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测度体系、 表现特征与培养探究

2019-12-21王文杰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测度受访者群体

王文杰

(厦门华厦学院商务与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变化,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金融活动,且其面临的金融环境越发复杂,由此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裸条”“暴力催收”等校园贷款乱象频发,校园金融问题也被推上风口浪尖。得益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有力推动,金融素养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将此素养列入后,公众对金融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陡然提升。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表现如何?如何构建该群体的测度体系?怎样有效培养其金融素养?这一系列追问正是笔者探讨的逻辑起点。

一、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测度体系的构建

当前,有关金融素养测度首推PISA, 其用内容、过程和背景3大范畴架构与测试金融素养。其中,内容包括完成特定金融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过程包括应用金融知识和理解的能力,背景为金融知识和理解应用的情境。国外学者普遍从复利、通货膨胀和风险多样性这3个维度测度金融素养状况。也有部分学者,例如William Bosshardt等人归纳金融活动为储蓄、消费、借贷、投资、保险和收入,并认为其为金融素养的“标准”结构。国内学者,如王宇熹等人的研究聚焦于复利、通货膨胀、风险多样化、股票概念及时间价值5个维度。然而,PISA评估对象主要是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青少年。与发达国家青少年较早参与金融活动所不同的是我国学生普遍到大学阶段才得以自主支配经济。并且,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步也必然使得各国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活动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随着金融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有鉴于此,构建与我国大学生所处金融环境、群体特征等相适应的金融素养测度体系显得十分有必要。借鉴PISA的测度理论及方法对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测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金融知识(基本金融产品了解、信用与责任认知)、理解与应用金融知识(利率比较能力、收益率选择能力、复利运算能力、通货膨胀理解能力)、金融态度(金钱态度、风险态度、金融知识学习态度)、金融能力(金融规划能力、金融风险承受能力、金融行为能力)、风险意识(风险多样性、风险与损失)等5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我国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水平测度体系。

二、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表现特征

(一)数据样本的收集

本次调查在厦门地区十余所高校中展开。共发放调查问卷1928份,收回1836份,有效问卷1802份,回收率为95.23%。调查对象特征涉及多年级与多年龄段、多种专业与院校类型、成绩班级排名、户口类型、父(母)最高学历与职业等,调查以文中前述有关的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来设置相关问题。

(二)样本分析的主要结论

1、在认知金融知识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群体金融常识了解程度的总体调查发现:对金融常识“非常了解”占比14.32%,“有一定认识”和“所知甚少”分别占36.35%和32.02%,“基本不知道”占17.31%。这表明有近乎八成的受访者对金融常识掌握程度不高。在基本金融产品上,绝大多数受访者能准确识别纸币的常见防伪特征,能够处理常见异常情况,只有10.21%的受访者无法处理。金融参与者了解足够的规章制度信息,能够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反之,则有可能因为信息不足误判或踩入“雷区”。《存款保险条例》最高赔付额度和“银行全额罚息规定”了解程度的调查,对于前者,只有31.02%的受访者选择正确, 30.3%和38.68%的受访者选择错误或“不知道”;对于后者,仅有15.7%的受访者“相当清楚”,“大致知道”的占37.07%,多达47.23%的受访者“不知道”。以上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群体对常识性金融规章制度的认知面较为狭窄。在信用与责任认知上,74.36%的受访者认为“信用是一辈子的记录,应谨慎维护”。对“信用报告上的不良记录保存年限”,高达75.53%的受访者回答错误或不清楚。说明大学生群体已具有保护信用的意识,但对失信的后果仍然不清晰。

2、在理解与应用金融知识方面:我们主要考察受访者的利率比较能力、收益率选择能力、复利运算能力及通货膨胀理解能力。“某理财产品期限为8个月,累计收益率8%,计算其年化收益率”,仅29.97%的受访者计算正确,错误和选择“不知道”则占到了70.03%。表明大学生群体对理财投资整体掌握程度较差。在金融理财诈骗案例频发的当下,普及大学生群体投资理财知识无疑是重中之重。在复利运算能力上,仅有30.24%的受访者能够准确计算,50.23%受访者计算错误,19.53%受访者则不知如何计算。“校园贷”产品常以复利计息。然而,由于部分学生对复利等金融知识的欠缺,未能认清这种“利滚利”的可怕之处而背负巨额负债。在通货膨胀理解能力上,关于通货膨胀对4类人群的影响,有30.36%的受访者回答准确,人数最多。在利率比较上,62.87%的受访者能够准确理解并判断。总体上说,在利率比较能力、通货膨胀理解能力上,受访者表现较好。在收益率选择能力与复利运算能力上,总体不够理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恰恰这两种能力与该群体较为普遍的投资理财及借贷行为息息相关。“校园贷”与金融投资理财受骗等现象也折射出大学生这两种能力的缺失。

