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如何有效利用一卡通消费大数据实现精准资助的研究

2019-12-20王盼盼徐萍许亚楠王倩倩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一卡通贫困生资助

王盼盼 徐萍 许亚楠 王倩倩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如何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热点,然而该体系烦琐复杂,涉及主体较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整合做到精准资助也就成为各大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的首要工作。

有效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在学校建立完善的校园一卡通消费数据收集机制,可以帮助资助工作者及时发现“隐形贫困”与疑似“虚假认定”学生。此次调查中,笔者利用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537份),收集学生对于当前高校资助政策的看法及相关意见,并从提升学生本身观念、发挥高校辅导员作用以及扩大评判参考范围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仅利用一卡通消费大数据实现精准资助不足之处

(一)一卡通消费数据只能反映部分消费情况或经济水平

1、当今社会反映学生经济水平的因素早已不仅仅是学校餐厅就餐方面。在大学外卖畅通、网上购物便利、学校购物街小吃等情况下,很多学生都会通过现金、支付宝、微信以及银行卡支付进行购物或就餐,而这会降低利用一卡通进行精准资助的准确度。

2、消费侧重点不一,一些人侧重于娱乐消费或是网络消费,而在学校餐厅支出较少。在调查问卷中关于“请问您认为个人经济水平是否与一卡通消费金额挂钩?”,高达74.5%的同学认为此种方式太过于片面化,并举例:很多被调查者身边同学经常为了购买名牌鞋子、衣服或是化妆品而节省就餐,使得平均消费金额降低,而其真实经济水平远高于贫困标准。

3、有些贫困同学为减轻家庭负担而在大学期间进行兼职,将所得收入补充到生活费中,因此在一卡通消费数据中并不属于贫困行列,但也并没有进行统计或进一步调查,因而没有得知学生真正的经济水平。

(二)不同学生食量、食物喜好不同

每位同学的食量不同,且对食物的喜好也不同,所消耗一卡通金额也就不同,也会对贫困学生定位产生误差。此次调查问卷中72.9%被调查者认为男生平均食量大于女生,因此性别应列为利用大数据贫困定位考虑因素之一。个人对于食物的喜好度、接受度不同,部分同学为营养均衡或不喜学校餐厅口味,而从网上购买大量辅食,但每天也会去学校餐厅购买部分食物,从而导致误判。而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显示,多数高校在利用一卡通数据定位贫困学生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因素,加之无法统计学生其他消费金额,仅仅只是通过整体平均消费金额判断,而这也增加了大数据精准资助的不公平性。

(三)可能存在部分同学故意降低一卡通消费金额

在关于“请问您对目前所了解的高校贫困资助方式有什么看法?”的调查中,56%的同学认为不够精准,有时存在并不是十分贫困的同学申请资助、享受资助,使得国家的资助政策没有真正落实,没有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其中也存在着部分学生没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国家的资助政策。近年来,在高校助学金申请制度下存在这样一种生活水平的二元分裂现象:某些大学生在申请书上哭穷,虚构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他们实际生活的阔绰大方。家庭经济真实困难的学生可能因为不愿意当众表露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出现申请过程中的“退让”现象。如今资助政策体系中的经济困难认定标准,主要是依据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相关单位所开出证明来确定的。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不同,人均收入的差异也大相径庭,因而具体的经济数字也就不易确定,使得贫困学生的审核标准难以进行有效量化[1]。

可见在目前的资助政策中,就存在部分同学虚假贫困的现象,因此我们无法保证没有学生不会故意降低一卡通消费金额,而得到国家资助,从而加深了政策不公平性,大大拉低了一卡通大数据的有效性。

二、有效利用一卡通消费大数据实现精准资助路径研究

(一)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对待资助政策——“扶贫先扶智、扶贫要扶志”

首先,应从学生本身出发,进行资助政策普及宣传的同时更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资助政策并非是“白拿”钱,而是发展现代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上得起学,让中国的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同时也应该注意资助定位的措施,做到公平公正,杜绝缺乏人文关怀的、侵犯隐私的公开“比穷”资助方式。2017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2]。引导精准贫困定位、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资助成为自强的动力,是精准贫困定位的基础与关键环节。

(二)最大化发挥高校辅导员作用

2016 年我国教育部门曾针对精准扶贫这一问题提出了构思,明确提出精准资助工作的落实应当具有完善的工作机制作为保障,这一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精准资助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明确贫困生的家庭背景,而后再结合贫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等,真正落实精准资助工作。在此次调查中,83.18%的高校学生支持在校方通过调取消费金额确定受助人名单之后,有必要与其辅导员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然而数据显示,虽然有60.55% 的学生班级成立有助学金评议小组,且成员种多以辅导员、学生干部或学生代表为主体,但有42.7%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或班主任对资助认定工作影响很大,与其搞好关系就更容易获得资助。由此可见,在资助认定工作中还存在人情与关系、评定准则不够详细等问题,变相造成资助工作的满意度降低[3]。这就更加凸显了高校辅导员正确公平发挥作用的重要性,一定要做好价值追求以及实施路径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探讨,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提高对贫困生资助的重视,建立高效的资助工作体系,关注贫困生心理成长,尽可能地实现精准资助,为贫困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三)增加利用大数据精准扶贫的辅助评判标准

1、首先,通过大数据平台全面采集、筛选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以各地区经济水平为划分,按照性别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地区消费水平、食堂饭菜具体价格等设定不同的贫困消费标准。其次,全面利用校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收集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学生消费情况,大致掌握学生的经济状况和家庭的贫困情况。如果数据分析的结果与学生反馈的信息不对称,学校可以就此启动补充调查,多角度、全方位地核实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2、高校可以将学生校园卡的消费数据与各移动支付平台数据进行对接,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采用校内校外数据联合监测的方式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判学生个人的在校消费情况,进行初步筛选,将其与学生提交的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数据可信度[4]。

3、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动态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学校餐厅饭菜价格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贫困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到家中发生突然变故的学生。可每三个月调取一次学生平均消费水平,重新设置贫困生定位标准,同时,也应该多多收取学生意见,及时做出修改提升。

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获得多数高校所认可,也被认为是将来资助方式大趋势,但单一的一卡通消费数据难免会由于经济水平已不再局限于就餐方面、不同学生食量、喜好不同、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看待资助政策的意义等因素导致结果误判,在这其中首先要培养高校学生本身价值观,彻底消除虚假认定,结合一卡通平均消费数据与所在地区经济消费水平,多于辅导员进行沟通,确保公平公正,尽可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地家庭经济状况,同时做到贫困标准动态调整、学生家庭情况收集动态调整,同时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继续挖掘其他可行性方式,不断优化,使国家资助政策能够帮助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推进国家现代化教育建设。

猜你喜欢

一卡通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基于“一卡通”开发的员工信息识别系统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一卡通为新农合基金加密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