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 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

2019-12-21方建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医疗机构财务

方建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浙江 宁波 315700)

一、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需要重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我国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建设水平,对基层医疗单位投入了大量资金,需要基层单位重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效能。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对内部的财务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真正反映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流向,便于国家相关部门对基层医疗单位的监督。

(二)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规划化经营,促使其经营活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其财务违规行为,净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审计机制,可以约束、监督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促使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财务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意识薄弱、内部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在单位内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情况进行分析,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高。这是影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质量的关键,以M基层医疗机构为例进行分析,其该医疗单位在管理中认为内部控制的作用不大。如果在医疗机构内部加强内部控制,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没有看到加强内部控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作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对内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1]。另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也是影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基层医疗机构存在重外部服务、轻内部管理的现象。

(二)缺乏专业的内控管理人才

就基层医疗机构而言,人才缺乏是导致其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学历构成分析,发现当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偏低、高学历人才相对较少。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由于经营资金有限,因此可能疏于在人才建设方面的投入[2]。基层医疗机构将平时的工作重心放在提升服务上,导致其没有更多时间对内部财务管理人才进行培养。

(三)内部财务监督体系不完善,缺乏责任制管理

加强财务监督可以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工作的规范进行,当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组织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缺乏。财务工作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中的重点,因此如果没有科学的监督体系,则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工作的良性发展。当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虽然设立了财务监督部门,但是其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没有发挥其监督的作用,使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容易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乱象。除此之外,基层医疗机构的问责机制不明确,没有将单位的职责进行细化,导致在财务工作某一环节出现错误或者存在投机行为,很难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人才建设,培养内控专业人才

人才是基层医疗机构优化内部财务管理的关键,就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发展局限性,导致其缺乏人才,这也是影响其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原因。要加强其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基层医疗机构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基层医疗单位会计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内部培养。基层医疗单位应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在基层医疗单位内部选拔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才,然后对其加强培训。由于基层医疗单位的自身能力有限,可以加强与当地大型医院的合作,由大型医院联合培训内部控制管理人才。内部人才在学习内部控制相关管理经验的同时要将其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提升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促使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要重视对外部人才的选拔,在选拔时要对其财务管理知识以及相关行业工作经验进行考核,确保选出适合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的人才。

(二)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建立审计监督机制

组织机构是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当前我国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组织机制已经不能适合当前医院的发展需要。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应重视对内部组织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首先应该优化内部管理,结合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对单位内部的制度进行优化,制定出一套符合本医院的管理制度,将管理制度化,使内部控制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3]。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完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保证财务人员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实现全面的动态管控。财务人员要清楚基层医疗机构的每笔资金流向,并且要对每笔资金的动向进行评估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层医疗机构的违规现象。为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能够规范、科学地进行,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审计监督部门应该独立设置,且管理人员不能由财务人员兼任,这是为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监督的公平性。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是基层医疗机构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应该重视其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的重视度,可以完善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这样可以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要科学地管理基层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如对于资产的购进、转移调拨等环节。另外,为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采购的规范性,重视固定资产的采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加强内部有控制。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采购时尽量通过政府采购,必须保证所选择采购渠道的正规性,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的采购质量。同时强化对固定资产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有助于基层医疗机构科学的财务管理。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在如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加强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保证财产安全,有效防止基层医疗单位经营资金的流失,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促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更加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的质量,这也是基层医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只有适应发展的要求,转变其内部管理模式,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优势为社会服务。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经营风险,作为基层医疗单位要建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督和控制。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医疗机构财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