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2019-12-20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一、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2019年7月,中央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新规的出现,也让经济责任审计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产生了一些难点和问题。
二、大数据下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一)审计数据利用率不高
1.数据采集难度大
我国当前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部分立法文件,主要还是根据传统的审计工作形式之下的普通审计工作施行展开的规则,而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实施细则还不太明晰,并没有从法律层次对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数据共享范围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存储等各方面进行明确规定。这将导致审计人员在执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出现不确定的可能,从而使审计风险增加。另外,一些机密行业由于商业机密涉及数据保护的问题,尚未进行数据信息化处理,致使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收集过程中,数据获取难度大。
2.数据共享平台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数据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部门搭建的数据共享平台还不完善,并且全国统一的数据联网平台尚未形成,各企业的数据存储方式和数据平台建设模式也各不相同,导致在对数据进行提取和整合时,存在不兼容和错误等问题。不仅如此,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数据怎样才能进行互联互通与交互使用,也是数据共享平台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审计人才缺乏,审计人员才能欠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关的人才处于空缺状态。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多为财务、审计等专业,缺少在大数据下专业的数据提取与分析能力。而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拥有扎实的财务、审计基础,还要具备数据库技术和大数据能力,要能熟练掌握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高标准的审计要求与审计人员素质的不对称、不适应以及审计工作繁重与人员缺乏等问题,当审计任务较大时,就会造成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局面,甚至出现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的工作效率,甚至带来很大的审计风险。
同时,数据分析作为大数据审计工作的中心,审计部门需要从多部门搜集审计工作数据,其业务范围十分广甚至于跨范畴,如何才能对于这些审计工作数据展开适用以及高效率的剖析,这方面没有太多能够参考的建议。因此大多数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在进行大数据分析时,没有明晰的构思,这也增加了数据剖析工作的难度。
(三)相应技术工具的缺失
目前,审计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不完善,大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要进行数据分析仅基于智能程度较低的审计工具,而这些审计工具并不能对审计数据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不能从已有的数据中挖掘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无法有效地进行预测和防范风险。同时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查阅、分析的资料及数据繁多,各地管理模式不同,且没有普遍适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并且平时采集、处理的多为表格形式的结构化数据,对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不仅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还缺少相应的分析工具。因此,研发或引进相关大数据综合分析软件成为重中之重。
(四)审计方法落后
以往的传统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以抽样方式进行的,审计结果的质量与样本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存在误差的可能性比较大。抽取的样本往往只有财务数据,数据十分片面、单一,这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存在不足。
同时,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方法过度依赖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一些事项的管理无章可循。有的单位虽然制度健全,但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和权威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
三、大数据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大数据技术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无论是从审计的方式方法还是审计模式上,都不同于传统的审计。但是,目前国内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相关制度也存在不足,这将导致审计过程不够严谨,审计结果不具有说服力。因而,有必要根据大数据审计工作所发展出的业务新流程,进而建全和完善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形式的立法制度,建立健全适应各类型审计工作的条例和制度,为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持。
(二)加强审计人才的培养
在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在大数据新环境下的变革,需要加强对新审计人员的人才培养。
一方面,培养审计人员的大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对数据分析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过程不同于传统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
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达标,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审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而,应该加强对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促使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计算机技术操作技能,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化审计工作,能够娴熟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发现数据的商业价值。同时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扎实的审计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巩固现有的财会审计知识。这样才能在面对更复杂的大数据审计时,能有更好的审计基础。
(三)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不断优化审计工具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信息化计算机系统已经应用于金融、政法等各个领域,经济活动也逐渐向信息技术方向发展,审计工具也必将向信息化发展完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加快其信息化进程,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消除各级审计机构信息化失调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从而使审计机构之间能进行更好的数据交流,促进信息共享,填补我国审计信息技术的空白。
首先要加强对大数据各方面的研究,为构建一个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理论基础;其次要加强各个领域、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打破数据信息共享中存在的壁垒,使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来源更加可靠;最后国家也要进行立法,完善平台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制度,对平台实施监管,使平台能够得到维护和及时的数据更新,并为平台的数据安全提供保障,促进平台的健康发展与应用。
(四)优化审计方法,改革审计模式
大数据配置下的经济责任审计,以数据作为立足点,展开多方面的数据关联深入分析,通过数据探究管理逻辑是否存在漏洞,并结合传统的审计手段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要与外部数据以及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宽维度的数据分析,实现立体化的数据挖掘以及更深层次的分析。
我们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加入得以让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工作方式方法上变得更加信息化、透明化,从而增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延伸性和纵深性,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及管理上日益规范,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以往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下数据处理的分析方法向整体、关联分析方法上进行转变,使其朝着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方向发展,也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