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影秋:马列面前应无憾, 众人眼底自成碑

2019-12-19印少云

党史文汇 2019年11期
关键词:湖西抗日

印少云

郭影秋,1909年生,江苏省铜山县马兰村人,1935年入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省长、南京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等职。他是一位革命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史学家、诗人。他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卓越的人格魅力,他的风范品质在他工作过的川滇大地和巍巍学府广为传颂。

追求真理,宁折不弯

少年时的郭影秋家庭非常贫困,祖父和父亲都是租地主的土地,住地主的房子。他曾回忆说:“我家本是田舍郎,祖孙三代住人房。”他自幼勤奋好学,刻苦努力,靠借贷和老师朋友的周济,时断时续完成了学业。1932年,他从江苏教育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徐州民众教育馆工作,1934年夏到沛县中学任教导主任,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郭影秋追求真理、宁折不弯的品质得到充分的体现。

就在郭影秋刚入党不久,国民党徐州市党部策划了对共产党人的大破坏、大搜捕,在沛县工作的郭影秋不幸被捕。在狱中,无论敌人对他威逼利诱,还是严刑拷打,他始终没有投降变节,最后敌人在抓不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只好将他释放。

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华北南下,一路从上海登陆,在淞沪战役后北上,南北夹击徐州,展开了著名的徐州会战。1938年5月,徐州沦陷。共產党人深入敌后,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活动。就在徐州沦陷后不久,郭影秋投笔从戎,离开徐州,辗转来到陇海铁路南的皖北萧县王白楼,拉起了一支抗日武装,后来这支队伍与陇海路北的地方游击队取得联系,并于6月底在丰县的华山会师,组成了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约5000人。7月中共苏鲁豫特委(湖西特委)成立,郭影秋任特委委员兼第二总队的政委,开始了创建湖西根据地的艰难历程。

1938年12月,由彭明治等领导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简称“苏支”)开进湖西,与郭影秋等领导的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一起,摧垮了驻扎在丰县的汉奸武装王献臣(外号“王歪鼻子”)所部,奠定了湖西根据地的基础。此后湖西地区抗日形势逐步好转,多县先后建立了抗日政权,郭影秋的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也编入“苏支”第四大队,郭任大队政委。1939年2月初,他奉中共湖西特委和苏支首长之命,带两名警卫员,深入虎穴,来到微山湖南部土匪头目籍星科的老巢,成功劝降籍星科,使其带上2000多人马,加入抗日武装的行列,并在郭影秋的努力下,被改造成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抗日武装。

在战场上,郭影秋沉着冷静,勇敢机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而在生活中,郭影秋精通古文和历史,擅长旧体诗词,特别是在湖西坚持抗战的8年艰苦岁月中,他写下了不少诗篇,再加上他对湖西抗日根据地的突出贡献,“湖西儒将”之名不胫而走。还有人称之为“苏北第一才子”。

1939年七八月间,郭影秋在湖西领导抗战期间,暗藏在党内的异己分子、湖西地委所属的湖边地委组织部长王须仁,在根据地捕风捉影、罗织罪名,将部分干部定为“托派”,展开所谓的“肃托运动”,郭影秋也受到牵连,被捕受审。就在王须仁等准备处决郭影秋的关键时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带人来到湖西,才救出了郭影秋等人,而王须仁则在被押解到师部审查途中畏罪自杀。

深入群众,平易近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郭影秋任十八军政治部主任。但是他没有随军入藏,而是奉命接管川南。1950年初,他转业到了地方工作。脱下戎装的郭影秋第一个职务是川南行署副主任。1952年秋,郭影秋调任云南政府副主席,省政府主席是陈赓,当时的省委书记是宋任穷。不久,陈赓和宋任穷调任北京,郭影秋继任云南省省长。

在云南,为了做好工作,郭影秋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为新中国初期云南的土地改革及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做好工作,他除了到省里或中央开会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基层,为了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经常到地、县调研,滇南的红河、思茅(属普洱)、西双版纳,滇东北的昭通、东川,滇东南的文山,滇西的大理、保山、临沧、德宏等地,他都去过多次。除了滇西北的少数几个地方外,在云南工作的5年多时间里,郭影秋几乎走遍了云南的所有地州。要知道,云南有近4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1956年8月,郭影秋到北京参加党的八大,会后到中央党校学习。学习期间,他在北京大学看到了谭天荣等人的大字报,攻击共产党人不能办科学、不能办教育,这一说法引起了郭影秋的极大反感。回云南后不久,他就给中央写信,说:“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说,共产党人不能办科学,不能办大学,我认为共产党人能办科学,能办高校。假若让我学习两年,我就可以去办个大学。”这封信发出去没多久,中央政治局就正式调郭影秋到南京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郭影秋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弃官从教,任大学校长。周总理曾十分赞赏地对云南籍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先生说:“你们贵省的省长郭影秋,不愿当省长,自告奋勇到大学当校长。”

