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

2019-12-20王鑫鑫王爽张蒙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评价者客观性绩效评价

王鑫鑫 王爽 张蒙

(常州大学财务处,江苏 常州 213164)

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大背景下,高校资源配置也逐步从重投入到重产出、重绩效转变,但目前高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还不够,预算短期性、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也较滞后。客观的、合理的、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能够提升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降低高校随意分配和使用办学资源的风险,从而为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高校如何发挥预算的调节作用,合理配置有限的办学资源,直面新时代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的挑战,有效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我国对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宏观部署及高校对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办学效率的需求,使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热点,随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逐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开展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而已经开展的预算绩效评价很多也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绩效评价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虽然组建了由资金使用部门、主管部门和财务处相关人员组成的绩效评价小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成员并没有认真实施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小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通常是按照流程召开评价小组会议,评审小组成员按照选定好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应地打出分数,再汇总形成总的评分,最后简单提出问题和建议,并形成绩效评价报告;有的时候甚至没有开展小组会议,仅是简单的打分并形成汇总分数及评价报告。就这种流于形式的绩效评价,与各级相关制度规定的要求及预期效果相差甚远,预算绩效评价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事前评价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大多都是事后研究,很少关注预算绩效的事前评价。意思就是某个预算项目执行完以后,才会根据需要对其预算执行情况和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事后绩效评价对项目产生的不良后果只能进行调整和经验总结,却无法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因此事前就要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估,确认某项预算安排是否可行。《意见》中,特别强调要构建事前、事中和事后绩效管理的闭环系统。在实践中,因为预算项目还没有真正付诸实施,评价者不能完全准确获得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产生的成本和收益,事前评价需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要保证事前评价的科学性,对评价单位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绩效评价的客观性不足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专业性,对评价主体的专业和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很容易出现选择性的无视某些方面的积极或消极影响,造成绩效评价的客观性不足。具体来说:一是评价者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高、能力不足,对某些项目的绩效评价不能做出更专业的判断;二是评价者的价值观有很大差别,有的人强调平均分配预算资金,而有的人更关注项目产生的效率和效果;三是由于利益的驱使,评价者更倾向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预算安排,因此,评价者就会很自然地强调此项预算安排的积极作用,避而不谈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些都直接影响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四)容易忽视长期影响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高校通常都是为了解决当下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做出相应预算安排,很难顾及到对其中长期发展的影响,虽然因此而产生的短期效应会对解决眼前的问题起到关键作用,但却很可能对高校产生不可逆转的长期负面影响。如果在实现预算短期效益的同时,能够尽量避免和减少其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预算绩效评价将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对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做出综合性的评价,才能为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五)预算绩效评价与奖惩机制脱节

《意见》规定,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明确“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当与奖惩机制挂钩,将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反馈到各个预算单位、将奖惩结果落实到各个实施单位,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后续预算安排的依据,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但实际中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仍不到位。由于传统预算管理理念仍占主导地位,且现阶段绩效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性和公允性,导致绩效评价最后一步就是将绩效评价报告发给主管部门及资金使用单位存档,告知其绩效评价的结果,并没有针对评价结果采取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措施,后期安排预算资金的时候也未能参考绩效评价的结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时代优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路径选择

(一)高度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目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虽已启动,但形式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都还没有树立正确的绩效意识。为了真正发挥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在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方面的作用,切实起到监督和引领作用,领导干部的重视和亲自指导绩效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领导也应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评价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中,同时,应从领导干部责任体系的重构上强化领导责任,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成果纳入部门主要领导的任期考核,从根本上解决预算绩效评价不受重视的问题。

(二)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模式

在年度预算编制时就给各预算单位灌输预算绩效的概念,要求预算单位在填报预算之前就必须认真考虑项目实施的意义和价值,并详细填报项目绩效目标及计算依据,财务处必须建立理性分析的思维,加强对各个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的审核,统筹安排项目所需资金,从源头上把好关。预算绩效评价不再只是事后评价,而是建立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分析等各个环节都有预算绩效评价的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能够切实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约束力。

(三)解决评价主体的独立性

要想提高绩效评价者的客观性,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公正性,保证评价主体的独立性很重要。评价主体的独立性建立在一定的权力基础上。高校应当设立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部门,成立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和协调管理工作,同时要选择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又具备实施绩效评价能力的人参与其中。通过设立独立的评价机构,建立以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为中心,各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能够切实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突出评价过程的独立、公开、透明。

(四)落实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真正实现预算绩效评价价值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能够持续、深入开展的前提基础。建立与绩效评价挂钩的奖惩机制,对绩效目标完成良好的部门通报表扬,对项目继续予以资金支持,并对下年度部门预算优先安排;对绩效不达标的部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不进行整改的视情况调减项目预算或不安排预算。

例如:通过对评价结果打分,设置综合考核得分高于90分的部门适当给予奖励;而对于得分不到60分的则给予处罚。这样就可以调动各部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对部门的预算绩效负责。

三、研究启示

国家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宏观部署及高校对有限办学资源合理配置、对提高办学效率的现实需求为我国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动因。但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当前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都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尚待改善的地方,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评价者客观性绩效评价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客观性与解释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