自贸区功能,提升物流运输水平

(1)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物流流量。要想吸引国际上大量的货物在此流转,就应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输、保管、一般贸易、流通加工等基本功能上,扩展延伸金融、信息、专业咨询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将其打造为国际物流集散中心。(2)引进世界前列物流运营商,促进自由贸易区经济增长。必须使用自由贸易区特有的条件,着重引入在国际上排名靠前的跨国企业、物流公司,以增强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实力,提升自由贸易区的公司运营能力和物流服务水平,壮大自由贸易区的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3)发展相关产业,支持港城建设。在给予沿海工业帮助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大连市旅游咨询、信息软件、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帮助,这样不仅能使大连成为国际物流中心,而且能使其变为区域金融中心,也将推动大连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这些产业的发展,能够扩展大连港城的功能,有助于吸引国外的资本和先进技术,使大连能有效地吸收国际市场上的各种资源来壮大自己。

3.3 进一步提高自由开放程度

(1)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自由开放程度。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特殊职能,但其实质仍是开放型发展,要加强其自由开放的程度,着重推进有利于提升自由开放水平的制度或机制的创新。例如,通过机制创新,实施对易腐、易烂货物优先放行和特殊储藏机制,避免相关企业与贸易商的货物损失。(2)简化贸易程序,优化税收环境。拟建大连自由贸易港需要国家在税收、审核和市场准入制度等事项提供相关政策措施,进而打造一个贸易自由、金融自由、航运自由的优质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建设以产权为节点的市场制度;减少港区税收,为港区内同规章制度相符的公司降低关税或提供其他种类的优惠;进一步改善港区通关制度,优化审批流程,降低港口通关时间;通过政府体制改革,减少地方规定限制,促进自由权力外放,推动建立大连自由贸易港。(3)扩展服务业开放范围,促进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开放、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推动商务自然人流动、资本项目自由化等。

3.4 培养引进适应自由贸易港要求的国际型人才

建设自由贸易港需要外向型和知识复合型的人才,这些人才同时还应在综合管理和高新技术等方面有优势。大连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还处于拟建设阶段,急需拥有专业知识及经验的国际型人才,这需要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人才引进提供工作和生活保障。建立市场化人才配置新机制,深入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强化对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紧缺人才的培训,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长期规划,在专业人才培育、培训劳工、提供咨询服务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还应支持国内外高校与自由贸易港区建立联系,构建学术机构与港区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培养更具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国际型人才。

猜你喜欢

港区试验区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港口上的笑脸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18个自贸试验区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