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工匠精神”驱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路径

2019-12-21周山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技能工匠精神工匠

文/周山,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颁布,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体现了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当前,如何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制造业重要支撑力量的高素质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更迫切需要培养及弘扬“工匠精神”,以驱动高职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变革。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指工匠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并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既要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又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它表现为精益求精、崇尚极致、严谨细致、耐心专注、敬业负责等丰富的价值内涵,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三大特征。

2 高职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1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必然需要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要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升级发展,而高职学校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2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推进高职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现代企业招选人才,越来越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因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故其必须重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需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实现毕业生在社会的有效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以此来提升高职教育的档次,促进高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2.3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我国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上,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上,打造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高职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高素质一线高技能人才,因此,若能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职业素养、塑造其“工匠精神”,将极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效促进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3 高职学校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

“工匠精神”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学校更应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推动思政教学创新,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合作育人,细化日常行为管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3.1 更新理念推动思政教育创新

根据高职学生认知行为的特点,学校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和创新专业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明确“工匠精神”的本质和内涵,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在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基础上践行“工匠精神”,提高其职业素质,促进其职业发展。

3.2 转换思维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传统的高职教育,往往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操作性强的硬性标准。要扭转这一倾向,可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特点,将“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教学目标制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评价考核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兼具爱岗敬业、严谨务实、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和良好职业操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在其专业技能提高和专业水平提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3 持续渗透强化校企合作育人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应当将课堂理论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充分融合,拓展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真切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充分体验高职职业人应有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从而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3.4 润物无声细化日常行为管理

日常管理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变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首先,根据企业要求规范学生行为,将企业管理准则引入到班级和宿舍的管理中,把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育的全过程,为将来成为高技能的职业人磨砺严谨、敬业的职业精神,培养诚信、协作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从校园到职场转变的意识和自信。其次,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与学生评优评先、推荐就业等相结合,奖优罚劣,促进学生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挖掘周围率先垂范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以能工巧匠为榜样不断鞭策、完善自我。

3.5 潜移默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学校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并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引导,充分运用各种隐形教育资源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依托校园环境,运用各类载体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利用互联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宣扬“工匠精神”的精髓与真谛。通过这些形式,为学生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从而树立“大国工匠”的理想信念。

4 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工匠精神”的传承弘扬,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随着国家对“工匠精神”的进一步重视,高职学校应当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国家、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驱动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学生技能教育的始终,以满足国家对于高素质高职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高技能工匠精神工匠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90后大工匠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