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设计在强化人文素养教学模式中作用
2019-12-19王福荣
王福荣
摘 要:在教育中,人文素养是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素质。各个阶段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倡导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艺术设计与人文素养的关系,进一步阐述艺术设计在强化人文素养教育模式中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文素养;教学模式
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强调在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人文素质的培养中,艺术修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人文素养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人文素养与艺术设计二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
首先,教育的基础是为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所谓的知识体系,不仅仅指对知识的了解,还是综合素质的体现[1]。人文素养教育即是通过人文素养,帮助教育将各个科目之间的知识进行串联,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知识架构。艺术设计就是一门典型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融合了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艺术设计的教授与学习不仅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实践专业技能,更需要丰富的人文素养作为基础,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艺术设计的成效需要不断丰富的人文素养,同时,对艺术设计的深入学习与钻研也可以强化人文素养。因此,从中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与人文素养的关系非常紧密,艺术设计可以在人文素养的教育模式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在人文素养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一)了解艺术设计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拓展知识体系
如同上文,我们充分了解了艺术设计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模式的情况下,可以以艺术设计为起点,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艺术设计中涉及的人文精神非广泛,包含古今中外,在许许多多的艺术设计作品中,都能窥见到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2]。以艺术设计为起点,通过艺术设计作品为引导,了解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人文知识,甚至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构图等了解其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可以说,每一个艺术作品完整知识结构的体现。人文素养教育与培养可以从藝术设计作品点线面的扩散开去,强化促进人文素养的教育。另外,以艺术教育为起点,可以挖掘出非常丰富的人文知识,如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等,都是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来源。另外,学生也需要具备这样的意识,能够主动了解艺术设计作品背后的文化,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 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提升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文素养的教育模式中,首先需要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艺术设计作品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让学生了解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对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对艺术设计作品后的人文知识信手拈来,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对艺术设计作品的兴趣,转变以往在教学工作中偏重技能的传授,培养具备美学,哲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3]。
(三)创新课程以及授课方式,建立知识架构
艺术设计涉及科目广泛,美学、科学、哲学、心理学、人文、历史等科目都可以包含在内,而这些科目的基础知识搭建起一个有序的知识架构,形成基本的人文素养。培养具备这样人文素养的人才也是人文素养教育模式的目的。那么,在此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艺术设计课程的创新,来强化人文教学模式。所以不仅是艺术设计课程,其他科目的课程都应当进行创新,在进行专业理论教授的同时,能够融合其他科目的基础知识,并进行有效的连接,使专业的理论不至于空洞,易于了解,能够与其他科目的相连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的教授才能够让学生融会贯通,越学越简单,并且在后续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艺术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授课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诸如在户外,画展,博物馆,展览馆参观教学,举行论坛,辩论等形式发掘对艺术设计,艺术作品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分文,并且通过这种形式广泛的传播人文素养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艺术,对提升人文素养的热情。
艺术设计在人文素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非常丰富,这也是艺术设计在人文素养教学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总之,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的相互强化。
结论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与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关系紧密,相辅相成。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不断强化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同时作为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推广深化人文素养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拓展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艺术设计与各个学科进行连接,培养具备综合人文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万蔚.浅谈审美理念对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32.
[2] 田燕.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之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166.
[3] 张健.浅论艺术生应重视文化课[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8):108.
[4] 刁佳.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现实作用[J].阅江学刊,2017(6):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