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资金审计的痛点及解决方案

2019-12-20

新营销 2019年13期
关键词:痛点资金监督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一、问题的提出

现金为王,这句话在国家治理的资金管控中也起着作用,要想政策得到有效执行,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在其中起到的角色不可缺失。而审计一旦涉及到资金,就会滋生诸多问题,发展成为许多不利于政策实施的阻碍。资金的审计是审计业务尤其是政府审计中的重中之重。

我国的扶贫攻坚战已进入最后决胜阶段,在2020全面建设小康的大背景下,扶贫任务更加艰巨。本文首先对扶贫资金审计分析其作用,指出其中的痛点,并根据相关痛点问题对我国扶贫资金审计在监督、信息使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相应建议。

二、扶贫资金审计的作用

(一)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解决贫困地区的各种问题,首要是识别出当地贫困人员,并对其制定出相应的扶贫政策,落实相应的帮助措施。在贫困资金的发放中,审计核查贫困人员提交资料是否真实、发放资金是否准确、相应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以此为基础确保扶贫资金得到合理使用,避免出现腐败挪用或者存在“钱趴在账上”的浪费。

(二)完善扶贫资金的管理

扶贫资金的发放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具体的使用由各级扶贫部门决定。对于扶贫资金的管理,审计在其中可确保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帮助扶贫资金落实到实处,让真正贫困的地区、真正贫困的乡镇、真正贫困的人享受到政府带来的好处,使扶贫资金真正发挥其效用,大部分人能够摆脱贫困,共奔小康。

三、扶贫资金审计的痛点分析

近几年,审计机关加大了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力度,从审计结果公告所揭露的问题来看,扶贫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的主要存在发放不到位、不及时,挪作他用等问题,并且资金长期闲置的问题也非常严重。中央和地方审计结果公告内容折射出我国当前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面子工程”只重绩效

合规合法性是扶贫资金审计长期以来关注的话题,中央财政并没有精力去监察所有项目的资金拨付、实施过程,所以绩效在评价“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是否到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政府机关绩效考核的压力,地方扶贫项目组更倾向于“刷分”,做出一些表面功夫应付上面检查,表面看是花团锦簇,一片大好,内里仍旧破败不堪。地方基层这样做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贫困问题。这种“假扶贫”只注重短期效益和刷高当地政府“政绩”,却浪费了国家资源,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审计人员面临进退维谷的艰难处境,审也不是,不审更有问题。

(二)对资金的使用过程监督不全面

查看各个审计部门的相关公告,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目前的审计工作重心放在了最后的结果检查上,而对扶贫过程中具有发放扶贫资金资格的识别、资金具体投向等的审查还不够。而在资金拨付过程中,扶贫资金项目链条过长,中间经历的程序过多,可操作的空间也就越大。在监督方面,由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资金涉及多个环节,相比之下,不仅监督人员数量有限,而且监督技术、能力等都难支持,进而难以实施全面、精准的监督。这样就会导致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等的发生。在监督资金拨付的过程中会受到因信息不完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发生“错扶”、利用扶贫项目营私舞弊等情况。在事后监督方面,监督者对发现的问题,通常会向同级或上级党委、政府通报,并要求整改,由于利益冲突,致使在揭露问题和处理问题方面就有了“合谋”的可能。只关注最后的财务检查会使审计内容相对较窄,不利于有效预防资金的违规冒领和挪作他用行为。

(三)审计方法上尚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审计署虽然十分重视国家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但在一些绩效评价方面的指标设置不合理,即只注重定性或定量其中一个方面,这样的审计效率低下,审计准确率也不高。一些地方审计机关所用的审计方法非常落后,所做的的工作是计算机能完全替代的重复性、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尽管审计署极力推行新的方法促进扶贫资金审计有效开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其投入技术还远远不够。部分地方审计方法需要做出改变。

(四)审计成果利用不足

扶贫资金审计如果的到充分的利用,不仅能发现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舞弊、贪污、挪用情况,还能根据相关信息提出更为合理措施。从一些地区连续几年对其同一个扶贫项目所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可以看出,尽管审计报告对项目中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披露,但仍存在扶贫政府部门“同一次跌倒在一条河流”的现象,如拨付资金程序不规范、周期时间缓慢等一直存在的问题。低下的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严重损害了国家财政,造成我国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审计只是单纯审计。审计完相关扶贫部门仍旧按照原有套路继续闲置资金、浪费国家资源。扶贫资金审计没有发挥出它的效用,各行其是的政府部门不思进取、从中牟利。

四、针对扶贫资金审计痛点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只重单指标、只重项目短期结果的机制缺陷。国外在这方面就相对做的好一些,关于绩效的考核,国外政府明确了绩效审计在审计中的地位,并开展了相关的绩效审计。所以我国在审计绩效方面应该全方位的跟踪扶贫资金下发全过程,实现监督有效全面覆盖。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与之相符的审计目标。扩大扶贫资金审计的范围,从一开始就对其进行关注,从预算、拨付入手,到最后的发放、复核,审计部门都要跟进。合理规划审计资源的配置,统筹规划,合理分派。其中评价体系要结合长期及短期利益,相关指标应包含多个内容,实现全方面发展。如当地状况、适应环境“水土相符”、发展的特色产业、政策合理性等,在扶贫资金审计的帮助下实现脱贫与地方经济振兴。

(二)跟踪审计监督项目实施全过程

全过程跟踪审计持续监督项目,拓展审计范围,及时发现扶贫资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管理和完善制度,能够有效避免损失,使得精准扶贫政策得到顺利执行。首先要对申请贫困补助的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审计过程中要着重检查申请资料的准确性,注意前后逻辑是否合理,当地发放政策是否符合国家扶贫办相应的政策制定,发放流程是否完善,是否严格、准时的发放资金,是否定期进行复核等。其次是跟踪项目实施全过程。资金的批准、分配、发放更是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监督好地方是否准确无误的实施做好相应准备。最后要对整个扶贫资金项目全面评估。再次跟踪扶贫资金项目实施全过程,确定是否存在相应风险,是否达到预期效益,是否做好扫尾工作。同时,审计可以根据自己做出的全部检查给出相应建议,出具具有实用价值的审计报告。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将所审计的信息进行精准定位

在扶贫资金的分配使用上,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数据复杂,要想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就要将各个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结合,共享相关扶贫项目的信息;还可以建立起信息管理平台,并对其实施动态化管理;还能利用计算机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用逻辑语言关联各类数据以便提高效率。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审计,随机抽样相关样本,可以提高相关的审计效率,减少出错概率。

(四)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

发挥审计的作用,将审计成果应用到扶贫项目工作中去。如对上一年或者上一季度资金拨付存在问题的一些地区在下一年做出相应的指导、解决方案并进行重点监督。还可以完善扶贫审计公告,将审计结果提升至社会层面上,披露更多相关信息。加大扶贫项目审计结果的披露力度,并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给予重点关注,以此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真正使用效率,做到贫困“真摘帽”。要知道,对表面问题的纠正并没有真正解决扶贫资金审计真正的痛点,只是“隔靴搔痒”。审计成果来之不易,当地应虚心学习审计过程中信息的补充,接受相关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发挥扶贫资金审计的真正作用。

猜你喜欢

痛点资金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