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农村家庭资产配置研究

2019-12-20

新营销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金融资产农村居民账户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15)

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家庭投资决策也日益多元化,但仍存在资产配置单一、家庭金融资产组合风险两极分化的现象,而农村家庭资产配置不合理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农村家庭金融资产为30 996元,农村居民股票等无风险金融资产的参与率不足5%。这些数据清晰地披露出农村家庭资产配置的突出问题。由于农村家庭是农村基本单位,因此探讨农村家庭资产问题,特别是揭示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实际影响因素有着现实需求。

二、研究意义

Campbell在2006年的美国金融年会上首次提出“家庭金融”概念,并将家庭金融、公司金融、资产定价一同作为今后的三大金融研究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农村家庭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同时,金融市场中家庭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村家庭非理性资产配置行为,实现农村家庭的财富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在农村家庭资产配置方面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连建辉通过实证研究,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而分析了农村居民资产选择路径的变化。王宇和周丽研究了东部地区农村家庭实物资产配置与参与金融市场程度的决定因素。王寅考察了江苏省扬州市农村居民的资产状况以及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的构成与变化。邢大伟分析了江苏省扬州市农村家庭资产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了农村家庭资产、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彭慧蓉利用中部3省的调查数据,研究得出了农村居民理财意识缺乏且厌恶风险的结论。多数学者得出一致结论,即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意识较低、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欠合理。

四、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农村家庭资产配置分析

家庭资产按形态划分一般可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主要包括房地产、商业资产、收藏品、耐用品等;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外汇、股票、保险资金、金融产品等。根据风险程度,家庭资产可分为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高风险资产主要有股票、外汇、经营性资产和金融产品等;低风险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款、债券、房地产、黄金等。

(一)前景理论

心理学家坎内曼(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了“前景理论”。其核心是价值函数和决策权模型。价值函数与传统的效用函数区别在于,价值函数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非盈亏函数,它关注的是财富的变化而不是财富的最终状态。损失厌恶原则是指在价值函数曲线上,损失状态曲线比收入状态曲线要陡,收益变化的斜率小于损失变化的斜率。这意味着决策者对损失比收益更为敏感,比如损失100元带来的痛苦大于获得100元带来的快乐。

具体来说,规避损失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民扩大生产时,会尽量选择收入不高但收入相对稳定的项目;另一方面,农民选择贷款渠道时,他们将根据贷款目的确定贷款渠道。农村居民属于低收入人群,一般更喜欢选择安全、稳定、低风险、收益确定的产品,比如储蓄存款、债券等。受有限资金影响,财务管理模式相对单一,无法形成有效的投资组合,客观现实制约了多元化选择。

(二)心理账户理论

继预期理论之后,Thaler(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又提出以“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结果为依据,对投资心理和投资决策进行更深入的描述。所谓心理账户,是指个人在进行决策时,对财富的来源和支出会有一个心理加工的过程,对其进行编码、评价和分类。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企业和政府,都有明确或潜在的心理账户体系,而心理账户又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和数学,它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严重影响决策,使总体的决策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理性人的规律。

李爱梅等发现,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和情感标签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认知标签是指个人根据资金的来源将心理账户分为常规收益账户和意外收益账户。常规收益是指通过劳动可以预期和获得的收入,而意外收益是指个人通过劳动不能预期和获得的意外财富。“情感标签”是指获得财富给人带来不同情感的过程,它可以分为积极情感标签和消极情感标签。对于农村家庭,如果收入来源属固定工资、生产性活动等,那么这笔收入基本上会用于稳健性用途,如生活消费或者储蓄。如果收入来源于意料之外的活动,如各项补贴、扶贫拨款,甚至是意外之财,那这笔收入大多会用于额外消费或者计划外消费。

同样,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上,一方面,对土地的感情和对土地的爱一直存在农民的心中。土地是家庭最重要的物质财富,这导致不同的心理账户不可替代。土地流转后,农民失去了土地经营权,土地的心理账户失去了可持续收益的保障。另一方面,土地出让期限大多确定一次,土地增值收益几乎为零。出售土地的农民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无法享受土地红利、保障性收入等租金以外的多重利益,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

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和家庭投资者完全暴露在风险中。同时,金融市场中可能存在的内幕消息、市场失灵等现象会打击家庭投资者的信心与积极性,尤其对农村家庭投资者影响较大。因此,完善家庭个人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市场业务的监管,是保证农村家庭财富动态积累和保护个人投资者的重要前提。

(二)设置专业的咨询机构,做好投资咨询和专业引导服务

农村家庭投资者本身缺乏相应的金融素养,他们无法靠自己制订适合自己家庭的合理投资计划。为提高服务农村居民,金融机构应定期组织培训,培养专门与农村居民对接的从业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同时要引导并培养从业人员的“三农”服务意识,真正将为农村家庭谋福祉、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自己的行业使命。

(三)加强农村家庭的金融素养,提高家庭成员的专业理财能力

虽然现在我国的平均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农村地区还是存在教育缺失的现象,更不用说金融素养的教育。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家庭的投资理财能力,家庭成员应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形势分析能力和长远计划能力。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推动对金融素养教育的深化,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充分调动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执行力,或将金融教育纳入青少年的基础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

猜你喜欢

金融资产农村居民账户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父亲的股票账户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金融资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