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索
2019-12-22魏保华马利超王芝春
魏保华,马利超,王芝春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国际上关于教育资源共享开放的理念早已存在,较大影响的项目始于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的“开放式课件”项目(简称 OCW)。2011年和2012年,教育部分别发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以指导高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2012和2013年重点是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从2013年起,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新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系列文件精神,山东省从2016年起全面启动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预计2016年至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将立项建设3 000门左右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笔者参与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有幸被评为高职高专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从目前我国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研究来看,由于建设时间较短,各高校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如何申报、采用什么技术手段等方面,而对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于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更好地突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更好地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长效建设机制研究更少。
1 正确认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自教育部启动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来,一直采取自上而下推进的方式,各高职院校积极参加申报和进行建设。然而,高职院校对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只有正确认识其意义,才能更好地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作用。
1.1 有利于高职院校相互学习、资源共享
有了网络这个平台,各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终于可以走出高校围墙,展现在大家面前。对于各高职院校来说,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享精品资源,促进自己的课程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受益者是教师、是学校,更是学生。
1.2 有利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传承和光大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是可以跨越时空的教研项目。作为一个建设团队,发挥每个教师的独特优势,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本来就很有意义。以前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老教授退休后,很多宝贵的授课经验没有传承下来。现在可以凭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而保留下来,传承下去,若干年后的新教师仍可以透过时空向老教授学习经验,并且发扬光大。
1.3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课程信息化的建设和革新
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在这种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如何改革、如何建设才能适应这个大趋势,还缺少认识和研究。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就是建立在网络教育的平台之上的,从而引导各高职院校积极投入“互联网+”课程的探索和改革中去,促进课程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的实现。
1.4 优化课程网络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教育特色不够突出
按照授课方式划分,高职院校课程可以分为理论课、理实一体化和实训实验课。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精神,高职院校应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往往追求大而全,而仿真实训、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还比较少,课程的职教特色不够突出。
2.2 课程资源开发主体有限
据了解,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负责人基本上都是省级或者省级以上的教学名师或者专业带头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负责人也大都是教授级别,普通教师参与得少。而名师和专业带头人的精力有限,在信息化方面往往不如年轻教师上手快,大大限制了课程资源的特色和开发力度。
2.3 作为课程主体的学生参与很少
优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网络上流行的慕课在目的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慕课往往采用几十分钟的大段视频,强调的是教师的精彩讲解,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强调的是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解,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还可以有互动,另外还有PPT资源、讲义资源、学生作业等各种形式。当然,一个教师的讲解相对容易拍摄,组织学生拍摄则有会各种困难。
2.4 缺少持续开发的长效机制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旦评定,学院和教师往往觉得对课程的开发到了一定程度,从而不再重视后续开发。而短期的集中拍摄往往使教师力不从心,很难拍出和制作出真正的精品资源而长期制作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缺少政策支撑。
3 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途径
要更好地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就是要让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更深入、更有特色、更持久、更有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从多个方面改进和努力。
3.1 要做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顶层设计,吸引更多的教师积极投入建设中来
与以前的课程建设相比,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更复杂,如果要出精品,就必须付出足够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作为支撑。所以,有关部门和各高职院校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在教师评优、职称评定和建设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根基所在。
3.2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点在于“共享”
目前,这个“共享”的好处还没有被大家看到,后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就缺乏动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什么时机展出,展出哪些资源,可以被哪些人看到,哪些人可以有下载权利,资源制作者的权利如何保护等问题应该早一点清晰起来。看到辛辛苦苦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能够得到社会认可,能够对其他院校、其他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可以激励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持续更新,推动后续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跟进。
3.3 应大力鼓励精品资源共享课建出特色
同样是网络资源,慕课往往追求内容的全面,力求覆盖课程的方方面面。而精品资源共享课强调的是碎片化资源的共享利用。由于目的不同,形式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受众群体不同,精品资源共享课不必要一定要“大而全”,更没必要把“大而全”作为课程建设的原则和评审依据。应该强化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色”,即课程在某一个突出的重点和难点方面建设更多的资源,更有特色的资源。
3.4 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来
在这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在全校药学、中药、药品经营管理等专业开设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时,安排布置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技能展示视频大赛,小组可以自由组合,人数受限,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拍摄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技能。根据视频质量评出奖励等级,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期间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并借助药店作为场地,医药公司对比赛冠名并提供奖品。对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很高,体会很深,其收获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同时,拍摄的精品视频可以作为课程资源使用,从而大大拓展了资源来源,并可以持续更新。
3.5 可以考虑大胆借鉴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传统的报纸杂志以及传统的网站,受到了网络自媒体模式的冲击。自媒体通道的存在有利于培养更加广大的信息受众,从而支持更加旺盛的信息表达诉求。所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路可以拓宽,可以借鉴来自国内外教育系统的经验,也可以来自民办机构、自媒体等好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市场这个“第三只手”激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总之,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领会国家职业教育精神,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起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长效机制,打造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实践表明,只有高职院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才能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