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制造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1颜益文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制造业经营

颜益文

(广东精迅里亚特种线材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231)

一、制造业内部控制概述

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是由多种制度组合在一起的一种集合,内部控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与内容。随着制造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内部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需要不断完善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优化。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与经营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组织达到新的平衡。内部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当内部控制不适应企业的发展时企业需要调整制度使其达到新的平衡,当内部控制不再适应企业发展时需要再次调整,达到新的平衡。在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中,企业为内部控制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客体,而企业为提高竞争力所做出的一系列控制制度与措施安排则是内部控制的重点[1]。制造业企业要想实现内部控制,必须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由企业的管理层与全体员工积极实施内部控制方案,促使内部控制方案落实到位。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时需要从系统理论出发,指导内部控制制度、系统与体系的构建。同时,价值链管理理论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重要影响。

二、制造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我国制造业的种类繁多,制造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企业生产、销售水平,提升企业经济利润方面,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也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2]。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内部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与内控文化也就存在很多不足,企业的基层员工参与内部控制活动的意识与积极性也就不高,内部控制活动也就无法有效的开展和执行。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

内部控制制度与内控体系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企业高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很多内控制度与内控体系没有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企业的内控制度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就会增加。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方面,企业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导致内控体系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了解不清,导致企业出现工作混乱等问题[3]。企业各部门之间也无法互相制衡,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也无法有效提升。

(三)内部监督不到位

制造企业要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但是,当前很多制造企业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监督制度建设也不完善,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监督工作不重视,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无法对企业的各项事务进行有效监督。企业的监督工作不到位,内部控制工作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内部控制活动无法发挥真正地发挥作用。

(四)信息化建设不足

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制造企业要想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也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很多制造企业没有把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导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内部控制效率与水平也就无法提升。信息化建设不足还会导致企业的信息沟通效率下降,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效率,也会对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产生不利影响。

三、制造业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制造业企业要想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必须使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与全体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全面认识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只有如此,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得到提升。企业应该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企业内部的宣传教育平台,使企业的全体员工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学习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只有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与能力得到提升,企业的具体内部控制方案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企业的管理层要积极的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深入了解国家的政策变化,了解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危机意识。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文化才能得到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在强化内部控制时不能缺少内部控制制度与体系的支持,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制造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与体系时要充分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划分工作岗位,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常有序进行,避免一人身兼多职或一种职位由多人负责的情况发生。同时,制造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市场变化的关注,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使企业的发展规划更加合理科学。企业的领导层也应该与企业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提升领导层决策的科学性。

(三)强化内部控制监督

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众多,内部监督受到各部门的牵制与约束,很难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企业应该从经营管理的具体工作环节入手,加强对具体环节的监督控制。制造企业要想加强内部监督,必须指定适应企业发展的内控指标,使内部控制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以有比较合理的参考指标。同时,企业要使内部监督机制实现独立,让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直接管理领导内部监督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监督机构的权威,减少其他部门对内部监督工作的牵制与约束,也可以减少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对内部监督工作的干预。另外,企业的内部监督还应该与外部审计、巡查、激励考核等其他管理制度与方式结合在一起,加强内部监督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联系,使企业的管理工作之间互相联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企业还应该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评价工作中,促使评价工作与内部监督工作互相结合,了解企业具体业务中面临的风险,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得到控制。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越来越多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也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促进组织架构的完善,推动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形式与制度的不断优化。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企业应该从财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入手,从各个层面加强信息化建设,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都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各具体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进而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递,提高企业信息沟通传递的效率,对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制造业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不断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防范、应对风险的能力。因此,制造业企业需要提高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不断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制造业经营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浅析如何做好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