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科建设研究

2019-12-20杨洁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

杨洁

摘 要: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对国家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强建设刻不容缓,而学科作为高校组织管理中的基本单位,承担着高校教学科研等职能,因此,学科建设就成了高校建设的核心。本文以江西省某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剖析,旨在探求促使学科快速发展和壮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学科团队;学科建设;学科带头人

1 专业发展回顾

该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2004年经教育部审批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也已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风风雨雨十余载,该校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可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1)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酝酿阶段。酝酿阶段主要是指1992年至2003年5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便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选修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需要,先后开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学习心理”、“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门选修课,形成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为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应用心理学的开办阶段。应用心理学的开办阶段主要是指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这个时间段。为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教育类人才,并探索高等教育自身的教育规律,该校于2003年6月成立了教育学院,下设教育系,根据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查及大学自身师资队伍的特点,申办了“应用心理学”专业,2004年上半年经教育部审批,并于当年招收学生49人。

3)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学科的发展,该校应用心理学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2005年该大学与某医学院合并后,使该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学生培养规模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到2006年秋季,应用心理学专业已连招三届,在校学生人数为330人。同时应用心理学硕士点也于2006年申报成功,从2007年开始对外招生。该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以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依托,与教育学专业相互支撑,资源共享。

2 学科建设条件分析

1)师资力量和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的内部条件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上和学科带头人上。该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研究人员数量不足,专任教师较少,管理人員、工勤人员所占比例大。由于种种原因,从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比较困难,人才流失严重。教师资源不足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不但影响教学质量,而且挤占科研时间,分散科研精力,不利于学科发展,不利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

2)学科团队的建设。对学科发展而言,还需要某种组织将专业教师们联系在一起,而这种组织就是学科团队。一个优秀的学科必然会有学科团队。一般而言,学科团队中要确定一位在本学科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要有1~2位在本学科方向上学术地位比较高的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下面还有一批好的学术骨干,而该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具备建立学科团队的条件,因此,该专业可以在今后着手建立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各成员积极发挥作用,进行立足学科、面向前沿、汇聚特色的研究。

3)人才的培养。一个优势学科的建立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教师以和学科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学科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优秀的科研或者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和参与各项科学研究,这也会为学科赢得良好声誉,从而增强这门学科的竞争力,有利于该学科的发展。

4)政策和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利好政策的支持。学校支持度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这都成为该专业发展的掣肘因素,但不应黯然接受,应积极应对找到解决方法。师生合力把精力集中在教和学上,对学生采用高标准去要求,争取获得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为专业赢得声誉。此外,该校应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所使用的一些实验仪器也十分陈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还需要资金的支持。要尽可能多的为专业发展着手解决争取必需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争取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资助来解决。

3 加强学科建设的对策

1)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及学科团队的梯队结构建设。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可以采用引进与自我培养两种方式。一方面,高校应当采取多项措施,引进“大师”级的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快速成长;大多数情况下,还要以自己培养为主,加强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和实践活动,提供各种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尽快成长,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带头人要通过教学及科研活动努力提升个人学术能力。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带头人要充分调动每个梯队成员的积极性,不断调整学科梯队结构,稳定与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科团队的集体作用。

2)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学科方向的整合与凝练方面。学科方向既要以团队成员的个人研究方向、研究兴趣为基础,同时也要受到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调节。学科方向确立一是经自发聚集而形成,这是自下而上的一种形成途径。二是基于战略任务需要的组织整合,这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形成途径,其关键环节是任务领域对个人研究特长和研究志趣的调节和整合,但是如果得不到学科成员的长期支持,学科建设也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科方向的整合与凝练,依靠学校与学院的大力支持,在学科负责人的主持下,通过学科团队成员的共同讨论、质疑与不断修改,达成学术思想上的共识,得到学科全体成员的认同和支持,将分散的个人科研方向,凝聚为学科团队的共同的学科研究方向。

3)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完善激励体制。对于重点学科或优势特色学科,高校应当给予学科经费支持,加强学科平台条件建设。对于进入学科前沿的、具有优势学科方向的学科团队,高校应当在科研课题申报,团队建设项目的立项上给予重点支持。学科负责人是高层次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和核心,高校需要将学科团队的管理权力进一步下放,赋予学科负责人更多的用人权和管理权,避免学科盲目引进与学科方向上不相融合的人才,鼓励其积极主动的寻求将团队带向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的途径和方式。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科团队的自我管理,激励学科团队的进取精神,积极引导学科团队成员在学科前沿上进行探索。

4)扩大国内外学术的交流与合作,创造开放型平台,了解国际前沿动态。学科团队要具有特色与竞争优势,必须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通过承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在学科团队内进行学术讨论和讲座;组织学科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以及赴校外、海外交流访问,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行访学,聘请海外知名教授指导团队的科研及学科建设等方式,为学科团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信息空间,在学术交流中洞察学科发展前沿趋势,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科团队高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田[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07.

[2]徐丽娟.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

[3]李华.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