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经济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2019-12-20梁玉乐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梁玉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好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每个企业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一项单独的学科,其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市场营销等,因此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进行综合分析。本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经济学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把握人力资源的本质,加深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和认识。

一、劳动经济学概述

(一)劳动经济学基础理论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劳动,主要研究内容为劳动投入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同时包括与劳动相关的其他社会经济问题。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如何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最少的劳动投入而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效益。具体来说,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两部分。在劳动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涉及到劳动生产、劳动力管理、劳动效率、劳动就业、劳动保险以及工资收入的多项内容[1]。大量社会实践表明,基于劳动经济学理论,可以对社会运营劳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有助于分析劳动过程中各种劳动成本和预计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劳动力成本效益越高,更有助于促进组织的发展以及社会劳动价值的提高。

(二)劳动经济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为劳动组织的成员,通过对劳动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协调平衡,提高组织运营质量和组织运营效率。基于字面意思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对组织的成员进行管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价值的贡献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劳动组织充分利用劳动经济学,提高组织运营效率的过程。基于上述分析,由于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力资源基本一致,因此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基本一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员工激励措施,来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企业生产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力是用来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高低的主要标准,而劳动经济效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力的重要体现,基于该角度进行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劳动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都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大量社会实践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早在20世纪末,人们便已经注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在众多企业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主要是从员工的社会属性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控制。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企业通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其能够更好满足社会和生产的需求,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进行有效协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促使企业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在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上更好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劳动经济学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

在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下,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质性生产要素是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材料,在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得到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来积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模式。从21世纪初期开始,人们为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对发展型生产要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企业更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方向。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发展

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采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进行影响和熏陶,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来充分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思想和行为均是灵活可变的,因此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既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模式,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员工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形势,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这也符合劳动经济学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深刻内涵[2]。基于劳动经济学理论,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突出员工的自身价值,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变化,在工作中要对员工表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

(三)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发展

劳动经济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均是要实现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劳动经济学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要深刻挖掘劳动经济学的内涵,并将其用于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内部员工,应该关注企业的管理工作,对员工的日常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员工的日常行为是否朝着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靠拢。除此之外,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选择对企业具有认同感的员工来扩大企业的人才队伍,也是企业劳动资源不断扩大发展的表现。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劳动经济学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措施

(一)采用人力资源外包策略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既会导致资源浪费,也会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违背了劳动经济学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策略,借助外界力量来有效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早在2007年便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模,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应用精细化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的发展,不同的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工作专长和性格特征。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断细化,基于不同员工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措施,让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准并能够符合岗位的要求,充分发挥每位员工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企业员工整体队伍的最优化。

(三)提高员工对劳动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劳动经济学对于企业员工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该促进员工加强对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深刻理解劳动经济学的深刻内涵,并将其用于生产工作中,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劳动经济学专家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对于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应该为员工搭建企业内部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最终实现员工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基于上述分析,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劳动经济学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深入理解劳动经济学的深刻内涵,针对企业、员工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有效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