3、在金融态度方面:对“当天有钱当天用光,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所持态度,回答“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人数分别占到6.71%和12.38%;回答“不太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人数分别占44.62%和32.46%;回答“不确定”仅3.83%。由此可见,多达七成的受访者对该说法持否定态度,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金钱的使用还是比较节制。在看待风险上,90.12%的受访者“非常愿意”承担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仅9.88%“不愿意”。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意识到投资有风险。在金融知识学习态度上,85.68%的受访者认为对基本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多,仅4.66%的受访者认为金融教育不重要。但是,高达35.1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自学金融知识。这表明多数学生能够发现自身金融知识不足,也意识到金融教育的重要性,却未能主动去学习。金融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通过学校课程、校园金融活动和互联网宣传。我们进一步地发现,投资知识、银行理财产品、网贷知识、预算规划为他们所认为相对欠缺的知识,各方开展金融教育时应加以注意。

4、在金融能力方面:对于有无金融规划,41.84%的受访者表示有做资金规划,41.07%的受访者虽没有资金规划,但意识到计划的重要性。剩余17.09%表示没有进行资金规划,也不计划规划。这说明大学生有较强的金融规划意识,但缺乏金融规划的行动力。在金融风险承受能力上,高达30.46%的受访者表示只能承担10%以内的亏损,19.93%的受访者则几乎不能承担任何亏损,两者综合接近一半,反映该群体承受投资亏损的能力依然偏低。在金融行为上,在“在本月生活费已用完的情况下,您是否会借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上,选择“不会”占比46.23%,选择“会”占比21.7%,其余32.08%选择“不一定”。进一步分析发现,若能使用花呗等额度借贷,他们主要用于购买高端电子产品、游戏装备、衣服化妆品和旅游聚会等,说明其消费行为缺乏理性。对于网贷,若有信用额度可用于网购,受访者中有27.75%表示从来没有且不计划借贷,13.49%表示从来没有,但计划这样使用,39.79%偶尔这样使用,剩余18.98%经常这样使用。由此可知,网购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而且大部分学生倾于尝试借贷。对于无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群体,各类触手可及的网贷平台出现契合了他们的借贷动机。对此,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出现监管状态真空的情形。

5、在风险意识方面:在风险与损失上,33.68%的受访者认为通过余额宝等进行投资遭受损失,平台不应该给予赔偿。38.4%的受访者不能正确对待投资理财造成的损失,剩余27.91%则回答“不知道”。换句话说,仅有33.68%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回应,说明大学生仍然未能很好地察觉到身边日常投资理财工具的风险。在风险多样化上,33.07%的受访者具有准确的风险多样化认知能力,37.51%的受访者则没有,剩余29.41%不知道此类知识。整体而言,大学生群体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政府、社会、家庭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大学生群体风险意识教育。

三、培养大学生金融素养的策略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提高大学生群体学习金融知识的主动性。要想改变该群体对金融常识掌握程度不高的现状,解决其金融知识匮乏问题,需要引导其主动学习金融知识。根据调查结果,有近乎八成的受访者表示金融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并且缺乏对金融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引导大学生群体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如定期观看财经播报等方式接受金融知识教育,参加金融活动,不断丰富自身金融知识。

高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内容丰富的金融教育活动。调查显示,“参与学校活动渠道”是该群体获取金融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育部门应积极参与其中。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通识教育、金融知识沙龙讲座、金融知识竞赛等方式,教育的内容以金融常识、消费心理和金融行为等为主。高年级阶段,以更为专业的活动和课程开展理财投资、消费信贷等方面的教育,还应扩展到对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金融消费规律的认识等,为进入社会做金融知识储备。另外,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投资模拟比赛、金融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金融知识,这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水平。

建立多元化金融教育体系,携手开展金融教育活动。金融教育不应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渠道亦是大学生群体学习金融知识和应用金融能力的广阔天地。因此,多元化的金融教育形式势在必行。为培养合格而理性的消费者,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应加大在校园金融知识的宣传活动,并与学校共同开发防范金融诈骗的教学案例、沙龙讲座,融入日常教学中。金融知识和安全教育的内容应真实、易读、贴近大学生群体生活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宣传中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除了金钱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信息传递,更要将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引入该群体的金融消费需求中,以扫除非法的“校园贷”活动空间。

猜你喜欢

测度受访者群体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