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治疗原发性强直性脊柱炎
2019-12-21李妍
李 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疗法中心,沈阳 11003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被侵犯,以慢性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1]。该病常侵袭脊柱周围的软组织关节, 甚至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脊柱僵硬、疼痛、活动受限[2],并常累及髋、膝、踝或肩、肘、腕等外周大关节[3],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甚至致残。本病发病机制[4]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遗传[5]、感染及自身免疫相关。督灸属于传统艾灸的一部分。中医学认为,阳气为人体之本,对脏腑功能具有温煦和推动的作用,阳气的虚弱与不足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 强直性脊柱炎正是由于阳气不足而引发,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引发的一种痹病。笔者选取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督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纳入课题研究并符合诊断标准[6]及纳入标准的患者病例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90例患者中男5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1岁,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见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为18~55岁;3)1个月内未使用改善病情药物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中西医诊断及纳入标准;2)严重内科基础疾病及不能配合者。
1.4 方法
1.4.1 观察组 采用督灸进行治疗。 取穴:督脉从大椎穴到腰俞穴止。敷料为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后所制成的督灸粉适量,生姜粉碎成泥 500 g,5年以上陈艾绒200 g。患者在舒适环境中取俯卧位,裸露背部,常规消毒。背部刮痧后,在脊柱正中放置灸具,并在灸具内铺敷2寸宽、5分厚的姜泥1条,然后在姜泥上铺洒督灸粉及艾绒,点燃头、身、尾3点,自然烧灼,燃尽后继续在灸具内铺艾炷施灸, 一般以2~3壮为宜。 灸闭移去灸具,无菌纱布擦拭脊背。 如果在灸后发泡,则会自然吸收,可将无菌纱布敷在发泡处并固定。每7 d治疗1次,28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次艾灸后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禁止进行冷水洗澡。
1.4.2 对照组 予以美洛昔康(莫比可)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美洛昔康7.5 mg,2次/d,柳氮磺吡啶第1周0.25 g,3次/d,第2周0.5 g,3次/d,第3周0.75 g,3次/d,第4周起1.0 g,3次/d,4周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药物保存:研究用药由专人、专柜、加锁于室温、避光、干燥、阴凉处保存。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PGA患者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ESR、 CRP以及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BASDAI、BASFI[7]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χ2检验用于比较组间计数资料;秩和检验用于比较组间等级资料。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BASDAI、BASFI、V 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BASDAI、BASFI、VAS评分比较(, n = 45)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BASDAI、BASFI、VAS评分比较(, n = 45)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BASDAI BASFI VAS对照组 治疗前 8.50±0.98 8.60±0.79 8.32±0.91治疗后 6.88±1.56# 5.98±2.20# 3.88±1.83#观察组 治疗前 8.61±0.92 8.10±1.05 7.90±1.27治疗后 1.72±0.97#△ 2.10±1.08#△ 1.47±1.03#△
2.2 2组治疗前后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疗效评定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疗效评定比较( ,n = 45) cm
表2 2组治疗前后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疗效评定比较( ,n = 45) cm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指地距 枕墙距 胸廓活动度对照组 治疗前 18.49±4.52 4.10±0.82 1.92±0.21治疗后 17.41±3.93# 4.09±1.33# 2.08±0.53#观察组 治疗前 20.09±5.76 3.92±1.32 2.01±0.58治疗后 17.42±5.20#△ 1.68±0.70#△ 2.45±0.47#△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n = 45)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n = 4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ESR/(mm/h) CRP/(mg/L)对照组 治疗前 30.03±11.54 16.01±7.41治疗后 21.21±7.01# 11.03±4.27#观察组 治疗前 32.42±12.22 15.50±7.59治疗后 20.42±6.53#△ 9.27±3.33#△
2.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45)
3 讨论
原发性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黄帝内经》[8]中有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描述:“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指出本病发病机制为风寒湿邪乘虚入先天禀赋不足的肾督,使人体筋脉失调,骨质受损。督脉乃一身阳脉之海,督脉之气维系着肾与命门,统摄人体真元,所以本病治疗以调整督脉为主。中医在对本病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疗法众多。
督灸是以隔姜灸为基础[9],辅以辨证施治的督灸粉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姜作为载体, 是一种免疫继发性中草药,振奋阳气,提高免疫力[10],可通过激发细胞内的活性因子和免疫细胞活性,加强机体对外部环境因素的抗击力,提高机体对抗疾病的抵抗力;我院自拟督灸粉以风湿免疫院院内制剂为基础,进行加减,调制,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之功效;该疗法不仅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药、经络调理、灸疗助阳等特色,同时具有温阳扶正、通络祛湿、散寒除瘀之功效,可以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使药效直达患处。通过中医的辨证配伍技巧,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的协同作用,共奏温肾助阳、行气破瘀、攻毒散结、祛寒利湿、活血止痛、疏通督脉之效。现代研究发现督灸还能提升机体内β-内啡肽的含量[11]、改善 HLA- B27基因[12]的异常表达, 优化调整细胞因子,减少骨破坏,抑制病情的快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纠正免疫紊乱,减缓脊柱畸形的发生[13],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研究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法,通过督灸治疗强制性脊柱炎,减少了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强直性脊柱炎病因与内因和外因均相关[14],内因常为肾督两虚、阳失布化,外因多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有关[15-16]。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发病[17]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以腰痛、驼背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心理负担。但医学界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治疗方法,中西医各有优势,但长期服药可导致各种并发症。近年来,该病越来越受到中医康复科的重视,中医特色疗法在该病的治疗中崭露头角。
综上所述,督灸可以扶助一身阳气,缓解原发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