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发展文化旅游为载体助推凉山地区精准脱贫
——以美姑县为例

2019-12-20刘诗妍郭大伟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美姑县彝族旅游

刘诗妍 郭大伟

(1、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2、美姑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四川 凉山彝族自治州 616450)

一、美姑县彝族文化概况

美姑地处大凉山腹心地,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彝族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毕摩文化之乡”的美誉。具体表现为:第一,毕摩文化典藏多,拥有各类毕摩经书200多种,约112527卷。其中,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项(彝族毕摩文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项(彝族克智、彝族婚俗、尼木措毕祭祀、毕摩绘画、毕摩音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县级89项;第二,毕摩文化传人多,有大小毕摩6850余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7名,州级传承人31名,县级传承人48名)。有各类宗法活动和仪式268种。有神似魔术,超越魔术的“登云梯”“火链疗法”“蒸疗法、“喷焰疗法”“沸水捞银”“舔铧口”等;第三,毕摩艺术门类齐。有造型古朴,图文奇异的毕摩法器雕刻艺术、版画艺术、剪纸艺术、草扎、泥塑等,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二、美姑县发展文化旅游的制约因素

(一)外阻内滞的交通阻碍了资源的有效进入。道路的可进入性是发展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短途旅游4(1+3)小时的旅途是可以接受的。目前进出美姑的交通道路主要有3条:乐山-峨眉-峨边-美姑,全程255公里左右,耗时8小时左右;乐山-犍为-马边-美姑,全程320公里,耗时10小时左右;西昌-昭觉-美姑,全程360公里,耗时3.5小时。道路塌方经常,损毁严重,普通车辆给以通行。

(二)薄弱旅游要素配套制约了旅游业向纵深发展。一是缺龙头带动景区。全县没有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特色休闲街区,有资源、无品牌,核心吸引力不足。二是旅游要素配套不足。城市导视系统、咨询网络、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不完善,不成体系,通乡公路旅游标示标牌基本缺失;无大型体育场、演艺中心,各种旅游赛事活动的难以开展,彝族文化难以展示;公共环境卫生差,A级旅游厕所严重不足,城市和农村污水直排问题突出,河水污染严重;三是接待能力弱,全县有宾馆21家、乡村农(彝)家乐5家,无星级酒店、无星级农家乐和特色民宿。

(三)分散的品牌阻碍了美姑形象的有效传递。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提炼。集中、鲜明、稳定的城市品牌形象能给人以明确、清晰、系统的印象。美姑旅游资源丰富,但形象不集中,最具唯一性的彝族毕摩文化并没有被培育成鲜明的城市个性,提炼成LOGO符号和用于标志性建筑。

三、美姑县推进旅游扶贫的着力点

(一)做深文化,塑造有内涵的彝乡品牌。一是在文化挖掘上,依托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毕摩文化迪智慧、唤醒道德、关怀人生、重塑人生价值作用,在毕摩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上出成果。二是在品牌定位上,结合以大风顶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大熊猫为代表的“四川符号”和游人养心、养生的需求,在“五彩凉山,中华彝都”的总品牌下,将美姑品牌形象定位为“毕圣故里,秘境(生态)美姑”。根据这一目标定位,提炼美姑特色元素,研究、确定体现美姑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标志符号(城市LOGO)和宣传口号,并广泛应用于全县各特色乡镇建设。

(二)做美环境,打造有品质的彝乡氛围。一是打造核心吸引物。加快建设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和毕摩文化产业园,将其打造为具有视觉震撼和心灵冲击效果的美姑县的“城市会客厅”和标志性建筑,同步建设海子坝城市文化休闲区。加快建设黄茅埂索玛花景区、大风顶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景区建设。二是美化环境。由城市管理部门牵头,卫计等相关部门参与,针对城乡“脏、乱、差”问题,开展一场灭蝇灭鼠、规范环境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是推进“厕所革命”。由住建部门牵头,推进“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

(三)做好产品,打造有力度的产业支撑。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产品已不局限于景区景点,而是一套基于游客体验的、主客共享的解决方案,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的方方面面。因此,旅游产品开发打造的总体思路是:用“旅游+”和“+旅游”的思路,下大力推进多业融合、跨界融合,推进农特产品文化化,毕摩文化产品化。

(四)做细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彝乡记忆。待客之道,源于用心,贵在细节,任何一个人的不良行为,都将影响游客的出行选择,也必将影响美姑的旅游形象,也一定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从业者的收益。要教育旅游从业人员提升从业技能,教育市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把游客当成“家人”,让其有宾至如归,流连忘返之感。

(五)创新营销,构建稳定的品牌传播体系。一是构建立体化营销渠道。着力构建起以网络媒体为主的大众媒体、网络、全球知名旅行社、国际旅游交易会、国际组织及协会等五大营销渠道,多方面营销“毕圣故里”旅游品牌。二是开展多元化的节庆会展活动。重点打造毕摩化论坛(彝族毕摩文化学术年会)、毕摩艺术节(音乐节)、中国汽车摩托车山地越野赛、阿都文化旅游节(“尼母.约纱茨”(剪羊毛)、彝族摔跤(格)擂台赛),通过论坛引领、经贸洽谈、节庆串联、赛事带动,把节事会展活动办成创造机会、制造影响、营造市场的平台,办成旅游的盛会、城市的名片和百姓的节日。

(六)强化保障,构建旅游扶贫的保障体系。针对当前美姑县的情况,一方面需要提高站位,筑牢旅游扶贫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美姑县推动旅游扶贫,需要改革的决心和措施来解决管理体制、融资平台和资金使用方面的难题。最重要的是创新模式,建立共建共享的旅游扶贫保障机制。如鼓励实施“支部+企业+平台基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股份合作与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股份分红、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参与项目开发。

猜你喜欢

美姑县彝族旅游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美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浅谈振兴美姑县白蜡虫生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