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与社会信任的关系研究
2019-12-20张莹
张莹
(杭州拓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6)
社会信任和会计稳健性是互相影响的,受经济水平教育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信任程度也会表现出不同,社会信任程度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企业会计稳健性。反之,企业会计稳健性会影响人们对于企业的判断,也会影响社会信任程度。
社会信任对会计稳健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社会信任水平较高时,通常会计稳健性也会相应提高,主要体现在债务契约和投资风险两个方面。债务契约作为社会信任的高度凝结,当债务水平比较高时,企业会相应提高会计稳健性,债务水平较低时,企业会降低会计稳健性。而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当社会信任较高时,投资信心增强企业会提高会计稳健性增加人们信任程度。社会信任较低时,企业为获得投资会倾向于降低会计稳健性。
一、会计稳健性理论分析
(一)会计稳健性的理论含义分析
稳健性是会计重要原则,同时也被称为谨慎性原则。会计稳健性主要是指企业会计人员在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时,对于企业的交易情况和事项,在进行计量确认时务必保持必要的谨慎性,既不可以对资产以及收益进行过高的估计,也不能对企业负债和成本费用做过低的估计,在客观合理的基础上进行会计估算。在实践过程中,不可以违背真实,虚假报告财务信息,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错误性的判断(胡念梅,2010)。
(二)需求动机
会计稳定性需求动机主要包括,债务契约、会计制度改革和股东董事会性质。首先债务契约对于会计稳健性有很明显的约束,通常也是债务比例更高的企业会更加倾向于采取稳健的财物办法,从而推动会计稳健性,而且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在被银行起诉后也会导致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所以契约债务是会计稳健性存在的一个重要动机。其次,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政策的变化对公允价值的限制和扩大运用,会影响公司对盈余的顾忌水平,另外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能够提高会计稳健性。最后股东和董事会的年龄,文化水平、教育背景等都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重要影响(李若山,2005)。
二、社会信任的理论分析
(一)社会信任区域差别分析
会计信息是企业与社会的沟通语言。大众对企业的信任受到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影响社会信任的因素很多,区域因素就是其中之一。社会信任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差异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难以明确何种因素对社会信任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于社会信任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Beaver,W.H.,Stephen,G,R,2011)。目前我国针对社会信任不同地区差异的研究主要是2000年张维迎和柯荣住委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进行的调查。该调查对全国31个省的企业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在5000余份有效问卷中,按照企业家经验评价的方式,给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守信程度进行评价打分,以此来获得该地区的社会信任评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较为明确的观察不同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具体参考表1社会信任评分表(陈晓,李静,2009)。通过观察表1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社会信任存在较大差异,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上海5.39、北京5.13、江苏4.78、广东4.76、山东4.57,可以看出社会信任排名靠前的这些地区,基本上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信任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总的来说我国社会信任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沿海高于内陆的趋势,社会信任程度比较高的地区通常表现为经济较为发达。处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发达开放程度较高。而相比较而言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社会信任度较低。
(二)社会信任的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除区域影响外,影响企业社会信任的其他因素还有许多:
1、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地区社会信任水平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育水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们的素质和素养来影响地区社会信任。当一个地区教育水平较高时,人们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素养,在群体和社会活动中,面对合作时,对于契约的缔结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倾向于按照缔结的契约行事,而非违背契约。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利于人们更加守信,从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和水平(姜国华,张然,2007)。
2、文化。文化对于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无处不在。文化是充斥社会方方面面所有角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文化,同时还有漫长历史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例如孔孟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其中就提到了“信”,通过文化的宣传,对于信用的认同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文化基因中,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的文化基因,从而形成一种崇尚信用的大环境,对于社会信任产生直接影响。而其他地区推行的是另外的文化,可能没有过分强调信用,社会信任水平相应也会有所表现(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1)。
