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庄水库柔性治水的陕西思路

2019-12-20

西部大开发 2019年8期
关键词:关中地区渭河防洪

2018年6月29日,有“陕西三峡”之称的陕西最大水库——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计划8年后建成,可解决渭河水灾、缓解渭北缺水问题,西安、成阳、渭南近150万人将因此受益。

为啥要建?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老龙潭,干流总长455.1公里,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面积的33.7%,其中陕西境内流域面积9210平方公里。据统计,泾河年均径流量17.32亿立方米,占渭河年径流量的20%,年均输沙量2.52亿吨,占渭河年输沙量的69%。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历史上是一条冲淤平衡的河流。黄河三门峡水库在1960年建成蓄水后,潼关高程抬升,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渭河下游及南山支流形成地上悬河,这就像一个人的头顶上方倾着一条河,随时都有灭顶的危险。渭河“小水大灾”频发,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元。2003年8月的一场洪水,造成56万群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9亿元,这次洪灾就是以泾河洪水为主造成的。渭河近代发生的4次特大洪水,其中3次是以泾河来水为主。渭河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是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渭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泾河。

关中地区历史上号称天府之国,物华天宝,闻名于世的郑国渠演绎了“疲秦之计”成为“强秦之策”的传奇。关中地区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又是工程性和资源性缺水并存地区。除防洪形势严峻外,缺水也已经成为制约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据资料显示,关中地区水资源占全省的20%,目前现状缺水21亿立方米。尤其是溜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13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68立方米,大大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目光从未离开过泾河,经过多年反复论证得出:在泾河峡谷段修建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解决渭河洪涝灾害的治本之策。泾河是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一条河流,修建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立足当地水源、近期缓解关中特别是溜北地区缺水的现实选择。

推进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持系统柔性洽水思路的重要举措,工程建成后对促进关中渭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经历的几十年艰辛历程中,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2018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湖长制启动暨泾河综合治理动员大会都强调启动东庄水库建设。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实现空间均衡、资源配置、生态文明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陕西泾河综合治理的控制性“龙头”工程。

建成啥样?

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防洪骨干工程和大型水源工程,也是实现生态陕西目标的重大水利项目。

陕西省省长刘国中指出,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确保工期按时、工程按质完成发挥效益。一要建成生态工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泾河千流、支流流域植被保护,保障泾河生态流量,让绿水青山成為泾河沿岸的美丽风景线。二要建成惠民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切的防汛抗旱、城乡供水、农田水利及搬迁安置等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项目建设的成果。三要建成发展工程。充分发挥项目供水、发电、防洪、减淤等综合效益,推动关中地区水资源及电力供给合理配置。四要建成百年工程。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严格执行设计和质量标准,建设现代化的一流工程、标杆工程。

据悉,水库坝址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与淳化县交界的泾河峡谷段,坝址控制泾河流域面积4.31万平方公里,占泾河流域总面积的95%,开发任务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和改善生态等综合利用。工程坝址以下距泾河入渭口90公里,坝址以上将形成水库水面60平方公里。设计坝高230米,相当于90层楼房的高度,水库总库容32.76亿立方米,年均为铜川、富平、咸阳、西安及西咸新区供水量4.35亿立方米,是陕西库容最大、拱坝最高的水库工程。电站装机11万千瓦,总工期95个月,工程预计总投资154.34f2元,其中中央投资70.88亿元。

然而,谁能想到曾经却有三难摆在东庄水库面前。据介绍,多年来,制约和影响东庄水库立项建设主要有三大技术难题或问题,一是水库开发任务问题,二是泥沙淤积问题,三是地质岩溶渗漏问题。

特别是面对破解混凝土拱坝温控难题,陕西水利人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开展拱坝混凝土温控三维仿真专题研究工作,提出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拱坝温控标准和控制措施用于指导施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大坝安全及工程总进度要求。

而在水沙调度运用难题上,通过骨干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是协调泾、渭河水沙关系、减少河道淤积、恢复河道中水河槽行洪排沙能力的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开展了《排沙建筑物的布置与排沙效果专题研究》《泄水建筑物进水口防淤堵试验研究》等多项水沙调度方面研究工作。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涉及湿地、鱼类保护、水污染防治、施工期环保等诸多环保因素,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难题上,必须践行“生态优先” “节水优先” “三先三后”等环保要求,通过压减供水规模和调整供水结构用于增加生态用水、优化工程运行调度方案等方式,较好地处理了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并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截至目前,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进场1号道路右岸段、左岸段、坝址勘探试验洞、导流洞工程、进场2号道路、旋工供电线路和110千伏变电站、6号路工程、启动礼泉及淳化移民安置等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加强与市县政府协调建设征地1800亩,落实生态修复等环境保护措施。

有何效益?

8年后,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防洪减淤效益,同时带来供水发电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经济和生态效益。

防洪减淤效益方面,同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共同构成完整的渭河下游防洪体系。渭河下游行洪能力将由目前的1000多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000至4000立方米每秒,可彻底根除小水大灾现象,确保渭河防洪能力50年不降低。确保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含泾河沿岸礼泉、泾阳、高陵三县区17.2万人和4.6万亩耕地),为渭河下游防洪保安发挥巨大作用。

经分析计算,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寿命150年,可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6.73亿吨,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淤积厚度1.42米。同时,还可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约10亿吨,对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具有巨大作用。

供水效益方面,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取水高程720 - 756米,成为溜北旱塬的巨型水塔,年总供水量4.35亿立方米,每年为西咸新区、铜川、咸阳、渭南等地的165万人口和145万亩耕地提供水源支撑,并为渭北“旱腰带”脱贫致富提供保障。在遇到类似西南大早的极端气候下,工程将成为关中地区重要的抗旱应急骨干水源。

清洁能源方面,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水电装机11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亿度,不仅能优化陕西电网结构,而且相当于每年减少煤炭消耗13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30万吨,可为全省节能减排发挥重要作用。

生态效益方面,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后将改善溜北地区生态环境,其作用相当于一个人工肺,可保障泾河生态基流,改善泾渭河水环境,提高地下水位,有利于改善溜北区域性气候。蓄水成功后将形成一个长100公里,宽600多米,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

8年后,当高度230米、相当于90层楼的超高拱坝如巨人臂膀将泾河拦腰截断之际,一座集防洪减淤、供电、发电、生态改善于一身的高峡平湖,将在渭北高原横空出世,由他造就的“高峡平湖”也将成为陕西一大新景观。

猜你喜欢

关中地区渭河防洪
浅析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明器
故乡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故乡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揭秘国产“抗洪神器”:可做到滴水不漏
给渭河立传 中国 “旱腰带”上的史诗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履行契约行为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