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完善

2019-12-20卢雪英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医药企业经营机制

卢雪英

(吉林天药本草堂制药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为提高我国企业发展质量,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高度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医药企业。医药企业相对经营规模较大,生产过程更为复杂,因而对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当前我国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现状来看,由于大环境的改变,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不再适应,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于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与完善展开了研究。

一、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针对企业的内部各项经营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强化内部管理水平,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根据达到的效果不同,可以将内部控制目标相应的划分为五大目标。

第一,通过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生存。对于一个企业,生存是基本的。通过内部控制,确保各项生产经营环节合法合规,促使企业的稳健发展。

第二,通过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强化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报表进行认真核算,对于各类资产损失风险进行预防,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

第三,通过内部控制提升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一家企业,保证财务公开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仅赢得客户的信任,而且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内部控制,对财务公开信息进行审核,确保其真实完整可靠。

第四,通过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的发展与盈利。企业的发展最终要盈利。通过内部控制,对内部生产经营管理进行全面控制,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由此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

第五,通过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发展战略的支持。通过内部控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内部架构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促进企业按照发展规划最终实现发展战略。

二、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

(一)内部环境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是企业的经营框架,也是企业的文化架构。内部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与制度的制定,是影响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企业的内部环境包含了治理结构、企业文化,机构设施以及人才管理政策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2、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承载体。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于控制活动,主要包含企业的风险评价机制,风险审核机制以及预警机制等。通过控制活动,能够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确保各项政策执行到位,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的应对措施,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经营环节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提升风险控制水平,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风险评估,包括外部风险评估与内部风险评估两方面。外部风险评估,侧重于市场风险评估,内部风险评估则是针对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的评估。对于评估中潜在的风险,采取风险规避、风险分担、风险降低等措施予以处理。

三、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治理结构不突出

对医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首先要求企业内部要有明确的治理结构。但在当前的医药企业中,公司的治理结构普遍存在不突出现象。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时,存在多头治理。不同部门的利益诉求不同,对于内部控制内容选择性的执行,造成内部控制各项标准落实不到位,严重降低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内部控制机制是为了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而由于自身的控制缺陷,反而会增大企业的潜在经营风险,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当前很多医药企业虽然已经按照相关要求,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在具体的内部控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由此直接造成了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完善,很多制度性内容缺失,比如对于内部控制的审计制度、评价制度等,都没有相应的建设。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各项控制内容不能及时进行审计,尤其是对于一些具体的财务项目金额,缺乏审计核算;而缺乏评价,也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合理性无法得到确认,因此在运行过程中,潜在风险不断累积,一旦爆发,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运行情况。

(三)内部风险控制意识不足

很多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缺乏学习现代内控知识,内部风险控制意识较低,无法满足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需求。最明显的是,在为医药企业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时,仍然是传统的内部控制架构,风险控制效果差。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机制中设立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根据企业的运行情况,自动进行风险识别,并发出警告。但由于医药企业的控制人员信息技术素养较低,在内部控制机制构建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造成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质量普遍不高,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环境下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要求。

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一)明确治理机构

医药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关乎人类的生命安全,国家监控更加严格,生产工序更加复杂,质量要求更加严苛,销售宣传更加谨慎。因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未来构建过程中,首先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明确治理结构,并真正发挥治理结构的作用,借助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对此,应该按照相关的文件要求,在企业内部设立董事会,全权负责公司运营管理,并直接领导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明确治理结构,能够为内部控制提供强大的后盾,确保在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各项控制制度能够全部落实到位。

(二)强化执行效果

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控制人员需要深入企业的内部运行中,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瓜葛,一起从企业的平稳健康运行角度出发,全面对企业的各生产运营环节进行控制管理。由此,强化内部控制效果,降低潜在的经营风险。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不同部门人员的利益,因此遭到部门人员的抵制,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统一各部门间的利益关系,推动内部控制政策深度执行,提高内部控制运行效果。

(三)构建内部评价制度

完善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进行全面监管,由此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水平。就当前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实际效果来看,未来在内部控制机制制度构建过程中,重点应该加强审计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建设。

(四)构建内部审核制度

由此,对于内部控制机制内容进行全面审计,及时发现其中控制错误的地方;同时,借助评价制度,对于内部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由此,通过构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与评价制度,对于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进行评估,发现在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将促使内部控制运行机制运行更加合理,能够真正帮助医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构建风控预警系统

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企业的财务系统相融合,开发一套内部控制系统,可以直接将财务系统的数据导入到内部控制系统,按照内部控制目标对于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扣除不必要的开支。借助该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控制目标,构建风险预警系统。这样系统便可以根据各项参数自动对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进行检索分析,一旦达到预警值,便会发出警告。内部控制人员再对预警内容进行具体查看分析,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内部控制运行效率,同时还能显著提升内部控制机制运行质量,为企业的运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五、结语

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质量对于医药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现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由此,为我国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提供相应的参考。

猜你喜欢

医药企业经营机制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