3、经济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通过前面表1-1观察我们已经得出结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社会信任水平更高。高水平的经济环境需要更高水平的契约认同与执行,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经济的发达也进一步增加了经济合作从而促进了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
4、法制水平。通常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补充,能够在法制不够健全时,对社会环境经济行为交易双方提供更好的保障,也就对社会信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凡义,2009)。但法制水平同样也影响着社会信任,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缺乏强力保障,一旦失信单纯依靠社会信任无法挽回损失,这时就需要法制提供强力的支撑。法制水平的提高,有强力的保障,社会信任也会取得发展。
三、会计稳健性与社会信任的关系分析
影响区域社会信任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教育、法治、文化等等,而在社会信任水平程度较高的地区,人们更容易选择持有较少的现金,从而将更加倾向于将财富进行投资,投入到风险程度相对较高的证券等。在社会信任程度比较低的地区,人们持有现金的数额会有所提高,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企业的不信任,以及对风险水平的高水平估计和低收益估计,进一步会导致人们选择更加保守的投资方式。这时企业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就需要给居民注入信心,降低人们对风险估值,提高收益估值。从而企业会选择有利的会计算法,这样的会计算法,显然会导致会计稳健性的降低。
而高水平的会计稳健性能够提升社会信任层次。契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任表现形式,较高的会计稳健性有利于契约的达成,有利于人们对契约的遵守。这种影响是由一方到另一方,由点到面的。会计稳健性首先直接产生的影响是作用于企业自身,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同时,借助层层的合作网、交易网在整个社会建立广泛的社会信任(夏立军,方轶强,2005)。
四、策略建议
(一)提升社会信任水平,提高会计稳健性
1、提高教育水平
提高教育水平能够提升社会信任水平。教育水平是影响社会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可以间接的提高会计稳健性。
2、加强文化宣传
文化对于地区社会信任水平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特定文化中关于信任的宣扬,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深刻的文化基因,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为此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宣传十分必要。
3、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在前面表1中已经有非常清楚地显示,上海北京广东等较为发达的地区也表现为更高水平的社会信任。为此想要提升社会信任的水平,促使会计更加稳健就要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是社会各方面水平的前提。经济发达地区有着更成熟的市场机制,运转良好的经济秩序,企业的经济行为也更加理性。为此人们想要跟其他企业建立信任,谋求合作,互惠互利,就需要遵循当下环境的秩序和原则,保证高水平的契约精神,不弄虚造假,企业也具有更高的会计稳健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要根据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有效提高投资者的效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加强法制建设
社会信任是一种非正式制度,社会的良好运转既离不开正式制度的强力约束,也离不开非正式制度的柔性约束。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够保证整个社会的良好运转。
(二)加强会计稳健性提升投资水平和融资水平
1、提升投资水平
加强会计稳健性既对企业有微观意义,也对整个社会有着宏观意义。加强会计稳健性能够提升社会信任水平,提升信息透明度,平衡信息不对称状况,从而增强人们对于投资的信心,也能够推动整个企业的良好运转。良好的会计稳健性使人们对自己掌握的信息更加信任,也提高了人们对于风险的把控能力和投资回报收益的信心。在客观的掌握企业的财富和盈余以及债务与成本后,对企业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投资,机会主义,减少不合理投资带来的浪费。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和投资收益率。从而提高投资水平。
2、提升融资水平
会计稳健性和高水平的社会信任可以提升企业的融资水平。主要是因为会计稳健性能够社会整体信任水平的提升。良好的会计稳健性,和企业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都增强了人们对于投资的信心,提高了人们对于投资回报的预期,可以促使人们将手中掌握的财富,进行有效的投资,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资金,方便了企业的融资,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水平,同时也方便债权人了解企业信息,获得债权人的信任,从而获取更多贷款,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祝继高,2011)。提高企业会计稳健性,提升社会信任水平,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扩大生产,良好发展,而且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三)加强内部监督,提升会计稳健性
提升会计稳定性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监督。会计在面临不确定状况时,进行会计计量很容易受多方面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可能为了获取更好的投资发展机会,实现雄心抱负而盲目扩大生产追加投资。从而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计量时降低会计稳健性,夸大企业财产和盈余水平,低估债务水平和成本水平,以此来营造虚假信息,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为此要想更好地提升会计稳健性,就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实施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一经发现不谨慎的会计计量,立刻展开处罚,并追究责任人。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进行有效的自查。在财务部门外专门设置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监督财会计量,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理问题。同时能够保证一定的独立性,不被公司其他部门随意干涉。通过有效的内部监督,可以提升会计稳健性,从而保证企业更加良好地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