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家校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2019-12-20郑浩武昌工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校家庭政治

文/郑浩,武昌工学院

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正在经历剧烈的变革,虚拟网络与信息社会相互交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和文化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政治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 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发 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如何更好的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顺利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 效,把握好高校工作的“生命线”,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需要探索完善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1.1 构建合作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在社会关系中,大学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的存在,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都必然受到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制约、影响。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其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积极或消 极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任一方面的缺失,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家校合作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正确、全面的指导,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高校和家庭而相互支持、相互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1.2 能够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家长在高校管理中的责任感

家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其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正向的、积极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起促进作用;负向的、消极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大学生虽然在学校,也与社会有部分接触,但作为未完全走入社会的个体,以及和家庭 的天然联系,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发挥很大的作用。大学教育的阶段性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使得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大减弱,这就凸显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长在基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参与高校教育中的相关决策和政策的制定,会增强家长在高校管理中的责任感。

1.3 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需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热情的问题。相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课知识灌输为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情、意、行等非智力因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持续一生影响深远。因此,家校合作在教育目标的 一致性、教育时空的对接性和相互优势的互补性方面的特征,有效地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4 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全维度教育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家校更好的沟通,使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帮助和教师管理的辅助。同时能够在地域、时间上 “无缝”衔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全维度的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的成长成才。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组织与保障措施不完善

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职责在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中做了相关规定,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学生与家长。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社会化程度也不够完善,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家庭与学校相应职责不明确,家校合作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影响了双方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2.2 家庭与高校的合作意识淡薄

从家庭层面看,许多家长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 年人了,不应再像初高中那样进行管束;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是学校的责任的认知错位;部分家长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忽视子女思想、心理层面的需要;另外家校空间上的距离也导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心无 力”等。种种因素导致家长主动参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民主意识淡薄,不认同参与学校管理的应有权利,忽视家校合作。从高校层面看,不善于利用家庭的教 育力量,实行“封闭式”的教育管理,忽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2.3 家校合作沟通平台尚未完善

当前家校合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不完善,沟通方式单一、渠道不畅。家长与高校的联系仅通过新生入校时的家长会及学生遇到问题后与家长的联系,造成学生家长不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高校不清楚学生的家庭情况,解决问题存在严重滞后。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访等形式较难实现,沟通难度加大。由于沟通渠道的不畅与单一,家校合作间沟通平台不完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培养的有效路径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是一项长期且繁杂的工程,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角色分工,通过多方的联合,形成教育合力。

(1)法律制度与组织建设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保障家长参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提升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下拨专项教育资金,保障家校合作平台的构建有充足的运转资金。高校作为家校合作的主体,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合作方案,构建专门的合作平台。同时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发挥其在高校、学生、家长中的联动作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纳入辅导员工作考评体系,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其工作热情,保障家校合作的畅通。

(2)观念更新,改变家长被动参与的地位,保障合作的平等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需要家长的重视与配合,家长要转变以往被动参与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家校合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 要阵地,发挥家校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鼓励并指导家长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管理。

(3)微时代沟通平台的建立,保障合作的畅通。家长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家校合作中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家长资源库,新生入学时,第一时间全方位收集家长信息,利用家长特长与资源,开设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提升家长的参与热情。

(4)创新沟通方式,拓宽家校合作渠道。新形势下,网络与信息社会的发展为家校合作提 供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家长与高校可利用大学生对微信、微博、QQ使用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近况,根据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用其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知识灌输。高校辅导员可利用微信、QQ等即时交流方式建立家长微信群,实现与家长的即时交流互动,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动态,并获得高校思政最新教学动态等。

4 小结

新形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依靠高校一方的力量很难实现社会发展对合格人才的需求。家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发挥其积极的正向教育力量,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新华社,2017-02-27.

[3]罗忠良.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新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4]宋婧.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17.

猜你喜欢

家校家庭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政治攀附”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