来到高校,郭影秋的心始终和广大师生在一起,为搞好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保障。1957年11月,郭影秋到南京大学工作才两个月时间,恰逢中文系老教授胡小石、陈中凡、汪辟疆70岁寿辰,郭影秋不仅支持中文系为三老祝寿,并且在自己家中设宴,向他们敬酒祝寿,感谢他们辛勤执教,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郭影秋紧密依靠广大师生,积极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1961年,他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强调“教学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同时努力促进南大的科研工作的开展,把南大校庆日5月20日规定为学校的学术活动节,他自己还身体力行,搜集了很多明末农民义军张献忠大西军的史料,以扎实的学术功底撰写了《李定国纪年》  。在郭影秋努力下,南京大学有了很大发展,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科建设势头良好,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1963年初,周总理两次准备调郭影秋去国务院当副秘书长,以备接任秘书长一职。郭影秋均表示婉拒。直到1963年5月,郭影秋由周恩来推荐、人大老校长吴玉章“钦点”调到中国人民大学主持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是在陕北公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中央直接创办的新型综合性大学。郭影秋来到人大,深入到广大师生中间,积极搞调查研究,坚持党尊重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关怀学生成长。业余时间,他常常走访学生宿舍,还时常搬着小马扎和学生一起在操场上看电影看演出。从1963年调任人大,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短短3年,在郭影秋的努力下,人大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1970年至1978年,人大停办8年。即使在人大停办期间,郭影秋仍然关心学校的科研,在他的努力争取下,成立了清史研究小组,现在该所已成为教育部历史学科著名的教学和研究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而郭影秋也被人大师生称赞为“德才兼备的好校长”“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

在基层,郭影秋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1965年夏,人大师生到北京郊区的苏家坨公社参加四清运动,郭影秋是四清分团的党委书记。他虽然是高干,可从来不摆架子,经常深入到普通社员家里嘘寒问暖,了解农民的疾苦,大冬天在零下十几度的夜里,和社员一起为冬小麦压雪保墒。“文化大革命”中,郭影秋蒙受不白之冤,被囚禁在人大,苏家坨公社的贫下中农自发组织起来,坐了几辆卡车来到人大,领头的是贫农协会主席王志太,数百人围在囚禁郭影秋的东风楼下,高喊保卫郭影秋的口号,情绪激动。这个场面令人动容。后来郭影秋的学生孔祥吉问王志太:“谁组织你们来的?”王答道:“压根儿没有人组织,是我们贫协的几个人,觉得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好干部,受这么大的委屈,心里觉得不公平,大家就都来了。”孔祥吉本人也写了大字报《掏尽红心为人民——记我们在乡下见到的郭影秋》  替他的老师鸣不平。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文化大革命”中,在康生等人的煽动下,部分不明是非的人大师生把郭影秋从北京市市委秘书处书记任上揪回人大,对其秘密关押,轮番批斗,随意地侮辱殴打。身陷囹圄的郭影秋一日三餐不得温饱,有病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最后不得不被截去左下肢,造成残疾。但是即便在这种非人的折磨下,郭影秋始终坚定沉着,不讲假话,没有按照康生等人的意志,去栽赃和诬陷刘少奇,熟悉他的人无不为他的一身正气所感动。

当时,人大组成专案组对他进行调查,据孔祥吉回忆,1967年二三月间,他们来到郭影秋的老家铜山县马兰村调查。郭影秋有个兄弟叫郭玉伦就住在这个村,大队的负责人把专案组的人领到郭玉伦家,敲门进去一看,大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整个房屋除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外,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堂屋两边睡房里堆着厚厚的稻草,找不到一张床,孔祥吉好奇地问:晚上你们在哪里睡觉?郭玉伦指着地上说:就在这稻草上睡。郭校长当过云南省省长,在南京大学当过校长,怎么不通过这种关系,来改善一下你们贫困的生活呢?郭玉伦说,解放初期,郭影秋在川南行署担任领导时,他们也曾经去过信,想通过关系找个工作。可郭影秋给他们讲了很多道理,说不能搞特殊,更不能脱离群众,此后,他们就再也没有提过类似的要求。郭影秋在外面当了那么多年领导干部,一个亲戚朋友也没有“安排”过!“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孔祥吉又问郭影秋,这样是不是有点过分啊?郭影秋回答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我深恶痛絕的。”

1985年,郭影秋与世长辞。他生前两次嘱咐,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交给医院作科学研究之用,《郭影秋诗集》  的稿费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上交。

郭影秋的一生,就像他的学生和战友在挽联中写的那样:一生正气,两袖清风,马列面前应无憾;三寸丹心,百磨筋骨,众人眼底自成碑。这副挽联是郭影秋人格品质的真实写照。

(责编 王家进)

猜你喜欢

湖西抗日
新时代湖西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研究*
湖西革命文化助推青少年红色教育路径研究*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龙湖·首开湖西星辰美学馆
湖西朗读者,听身边人讲述身边事
用奉献诠释她的爱心:记辽阳市宏伟区湖西社区关工委主任赵兴无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