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消费需求变动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动态管理模式研究

2019-12-20王霞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变动仓库

王霞

(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西 太原 030008)

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因电子商务而生,是主要为在线顾客提供服务的配送系统。物流配送不仅影响顾客的在线购物体验,而且影响电商运营成本。因此,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和优化一直是电商和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物流配送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物流配送体系的特点

目前,物流仓储配送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最核心的行业环节,能够构建一个全面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成为了很多中小卖家、电子商务供应商品牌商以及提供物流仓储配送服务的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物流配送体系由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及配送加工等要素构成。当前的物流配送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配送中心数量增加,配送网络下沉

目前常见的物流配送体系是以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等结点)为核心,以城市快递配送为支撑的运作模式。为了缩短配送时间,让在线顾客感受到电商的快捷和便利,物流配送网络进一步密集、配送中心数量增加、配送网络下沉,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再到城市全覆盖,进而从城市到县城,到乡镇,到村庄,逐步实现农村全面覆盖。以京东为例,2007年京东开始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2009年分别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西北建设物流中心,这七大物流中心以及杭州等地的二级仓库为全国在线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经过十一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521个大型仓库,物流基础设施面积约达到1160万平方米,拥有30万个以上的末端服务网点,中小件实现大陆行政区县全覆盖。

2、配送站点密集化,微型化

过去的物流配送系统是以大型配送中心为依托,服务较大区域内所有顾客的运作模式。例如,2009年京东物流的华北(位于北京)物流中心,覆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订单量的剧增,原有的物流配送体系无法满足顾客需求,物流配送网络进一步密集,配送中心数量增加,并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小型配送站,配送站越来越接近终端顾客,单一站点的服务区域也越来越小,甚至具体到某一社区。物流配送体系呈现出配送站点密集化、微型化的特点。这一特征也为提高在线顾客购物体验提供了重要保障。例如,目前京东物流庞大、密集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持京东为顾客提供211限时达、次日达、极速达等一系列专属服务,保障顾客享受到卓越的购物体验。

(二)现有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有物流配送网络的密集化、微型化,配送中心、仓库、配送站数量的增加,在为客户带来极致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以下问题。

1、库存控制的难度增加

为了加快物流配送速度,物流配送体系中配送中心、仓库和配送站的库存需要有一定前置性,不能实现完全订单驱动,这就需要确定合理的库存水平,既能应对顾客未来订单尽可能减少缺货,又不会因为库存水平过高而造成积压。对于过去有限的配送中心和仓库而言,库存水平的控制相对容易,但是随着配送中心、仓库、配送站的增加,物流配送体系中整体库存水平的控制难度随之增加。而且库存控制不仅涉及到整体库存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库存在物流配送网络中的分布及后期调整问题,变得愈加复杂。

2、配送网络难以快速响应区域消费需求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消费需求会因为各种原因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区域物流配送体系很难与变动的区域消费需求相匹配。例如,由于城市改造、新城规划、拆迁、新建等原因,造成区域内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但是区域物流配送体系很难做到及时调整,可能会造成个别配送中心、仓库或配送站库存水平与服务区域需求量不匹配,甚至是区域物流配送网络与区域整体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二、以消费需求变动为导向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动态管理模式

以消费需求变动为导向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动态管理模式,可以为解决目前物流配送体系的问题提供思路。

(一)概念解释

1、消费需求变动的含义

文中的消费需求变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一定区域内消费需求总量或消费需求特征发生变化。例如上文中提到的由于城市改造、新城规划、拆迁、新建或单纯的订单数量增加等原因,造成区域内消费需求总量发生变化;又如,随着时间推移,区域内消费需求偏好可能会发生变化,造成消费对象和消费数量发生相应变化。以上这些消费需求变动,都会对物流配送体系中的库存商品类别和库存水平产生影响。

