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入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2019-12-20孙金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2期
关键词:目标过程课程

孙金梅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0000)

自2006年起,笔者就开始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指导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为目标,不断尝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关心到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问题导入式教学是其中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现总结归纳一下。

1 问题导入式教学的应用现状与意义

问题导入式教学是指在某一项教学活动开始时,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发酵学生的兴趣,进而通过个体发言或者小组讨论分享或者对抗辩论等途径,自然而然切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问题导入式教学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中都有着广泛地运用。以中国知网2018年3月18日为时间节点,输入“问题导入式”为关键词,共搜出相关文章67 篇,其中高等教育领域28 篇,这28 篇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13 篇,直接研究问题导入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运用的论文有4 篇。《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在高校思修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了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的概念、可行性和应用方式,《以“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为依托,构建思修课生态课堂研究》将“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与构建思修生态课堂统一起来,给出了可行性分析,提供了一些具体做法;《“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构建思修课生态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了“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构建思修课生态课堂中的意义以及“问题导入式专题”的实现方法;《专题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探索》研究了实施专题教学的必要性、实效性和应当注意的问题,认为在实施专题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入式教学法”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以上4 篇论文都是将问题导入式教学和专题教学相结合,以专题的方式实现问题导入式教学。同时又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问题导入式教学的有效性、可行性,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该文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共同创造者和主体,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是有待点燃的“火把”,有着不同的经验积累和不同的兴趣,需要去建构知识寻求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构建。问题导入式教学就是一个简单快速且很好地把学生个体经验和所学知识链接起来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师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授课内容有机结合的途径之一,也是实现从“供给侧”的角度传道、从“需求侧”的角度解惑的有效途径,还是引领学生进行精神品质扬升、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助推器。

2 问题导入式教学的关键是创设“问题”

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有一句影响深远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授之以“鱼”呢?还是授之以“渔”?问题导入式教学可以让两者同时具备。

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愿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经由思考讨论,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建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长期运用问题导入式教学。导入的问题,可以是直接发问的开放性的问题,也可以以案例的方式设计开放性或者封闭性的问题,还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这样,自己会怎么办?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每一次课都有导入的问题。导入的问题既可以放在开篇,也可以放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问题导入式教学既可以和专题教学相结合,也可以和课堂分组讨论相结合,灵活多变,针对性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总结归纳一下,以方便和大家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2.1 创设课堂讲授体系中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需求和教学实际,掌握适时适度的原则,既能反映教学单元的主体核心思想,又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和需要随机穿插,这样的问题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表1罗列的是自己授课过程中使用到的问题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一些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出来的。

2.2 创设社会实践体系中的“问题”

关于社会实践,原来常用的方式是罗列一系列社会实践调查题目,由学生们自主选择,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调查,然后写成实践调查报告。在批改实践调查报告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显然没有实际行动,只是从网上搜集资料,抄到稿纸上,没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徒然浪费时间和精力。为了让社会实践能够真正地使学生从中有所成长和受益,我们将实践调查和学生自身的成长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份每天都可以为之做些事情的为期3 个月的有效目标,通过做到来体验成功的感觉。

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在课堂上完成有效目标的制定。所谓有效目标,指的是这个目标是清楚明确、可以量度能够被有效执行的,这样的目标要有时间期限,并且是自力可成的。目标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根植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同时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当目标达成时会有足够的满足感,这样才能调动行动力。在制定之前请学生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兴趣在哪里?我的渴望在哪里?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劣势在哪里?我有待成长突破的点在哪里?切记目标是为自己制定的,一定要是自己需要的、想要的,喜欢、需要是能够坚持下去的最好动力。第二步,坚持每天去做,并且坚持每天记录。通过记录如实地把做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效果固定下来,能够看到自己的点滴变化,鼓励自己继续坚持。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目标相同或者相似的同学,可以组建团队一起走,通过分享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第三步,总结提升。无论目标实现与否,都要进行总结。目标达成的,总结成功的经验以供未来参考;目标没有达成的,总结受挫的原因在哪里,提升的空间在哪里,以便未来避免,从失败中体验学习也是成长。

3 问题导入式教学的运用

问题导入式教学经常和课堂分组讨论相结合。课堂分组可以是第一次课就把学习小组分好,每次学习小组固定;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前后左右随机分组。分组讨论要组织严密,制定讨论规则:每位学生都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由记录员(固定学习小组的成员轮流担当记录员)简要记录每个人的观点,然后代表所在小组到讲台上和全班同学分享。分组讨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在碰撞中激发新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维的差异、视角的差异,体验到个体的差异、观点的不同,开阔眼界,增加包容性。教师最后的归纳点评至为重要,必须根据学生的现场讨论状况和分享的观点,给予客观中正的点评,肯定大家的思考,不能以是非对错来进行简单粗暴的评价,而要引导大家既能看到普遍性的一面,又能看到差异性的一面。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对问题的思考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经过这样一个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才能建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要灵活运用问题导入式教学,需要教师首先转变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去思考、讨论、学习。其次要转变课程观,课程不只是讲授“文字”内容,更是“体验”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问题导入式教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再次要转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促使教师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驾驭能力,更多地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认识水平,有时甚至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后要转变教师课堂的关注点,由单纯地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问题导入式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积极愉悦的参与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 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 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反思,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和针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

表1 授课过程中使用到的部分问题

综上所述,问题导入式教学通过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目标过程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