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防控
2019-12-21胥斌
胥斌
(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四川 攀枝花 617064)
一、国有企业防控融资风险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的融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融资过程中国企必须通过详细分析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融资风险等要素,对融资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使融资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我国政府减弱了对国企的扶持与干预,国企的竞争压力加大,很多企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出现了盲目扩张与过度融资的情况,这加剧了融资风险的发生,对国企的长远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国企必须加强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对融资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科学分析,并将融资前期准备做到位,从源头上开展融资风险防控工作[1]。资金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发展的基础与命脉,如果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就会受到不利影响。而融资就是确保企业资金充足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加强融资风险管控是国企保证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国企还可以通过融资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加强融资风险管控,也有助于国企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国有企业融资风险分析
(一)负债规模较大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近几年都在积极建立融资平台,这导致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规模较大,很多地方政府的负债率超过了80%。在短时期内,政府利用土地价值进行融资,风险性非常小,但是,通过融资平台贷款,预期价格是银行贷款的前提,如果土地上涨价格落空,融资平台自身就会面临较大风险,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在通常情况下,内部融资与贷款融资是国企最常用的两种融资方式,国企的资金实力相对雄厚,自有资金是其运营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外部融资只是辅助融资。但是,随着市场内外部发展形势的变化,很多国企的内部融资在融资结构中所占比例不足20%。这与国企承担的社会公益责任相关,由于承担着较多的社会公益职能,国企需要建设很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经济利润较低,导致国企的留存资金不断减少,内部融资也就无法开展。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国企主要选择银行作为融资渠道,银行对国企的信贷约束较少,国企贷款成本较低,这对国企融资相对有利。从以上分析可知,国企融资渠道简单,融资结构不合理,这对国企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三、国有企业融资过程风险防控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国企为了保证资金充足,就必须从提升内部资金管理水平入手,提高企业自有资金利用率,优化企业资金结构。一方面,国企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为资金管理提供规范指导。以土地管理中的增减挂钩政策应用为例,投资企业必须在该政策的指导下,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不断优化资金管理流程,确保资金管理到位。另一方面,国企通过控制资金拨付,提升资金利用率。以土地整理开发为例,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会通过引进社会资金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关于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理的做法是自下而上的一种实践。土地整理项目具有时间跨度大、投资回报实现周期长、参与主体多、法律关系纷繁复杂的特点,而目前没有专门规范土地整理开发行为的法律法规,因此社会资金投资方参与类似的土地整理项目,最好还是聘请专门的律师团队提供全程服务,以有效防范项目风险。同时,国企需要与政府签订完善的合同来确保各方利益,降低投资风险。在合同中应明确参与主体之间的责权利,投资方需要政府办理的各项手续、审批文件、还款保障及政策承诺,应该进行书面的约定。土地整理是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与土地二级开发相比,土地整理周期较长,需要的资金量较大,国企需要垫付大量征地、拆迁安置等资金,垫资的周期较长,这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在融资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国企可以通过控制资金拨付,提高资金利用率,缓解资金紧张状况。企业应将资金拨付的范围、前提条件予以明确,具体来说就是明确只有在满足一定前提条件下,投资方才具有拨付相应资金的义务,如设置规划审批、征地批文为相应资金的付款条件。
(二)完善融资管理制度
国企选择、拓展融资渠道时遵循成本低、规模合理、结构合理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的遵循也需要财务管理的支持,国企只有通过财务管理才能对不同融资渠道进行分析比较,也才能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首先,国企需要选择成本较低的融资渠道,这就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完善会计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会计核算与分析对融资成本进行核算,为融资渠道成本的比较提供支持[2]。同时,财务部门还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数据,尤其是财务、经济方面的数据信息,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对融资成本、风险、收益等进行分析、比较,促使企业合理选择融资渠道。此外,国企在融资渠道的选择方面,还要考虑资产规模与结构,如果资产规模与结构不合理,企业的控制权、管理权等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在选择融资渠道时,通过财务管理对该渠道在不同的规模、结构进行分析,评估在何种规模、结构下对企业发展最为有利。
(三)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
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国企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因此,国企必须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国企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改善,为企业融资提供重要支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必须与银行优化合作模式,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国企自身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而商业银行则需要加强对融资单位的评估,倒逼国有企业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国企转型升级。
(四)积极拓展境内融资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吸收海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几年海外融资难度逐渐增加,国企必须积极拓展国内融资,而国内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与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为境内融资提供了条件。在此背景下,国企应从国际视角出发,用国际化发展眼光重新评估融资主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在国际市场挖掘更多融资机会。基于此,国企应积极地提升信用等级,积极学习国家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融资方式不合理的现象,降低国企融资风险。同时,国企要积极了解市场内外部信息与国家经济政策,通过对市场的分析与政策的解读,对未来的经济市场进行合理预测,使企业的融资渠道与经济发展趋势一致[3]。在融资过程中,国企要坚持谨慎的原则,积极地进行市场调研,加强风险评估,有效管控风险,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降低融资风险。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丰富,因此,国企必须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加强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不断提升融资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国企还应将融资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内部管理内容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资金链完整、畅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