2、物流配送体系的动态管理模式

所谓动态管理模式,是指以消费需求变动为导向,对物流配送体系的内部结构,包括配送中心、仓库、配送站点的库存水平和库存商品类别,也包括配送站点的分布、数量和地理位置,进行动态适时调整。例如,特定区域内市政进行新城规划,则需要根据新城规模增加相应配送中心的库存数量甚至是专门建立新的配送中心,同时合理规划新建配送站点为未来的新城顾客提供服务。

(二)消费需求变动的观察和预测

较准确的预测消费需求变动方向,是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前提。如何准确预测消费需求变动呢?这里提供两个有效方法。

1、通过大数据掌握常规消费需求变动

物流配送体系是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系统,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是反映常规消费需求特征、消费数量最直观、最准确的数据。因此,可以从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中获得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整体消费数据,包括消费数量、消费种类等数据,也可以获得特定时间点具体区域甚至可以细化到某城市某街道的消费数据,这些时点大数据对于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和动态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观测记录时点大数据,可以形成时期大数据,对时期大数据进行相应分析,可以一定程度预测未来数据走向,从而反映出常规消费需求未来的变动方向。

2、对影响因素实施监控,预测非常规消费需求变动

对于非常规消费需求变动,首先需要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每一项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观察。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影响因素的变化,从而可以预测非常规消费需求变动方向。

(三)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

基于消费需求变动,对物流配送体系实施动态管理模式,能够针对消费需求变动及时调整物流配送体系内部结构,实现物流配送体系与消费需求的实时同步匹配。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各配送中心、仓库、配送站点库存水平和库存种类的动态调整

通过对消费需求变动的观察和预测,可以相对准确的把握消费需求变动方向,包括消费需求量和消费需求特征。根据观察和预测结果,可以动态实时调整配送中心、仓库、配送站点的库存水平和库存种类,使得库存控制恰到好处,保证持续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减少缺货、库存积压、库存各站点间分布不平衡等现象。

2、配送站点的数量、分布和地理位置的动态调整

当消费需求变动较大,现有的配送站点无法实现与消费需求变动相适应的时候,就需要通过调整配送站点的数量、分布或地理位置与之相适应。例如,特定区域内有新建小区交付使用,则需要根据新小区居民数量及地理位置,设计新建配送站点为新顾客服务。反之,特定区域内有小区拆迁则需要裁撤配送站点。

3、配送中心和仓库的新建、迁址或停用

当消费需求发生重大变动,导致现有的配送中心、仓库也无法满足时,则需要通过调整配送中心和仓库的数量或位置来与之相适应。这属于物流配送体系内部结构的重大调整,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必须慎重。建议进行必要性论证,确定必要且必须再进行相应调整。

(四)实施动态管理模式的意义

基于消费需求变动对物流配送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有重要意义。第一,实现物流配送体系库存水平的实时精准控制;第二,降低了由于缺货、积压、库存分布不平衡等现象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第三,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第四,保障顾客享受到可持续的良好购物体验。

三、可能存在的困难

(一)需要专业团队负责

对于消费需求变动的观察和预测,需要物流企业分配专人,甚至是专业的团队从事该项工作。企业需要增加员工,甚至增设部门,需要一定资金支持。

(二)对消费需求变动的预测不准确

在持续对消费需求变动进行观察和预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预测不准确的情况,导致物流配送体系进行不正确的动态调整,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三)需要考虑资产、资金和员工的处置问题

当遇到消费需求较大或重大变动时,需要增加或减少配送站点、仓库和配送中心的数量,或者需要调整配送站点、仓库和配送中心分布及位置。增加基础设施意味着投资扩建,需要解决资金问题;减少基础设施需要解决固定资产的处置、员工的重新安置等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消费需求变动的动态管理模式对于提升顾客体验、精准控制物流配送体系的库存水平、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有积极意义。但是该模式的实施也存在上述困难,需要物流企业在实施该模式前详细论证可行性,从财务管理角度、运营管理角度和人事管理角度充分比较该模式的优势和弊端,并找到有效的方法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才能够实现该模式的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变动仓库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直企物流配送四步走
消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