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论

2019-12-20刘春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刘春梅

[摘   要]从体育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它对核心素养的推动作用来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教育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应适应个性化发展,渗透情感心理教育,充分运用脑思维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以实现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3-0046-02

“核心素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教育理念,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君子”的界定就是“核心素养”思想的萌芽。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蔡元培“五育并举”就是对这一思想的完美阐释和延伸。可以说,核心素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传统教育的精华。核心素养,是通过后天主观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积累的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的内化。在这个前提下,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核心素养中有怎样的地位?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

一、开展体育教育学的必要性

首先,体育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人类自我意识的确立产生了体育行为,尽管劳动确实使人类学会直立行走,但人类在大多时候还是更喜欢坐着甚至躺着——这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惰性。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虽然人类的体力劳动减少了,但影响了健康。其次,体育教学是身心调节的需要。机械化生产使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程度大大加重,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与放松,就会引发各种疾病。体育运动能较好地调节人体各种系统的协调运行,使人们紧张的情绪得到很好的放松,从而产生正视困难、克服并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再次,体育教学的开展还有社会原因。充满竞争的社会现实,以及对生活高质量的要求,使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强调用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启发挖掘学生灵魂之中的本意及本质,强调对学生的教育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强调主客观因素的结合,形成多技能多方位的有效发展,肯定人类的全面性。

二、中小学体学教学对推进核心素养的作用

1.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具有基石作用的一环,也是全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尽管如此,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没有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甚至让学生的健康水平有下滑的势头。好在这种情况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着力进行改革,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事实上,中小学体育教学尤其是在西部落后的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停留在上课玩耍、期末进行简单达标考试的层面。这种做法既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忽视了对学生运动知识、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的培养,更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素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导致人们对学校体育教学产生诸多误解,学生对学校体育学习课也产生错误的认识以及消极厌恶的情绪,在课改背景下就无法实现“核心素养”中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发展好体育教育。

3.核心素养的实质在于通过学习,将人类优秀文化向个体心理“内化”来培养身体健康与品质优秀的“人”,这就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体育知识、加强体育运动技能、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情操,朝着核心素养要求的良好的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的方向发展。

4.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身就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自身的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所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使学生不但获取体育知识,习得体育能力,更培养出体育兴趣与爱好、培养出体育运动中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应当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去加强对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

三、中小学体育教学贯彻核心素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核心素养思想在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中已得到重视,例如德国提倡“不仅要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能力、个性,还要努力加强让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培养”。在全民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依然通过课堂整体教学,让学生获取少量的体育知识,而大多数时间用来练习技能。在严明的课堂纪律中,一板一眼地进行着并非学生喜欢的训练,从而忽视了轻松活泼、灵活多样、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形式,更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品质等的培养。

2.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以“技能教学”为主的,这种教学形式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在核心素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核心素养中的体育素养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包括以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道德为教学目的的教育思想,中小学体育教学也应该改变这种偏重“技能”的倾向,实施核心素养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以培养终身体育运动的思想意识、体育能力乃至运动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四、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策略

1.适应个性化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集中注意力并具有向往的好奇心。如果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个性兴趣,使学生朝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方向发展,体育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2.注重情感心理教育。从人类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身体素质也在普遍提升,因此体育教学中的身体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在减弱,而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另外,身体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心理承受力,如果身体负荷过大,那么心理负荷也會随之增大,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就会随之降低。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学注重情感心理教育,就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而不是不情愿地、被动地接受。

3.改变对体育的认识。在人们的认识中,体育运动不过是利用四肢的活动而已。总认为身体活动与思维关系不大,不需要动脑,甚至认为体育运动会阻碍思维的发展,更有甚者明确指出“智者动脑,愚者动劳”,搞体育无外乎蛮力有余而智力不足也。其实体育运动不仅需要常规的思维,更需要它所特有的运动思维能力如动作思维、操作思维、战略战术思维等。可见,体育教学对人们的思维有更高的要求。如学掷标枪、推铅球时,教师要抓用力顺序、上下肢脱节、多次脑思维外加语言暗示:蹬(地)送(髋)转(体)挺(胸)抬(头)伸(臂)屈(腕)拔(指)。

4.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管理者。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既吃力又不讨好,甚至劳而无功;既然如此,倒不如大胆放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每个人都有尊重和渴望被尊重的心理,想被人尊重,就必须有权利。让学生参与管理,主要是给学生权利,使其心理得到满足,这样既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如一节课刚开始时由教师组织,交代本节课的目标任务,接下来由学生管理组织,并给管理者打分。那么,在整节课中,由于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他们都能认真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运动知识的获得、运动技能的掌握,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心理认同感。

总之,核心素养是我国在21世纪有关人才建设中的一个重大举措。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通过实践过程,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达到体育核心素养的理想境界。核心素养不是要废除我国现有的一切考试制度,只是要求在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以促进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