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台县农业信息化服务需求研究
——基于农户的视角

2019-12-20张清午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奇台县连队农户

张清午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昌吉吉木萨尔分公司,新疆 昌吉 831700)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历史进程

农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称之为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跨越多个领域,其外延极其广泛,只有对此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农业的快速需求,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多年以来,我国农业一直靠天吃饭,传统农业对社会影响颇为深远,农业信息化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起步比较晚,但是需求速度非常快。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在德国引进了遥感技术,该技术广泛的运用于农业领域,目的就是为了调查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管理能力。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于1981年正式成立,随后计算机技术迅速的应用于农业科研中。农业部信息中心于1986年正式成立,该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全面负责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1994年,我国启动了金农工程,该工程中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信息化服务需求,中国科学院和中科院合肥智能所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之下,结合农业实际情况,创建了智能化农业专家体系。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服务发展阶段

农业信息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多,比如农业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等。国内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农业信息化进行了研究,生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对实践研究重视程度不足,现有的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需求。

三、奇台县农业信息化服务需求状况及分析

2012年,奇台县为提升农业产值和区域农业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需求。而统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并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全面提高统计效率,更好地为统计工作服务。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统计信息化服务需求是实现农业管理方式转变和农业销售转变的必然趋势。统计的信息化在经济需求、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信息化和农业的融合需求,积极构建“互联网+”云服务的新格局,加快本县传统化农业向信息化农业的转型。2013年初,奇台县农业相关部门指示:将建成一批“互联网+”农业机械示范基地。以卫星导航的精确操作,农业机械的播种操作已扩展到作物生产的所有生产环节。13年,奇台农场进一步完善社区、连队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该场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农村信息化示范连队29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示范点7个,社区信息服务示范点3个,连队信息服务点达到100%。筹建连队信息田园网站29个,免费为社区、连队发放农信通信息机36台。全场所有连队全部实现宽带接入,通过信息大篷车、联合通讯企业下乡入连队、以会代训、劳动力转移等多种方式培训农业一线信息员、连队干部和职工群众近10000人次。为农牧民出售农作物、防治病虫害、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平台,引导了奇台农场农牧工快速增收致富。

2018年投入卫星导航自动驾驶设备53套,其中:新引进15套,完成卫星导航精准作业面积28万亩以上,为需求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打好基础。是以深松作业为重点,搭建深松作业实时监测平台,做到实时监测全覆盖,完成深松整地作业20万亩以上。是鼓励支持大型动力机械、收获机械安装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和显示屏,加快互联网+农机应用步伐;大力推广手机APP应用,打造智慧型农机综合服务系统,初步搭建起适应我县现代农业需求的农机管理信息化平台。在需求实力强劲的12农机专业合作社率先推广实施应用,社员使用手机APP覆盖率到达50%以上。

四、奇台县农业信息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奇台县近年来农业需求速度非常快,农业信息化服务需求已经初步完成,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当前正在向智能农业管理平台的方向需求,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进一步需求和完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能够对信息实现综合项目管理,并且能够及时地了解各种反馈信息,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为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农业信息,提高农业信息公共服务程度和能力。

五、完善奇台县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调查显示,奇台县农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牧业生产活动,其中,从事农业农户人数为291人,占比为57.6%,牧业人数为214人,占比为42.4%;农户接受教育程度情况不容乐观,整体素质偏低,小学及以下的农户人数为93人,初中学历人数为210人,高中及中专学历人数为192人,大专及以上人数为10人,高中及以下人数占比为98%,说明奇台县农户综合素质偏低。部分农户对农业信息化服务需求持消极态度,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农民的信息素养取决于他们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农业信息需求高的农民大部分会支持并配合农业信息化服务需求。提农户农业信息化素质,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分为三点:

一是结合实际进行培训,与县域内农业龙头企业配合,创建培训基地,产训合一,通过农民联系农业信息化相关科技的实践经验,初步判断农业信息化的效果,并从思想上逐步提高。以农业信息化为例,对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实用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认可。

二是通过访惠聚夜校、周一升国旗,开展农村农业技术培训,访惠聚的技术性人员或年轻人培训农民。授课老师与农户建立微信群不定期沟通。在学习的过程向农民传播精准的信息和高效的技能。

三是常态化开展调查研究。唯有不断地调查,了解农户需要哪方面的信息,才能准确地反馈给农民信息需求。在报纸、电视、宣传栏、夜销、访惠聚的帮助下,农民可以进行思想变革,提高信息素养。

六、结论

信息化服务体系现状。通过梳理和分析奇台县信息化服务体系需求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地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显成效,基础设施、硬软件建设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并且搭建了信息化服务平台,数据融合功能不断提升。

信息化服务系统存在问题研究。通过对奇台县农业信息服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地的信息服务信息对应关系不高、服务对象范围少、缺少农业专家系统等几个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很多,比如缺乏专业人才、缺少专家系统、组织结构不完善等等。

深入的对当地此方面的需求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户作为信息服务的对象,其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信息化服务认识不足、生产类型单一,影响了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快速需求。农户和农业企业当前需求最为强烈的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气象预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但是受到传播渠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此方面信息获得过程受阻,成本过高。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成熟渠道、完善信息服务主体,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第四、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优化策略。首先,在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相关的制度法规和优惠政策,创设一个良好的需求环境,对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实施宏观调控。其次,对当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平台进行改进,创设更多的模块,提高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奇台县连队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分享平安果
奇台县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
这里的连队和《军事历史》结为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