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SIYB创业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
2019-12-19吴丹付漓漓
吴丹 付漓漓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缺乏体系、授课内容相对陈旧、缺少实践环节、授课师资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研究、创新创业课程与校内创业孵化平台配合不良等问题,提出SIYB课程在高职创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建议:开展模块化教学,采用活页立体化教材;搭建“创业+第二课堂”的平台,支撑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选拔、培训、考核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创” SIYB创业课程体系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180-03
我国经济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新常态,其特点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创新驱动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高要求。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当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社会创造力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支撑。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21世纪的劳动世界”会议上提出了“创业教育”理念,该组织认为21世纪创业教育与学术性、职业性教育应该是同样重要的存在。我国从2015年开始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2017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735.8万人,2017届大学生中大约有21.3万人选择了创业。这个数据比2008届毕业生创业比例的1.0%增长了1.9个百分点,创新创业教育初现成效。
结合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创业数据统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始终高于本科院校自主创业比例。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3.8%,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9%。但是,现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多数以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忽视了对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
一、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现状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对照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目标,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程覆盖率高,但缺乏体系。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授课:一是在原有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下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二是开设一门独立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三是开设有其他各具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学分认定中既有按照课内必修课学分认定,也有按照选修的课程学分进行认定的,总体上创新创业课程覆盖率高。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体系建设比较混乱,授课内容分散。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创业课程时,课程的学分一般为2分,课时量控制在30课时左右。一部分院校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全部内容教学,另一部分院校将授课内容分散到2~4个学期中分别教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量少、其他专业课程被优先安排等客观原因,造成创业课程授课较为割裂,不成体系,无法高质量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二)授课内容相对陈旧,缺少实践环节。对比以往的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的培养。因此,“双创”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坚持以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应当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受挫能力、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等。
当前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编写的教材繁多,但是鲜有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作为编写对象的课程教材。多数教材内容乏善可陈,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主要描述了创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风险、创业商业模式、创业资源整合、新企业运营管理、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等内容。教材选用的创业案例同质性强、理论性强,缺乏启发性、实践性。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缺少对学生创业实践的具体指导,对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上的培养效果不明显。同时,教学过程缺少让学生主动探究、操作的实践内容,考核形式多为撰写创业计划书。
职业教育具有重视实操的特点,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缺乏热情,他们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动手能力方面。过多的理论教育,缺少实践机会、印证手段,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反而在创业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创业的兴趣。
(三)授课师资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众多的高校都在围绕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四个维度进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师资的培养路径不同的是,创新创业师资很难通过个人实践来培养。创新创业师资更多需要通过自身对创业案例的分析,创新意识、创业步骤的学习和了解来消化吸收,进而转化成为课堂授课内容。
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中一般要求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或者案例分析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与前沿科技知识、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等相适应,且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
现状却是大部分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都是由就业指导课程指导教师转型而来,或者在高校中从事招生就业的行政工作人员组成,师资团队组建时间短,对课程设计和创新创业要求研究不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实质性指导时执行力不足。
(四)创新创业课程与校内创业孵化平台配合不良。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和创业教育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有正向影响”,“要培养大学生创业愿望和创新意识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大部分高校在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做法上都是设置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创客空间等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提供一定的资金、场地和指导。然而受到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制约,校内孵化实践平台无法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创业基地进驻的仅仅是低层次的一些小商小贩和服务校内需求的服务中心等,无法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教授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实践,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也相去甚远。
众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但对其基本上都采取了粗放式管理。大部分的第二课堂都是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存在,管理上一般由学院学校团委管理,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指导。同时,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有限,没有达到推广创业教育的目的。
二、SIYB创业课程体系介绍
SIYB项目全称是“START/IMPROVE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这是一个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下诞生的创业培训项目,最初的想法是在给有意愿创办中小企业的群体打造的培训项目。主要解决初创者创业时遇到的创业知识欠缺和资金不足问题,探索了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就业促进模式。SIYB项目培训可以转变学员观念,激发学员的创业意识,在短时间内让受训学员掌握创业技能,快速成为微型企业的创业者。
(一)SIYB创业课程体系。SIYB项目创业培训采用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教材,课程将创业的全过程及其必需的基本理念、知识技能、创业方法,分为十个步骤呈现。通过培训,降低初创者创业的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其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二)SIYB创业课程体系优势。SIYB创业课程体系完整,培训过程中强调循序渐进。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后续支持服务、监督与评估等方面构建一体化的创业教学体系。
首先,教学内容通俗易懂,聚焦小微企业创业领域,用一个案例串联全部教学过程。将创业内容分解成十个步骤,从自我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创办企业,适合办什么样的企业,到怎样创办小微企业。培训结束形成相关创业项目的计划书,并制定创业行动计划。
其次,教学方法重视模拟性和实际演练,强调课堂互动性、参与性。教学过程中要求讲师熟练使用卡纸、多媒体等视觉教具,除一般教学方法,更多采用了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也设计相关的游戏模块,让学员在学中做、做中学,模拟创业过程,激发了学员的创业积极性。
最后,后续支持服务与监督评估制度为整个培训过程提供了保障机制。培训过程结束,初创者可以从培训机构得到后续的指导服务,有效规避盲目创业风险,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同时,通过对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监督评估制度,及时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SIYB课程在高职创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应开展模块化教学,采用活页立体化教材。SIYB创业课程给我们提供给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SIYB项目自1998年引进中国,已经在全国推行20多年。在此期间,教材内容持续更新,编写了“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系列培训教材。
高职院校的学生好动手,不喜欢单一的理論教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创业需求、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认真思考个人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将个人的创业机会融入社会发展之中。SIYB的模块化教学设计,融入了较多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的内容,同时SIYB创业课程教材采用活页式立体化的教材设计,保持了创业案例、知识点与时俱进,更好地让创业者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创业的存活率。
(二)搭建“创业+第二课堂”的平台,支撑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加强调学生主体对于创业行为的实践。面对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必须重视实践平台的搭建,提升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通过学生社团、网络平台等第二、三课堂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社团的日常管理中,凝聚了有创业意识的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交流创业想法的空间。依托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实现在校生创业实践,满足了学生的创业需求。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给有意创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和项目演练的机会,通过专业的指导和不断改进,激励了创新项目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与本科院校学生有明显区别。据统计,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产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在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中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看重社会的创业环境,从事的创业内容更加接地气,存在的问题是明显创新意识明显不足,对于企业发展的思维不够,目光不够长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改变对第二课堂粗放式的管模式,有意识地通过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培育更多有创意的项目。第二课堂要成为创业理念更新、创新技术研发的载体。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选拔、培训、考核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创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创业教育能否成功。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创业教师缺乏创业知识背景、知识体系单一、教学方法陈旧,都会直接导致创业教育成效不高。
参见SIYB对于讲师的培养与考核方式,创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应该高标准、高要求,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
根据国际上目前的常用标准,一个创新型国家应该是科技创新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超过70%贡献率,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要占国家GDP的比重2%以上,技术对外依存度不超过20%。对比这个标准,我们的创新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质的主要课程,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广泛创业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迎合经济新常态下的新需求。SIYB培训模式从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培育提升等方面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伯庆.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18
[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2-28)[2019-01-2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2015-12-10)[2019-01-28].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2/t20151210_224314.html
[4]陈诗慧.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 评价研究——基于对广东省1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6(10)
[5]王心焕,薄赋徭,雷家骕.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兼对本科生与高职生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2019-01-28].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5/t20150514_188069.html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双创背景下SIYB创业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JZY20181A01)
【作者简介】吴 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车运用技术;付漓漓,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学生工作管理。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