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精准扶贫

2019-12-20

新营销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结构农村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387)

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经济水平落后,农业作为为数不多的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我国一段时间来一直是落后的农业国。为了发展工业,转变国家支柱产业,完成快速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非经济的强制手段是作为贫困农业国现状的我国的首选。1952—1978年,国家依靠农业积累的资金额巨大,达4 452亿元左右,年均约171亿元,除1978年外,占国民收入积累额的比重都在30%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自身的发展。50年代后期,农业部门难以突破进步,同时工业部门发展迅速。城乡经济出现差距,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拉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开始凸显。

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体系,几乎都存在二元发展结构。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明显,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进程缓慢。具体表现在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均等,农村城镇差距较大;城镇及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显著,农村人口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农村人口数量相对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数量较大,等等。

发展中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一部分可归结于经济结构存在突出矛盾。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能否很好地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尤为重要的。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元经济结构对于经济发展,是具有双重性的。具体来说,二元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既有正面推动,也存在负面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从其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原有传统经济落后,为了发展经济,促进技术进步,伴随着社会分工,逐渐进入机器大工业生产,伴随着现代经济部门逐渐产生,二元经济结构随之出现。所以,它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产生,但其又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然而,由于其社会已经有了相对程度和规模的现代经济,为技术改造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设备支持,由此来看,二元经济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效应。同时,国民经济传统部门的开发及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一部分就是来源于二元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积累,促进了传统部门现代化改造的进程,并且其具有经济发展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从而推动传统部门的创新进程。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城乡经济水平差距的扩大,若长期存在及延续,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农业等传统部门的生产规模难以扩大,技术落后,无法进行资金积累,收入水平低。二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原材料供应等导致的滞后,会制约城市现代工业的发展。在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向城市的过程中,住房问题、公共设施规划问题等城市弊端就此显现。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二元经济结构,然而贫困县要及时实现脱贫,理论研究成果与政策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完成“产业+资本”的密集性投入。

三、二元经济结构与扶贫攻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比例大幅下降,脱贫减贫工作成效卓著。但从贫困指数方面来看,脱贫减贫中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率,相较于经济增长现状是逐渐降低的。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脱贫的基础、富民的本质、致富的源泉,来自产业的发展。地方的长远发展,需要有产业的支撑。

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为扶贫事业的推进,提供了高效科学的政策指引。从异地扶贫搬迁到产业扶贫,从教育扶贫到健康扶贫,精准扶贫更深层次的进行下,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二元经济结构的改革,同时也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二元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基础。

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的重难点,在于怎样创造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如何实现新财富的创造,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问题。接受救济不能彻底解决贫困,主动发展的产业扶贫,才能实现贫困治本。

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完善其现代产业体系,立足于市场需求,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扩大内需,引进投资,为其提供经济、物质基础,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地方政府自身建设,明确其产业扶贫的核心地位。合理发展空间,设计产业化的结构体系,平衡产业发展,开展模式创新,探寻路径调整。

地方产业的特色与否,也会关系到二元发展及精准扶贫的效果。贫困地区的发展,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探索特色的农业产业,开发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统筹规划。发挥产业优势,提升文化内涵。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及共同发展,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扶贫攻坚任务。

政府调控与市场调控是相辅相成的,在产业的发展中也不例外。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推进产业扶贫的进程中尤为重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是进行产业扶贫的基本准则。市场规律是不容破坏也无法改变的,市场在产业发展中起了导向作用,瞄准市场需求,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在市场进程中,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构建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重生产、轻市场”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机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尤为重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持久与否。产业需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因中间流通环节导致的不必要产品附加,促进产品的外销,让产品真正地走出去。

改革开发以来,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涌现出大批的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群体。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城市解决了城市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逐渐做到了由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由城市建设带动农村建设,由发达地区经济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减小了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在农民工群体的发展中,促进了择业的市场导向、劳动人口的自主择业、产业中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力质量,拓宽了消费市场。因此,一方面,要实现资源的流动,使农村经济及农业得到促进,平衡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通过乡村的振兴,为城市带来了发展动力和空间。

经济结构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阶段有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与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密不可分。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后,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核心的调节结构将与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一起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解决现阶段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问题,促进精准扶贫,对实现全面脱贫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结构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论结构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