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构建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

2019-12-19张小羡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教学体系

张小羡

摘 要: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想要构建规范化且合理化的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需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医学生的操作能力,强化实践技能,最终构建完善的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

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大多数都走向基层岗位,因此高职院校需根据基层卫生服务需求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适应临床实际。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医学检验专业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与此同时还开设各种类型的创新型试验和综合型试验研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显著提高[1]。但是,现阶段所实施的临床检验接触实践教学体系仍然具有缺陷之处,我们分析了问题并研究了对策。

一、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问题

(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

基层卫生岗位需求应该是“实用+技能”型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应以基层卫生服务岗位为要求,以“基本、必须、够用”为原则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弱化临床已淘汰和基层未能开展的检验项目,即胆汁检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胃液检验、羊水检验、浆膜腔积液检查等。加强和补充基层医院已普及的项目,即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粪便显微镜检查、各种自动化仪器的原理与维护、室内质控等[2]。

(二)部分实践教学内容重复

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根据临床检验的标本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血液一般检验;(2)尿液检验;(3)粪便检验;(4)脑脊液检验;(5)精液检验;(6)阴道分泌物检验;(7)前列腺液检验等。根据权威实验指导教材将各个模块顺序编排到教学内容中,各个实验项目可有序进行,从而能够顺利实施实验教学。但是,现阶段所行的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部分内容重复问题情况,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脑脊液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精液精子计数等临床检验细胞计数检验项目分分别来自于血液一般检验和脑脊液检验以及精液检验等模块;虽然来自不同模块,但是基础检验原理相同(均将标本做适当浓缩或稀释后再破坏其他非待测细胞,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内的待测细胞,换算出细胞数)。因此,部分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情况。

(三)自动化检验仪器实践内容少

检验医学专业与自动化检验仪器有着密切相关性,目前来看,自动化检验仪器基本遍布各大医院,但是,由于臨床检验基础教学过程中无法使用自动化检验仪器(经费不足、部分自动化检验仪器价格不菲等原因),所以难以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动化检验仪器操作技能。基于此,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中关于自动化检验仪器实践内容少,而是主要集中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或尿液分析仪等设备的实践操作[3]。

二、进行临床检验实验高效率管理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师生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平台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地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教师通过交流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检验时间,对于表现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适当奖励,对于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予以适当鼓励;减轻学生的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

(二)建立临床实验基础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调查资料显示,高职学生的自觉性不高,因此需要教师抓好学生的纪律,从各个方面入手明确管理职责。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以及线上线下等全方位地课程指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实验。

(三)减少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部分,增加自动化检验仪器实践内容

院校需构建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充分整合课程模式,减少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部分,增加自动化检验仪器实践内容,形成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构建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

(一)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基本要求分析

基层卫生服务需求需具备道德情操崇高、职业素养良好、专业知识过硬、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娴熟等。高职院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过程中,需强化基层项目的开展(如血液分析仪和尿液分析仪的使用以及掌握粪便或体液等检验技术),对于一些临床应用不多的检验项目(如胃液检验、羊水检验以及胸腔积液检验等)可以让学生自学。

(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分析

1.让学生积极参与预实验。预实验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基础,因此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预实验,主要包括内容有:其一,如何配置实验试剂;其二,准备充分的实验室器材;其三,观察实验结果;其四,如何更好地处理实验。

2.教师可进行现场演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能够在动手之前观看教师的实验操作视频,一边讲解一边播放,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视频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操作。

3.案例讨论教学。教师可将基层医院中经常接诊的病例引入到课程中,如某女患者,近三个月内出现腰痛和疲倦等临床症状(既往无肾病史),尿显微镜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技术分别为3~4个/HP、5~6个/HP。请问该患者接下来该进行哪些项目的检查。

4.延伸实践课堂教育教学。教师可开展临床检验基础知识讲座或进医院/社区等进行实践能力锻炼等,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农村开展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活动,为农村居民免费体检,从实践中学会如何检验粪便标本、尿液标本等,除此之外,让学生多了解乡镇医院的相关工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教学。在基层医院中,院方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协助高职院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进行纠错式教育教学。教师可将学生的操作全程录下来,在实验结束后播放其实验操作视频,让其他学生观看该学生的操作合理与不合理之处[4]。教师发现操作不合理之处可予以放大,从而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教师还需分析该错误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谨记。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建立合理化的考核标准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实践考核总分为100分(10分实验态度、10分实验报告、60分实验操作考核、20分实验笔试考核),再附加10分探究性实验。在笔试实验考核中,主要根据实践内容来考核学生(主要根据临床检验职称考核大纲的基础要求来考核学生,如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检验注意事项、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的基础原则等)。在实验操作考核中,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25分综合实验操作考核;二是35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采血、制作血涂片、血细胞染色、白细胞分类计数、白带和粪便和尿液常规检验等)。

四、总结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针对临床检验基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高职学生的就业趋势为导向,通过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的专科层次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荣华.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构建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19):233.

[2] 仲其军,夏金华,龙小山,等.珠三角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32-133.

[3] 张继瑜,王前,裘宇容,等.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5):759-762.

[4] 王青.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3(z1):274.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教学体系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检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