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的农村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2019-12-21刘昌玮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集群制度农村

刘昌玮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农业是人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是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改善,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性问题。而考察农业产业结构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取向,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农业产业的研究传统早已有之。20世纪初期,费孝通先生通过对农村进行细致的研究考察之后,根据其特殊的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他指出:“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 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子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一、农村产业集群现状

随着传统城乡二元壁垒的突破和新城镇化的建设,农村地区亦逐渐建立起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集群。同时,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一村一品”计划也初见端倪。因此当前的农村产业集群建设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不过,由于农村产业集群产品附加值低、信息传播速度慢、研发能力较弱等特点,各产业集群均不约而同的以亲缘和地缘关系作为发展基础。即以家族产业和村落产业为主导因此,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产业集群更依赖于亲属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农村企业才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正是这种建立与亲属社会关系网络之上的产业结构成为了一柄双刃剑,在降低农村产业交易成本的同时,制约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以亲缘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参与者无疑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产业的规模。当企业较小时,亲缘结构的管理者还能够对企业成员(亦或是家族成员)进行尚有效率的管理,但当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家族外成员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时,亲缘结构的管理方式变愈加捉襟见肘,使农村企业效率逐渐下滑,产业规模缩小。

此外,由于长期的城乡壁垒导致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普遍落后,内部资金积累不足,但是由于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尚不完备,尤其是商业信用与个人信用体系的缺失使得外部投资资金难以进入。而对资金流向的监督和管理也仍显不足,外部监管机构和评估机构难以进入到农村产业集群之中,在此背景之下,农村产业集群内的机会主义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制约,从而影响农村与城市地区产业集群的耦合。

农村制度环境落后也是制约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新制度主义的话语中,制度一般分为三类,分别是主张明文规定的规制性制度,主张社会监督的规范性制度与主张自我监督的文化——认知性制度。而这三种制度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国古代有皇权不下县的说话,各类法律法规制度难以真正渗透进农村地区,无法打通“最后一公里”。各村还是以村规作为主要参照依据,这难以融入现代化、法制化社会,产业集群的扩张与转型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认知意识也尤为薄弱,有些地方仍抱有传统的小农主义思想,对产业的扩展以及资本的再生产再利用均没有明确的概念。管理者采用的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仍然在以内卷化的过程吸收着为数不多的人口红利,随着边际利润的逐渐下降,企业规模也在逐渐萎缩。

二、应对农村产业集群化问题的策略

应对当前农村地区产业集群的问题的关键一点在于政府建立一套与城镇接轨的农村信用体系。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投资等行为纳入其中。以此为基础,吸引外部资金进入农村地区,并适时安排第三方进行监督和管理,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同时,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集群的建设进行政策性帮扶,将农村与城镇的经济发展纳入统一轨道,而不是现在的“互为局外人”。 通过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全面规划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衔接与配合,转“各自为战”为真正的“集群配合”,实现农村产业集群的价值。

另外,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加强农村地区“第一书记”制度。“第一书记”的到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打通城乡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中央政策渗透到农村地区,同时还能够利用“第一书记”自身资源,拓宽区域视野,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提供助力。以此为基础,突破传统农村产业集群的亲缘结构,吸引外部人员参与其中。

最后,还应该加强农村地区制度环境建设,主要以农村地区的认知制度改变为主体,转变传统的小农主义商业模式。通过农村地区培训班、地区产业论坛以及媒介宣传等手段,提升农村地区企业的管理效率,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同时对某些规模较大的农村企业,可以鼓励其采纳委托——代理形管理模式,实现农村企业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规模发展。此外,农村地区还应该加强诚信建设, 将信用看作企业安身立命之根本, 推行诚信经营,对欺诈行为进行严格管控, 实现村与村以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企业诚信合作, 提高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信任度。

猜你喜欢

集群制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