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2019-12-19张妮莫洪武潘细妹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张妮 莫洪武 潘细妹

【摘 要】本文阐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分析TPACK框架应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适切性,从TPACK框架视觉建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型,提出通过“感知”阶段实现意识强化、“学习”阶段实现技能提高、“实践”阶段实现技术融合、“研究”阶段实现应用创新,最终实现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意识强化到技能提高,再到融合与创新的提高。

【关键词】TPACK  职业院校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035-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的大力建设和推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互联网+”教育理念深入人心。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由教育信息化1.0时代正式迈进了2.0时代。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促进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其基本目标,即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两高”指的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可见,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师生的信息素养高度重视。本文基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分析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

(一)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的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指的是教师在信息化时代,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认识、认可和认同。经过教育信息化1.0时代,大部分的职业院校教师都具备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但是整体意识不够强。比如存在重建设轻应用、对信息化教学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教育教学的变革,领悟到“互联网+”教育理念的精髓,并能积极、主动地借助信息技术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甚至借助技术改进当前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遍提高。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比如当下涌现的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而且在未来,各种新兴技術也会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来掌握的一些技术,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地进行相关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的设计、教学的设计、教学实施以及评价管理等,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整体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荣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和通过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及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甚至改变教育的形态。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从原来教育教学的外在因素转化为内化因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由原来强调的应用驱动、融合发展,转向注重创新引领以及生态变革转变。

二、TPACK框架基本内涵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也称“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于2005年由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在舒尔曼(Shulman)所提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的。图1为TPACK框架模型图。

TPACK框架主要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知识(PK)、内容知识(CK)和技术知识(TK),以及由三个基本元素融合在一起组成的四个复合要素,分别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以及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TPACK是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全新技能,它基于三要素培养生成,但又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动态融合。同时,TPACK还强调教学情境的作用。TPACK框架很好地界定了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图1   TPACK框架模型图

三、TPACK对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适切性

通过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解读,我们越加明确,在新时代,不仅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应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让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素质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这与TPACK框架的核心理念以及技能要求高度匹配。因此,应用TPACK框架指导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明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方向和内容。TPACK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教师要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由学科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TK)三个基础元素相互整合、相互应用,并通过相应的教学实践实现知识的建构,同时其还强调了情境的作用,即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特点。这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具体培训明确了方向和内容。

(二)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TPACK关注教师感知多维知识的敏感性、整合多维知识的结合能力、把握多维知识的动态能力以及贯彻多维知识更新能力。其与信息素养所涵盖的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多维知识高度重合,都是强调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TPACK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有助于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变革创新。TPACK涉及的因素、条件较多,且彼此作用,同時也受到教学不同情境的影响。因此,不存在解决问题的统一标准,只能依赖教师的认知灵活性进行解决。这就有效地促进教师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积极地对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作出及时地调整和修正,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方式等的变革创新。

四、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型建构。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有比较过硬的专业知识(CK)和丰富的教学法知识(PK),但是,对于大部分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在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的年代,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TK)的掌握比较薄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制作(TCK)以及教学的能力(TPK)也相对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TPACK)。为了让进一步培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笔者建立了如下培养模型。该模型中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感知”“学习”“实践”“研究”四个阶段,最终实现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意识强化到技能提高,再到融合与创新的提高。

图2  基于TPACK框架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型

1.“感知”阶段实现意识强化。在“感知”阶段,主要是让职业院校教师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当下涌现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技术等,热点的教学法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SPOC教学等到达到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意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对于自身的提高和进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主动、积极地探究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一阶段,一是要求教师个人多关注当下的新技术(TK)、信息化教学法(TPK)。二是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及时传达、宣传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三是学校、政府机构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和加大奖励措施,使之与教师个人利益密切挂钩。比如,参与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的教师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又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称评审或者评优评先的加分项等。这些都可以充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提高其应用意识。

2.“学习”阶段实现技能提高。在“学习”阶段,主要是针对教师比较薄弱的技术知识(TK),以及与技术相关的技术学科知识(TCK)和技术教学知识(TPK)进行学习,以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应用水平。一是参与培训。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或是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统一培训,对学校教师进行常用软件的使用(TK)、学习资源的设计制作(TCK)以及信息化教学法(TPK)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二是利用资源学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学习平台上发布有大量相关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相应的学习;同时,学校教育技术中心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的学习资源发布在学习平台上,供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三是教学观摩。鼓励老师去听取、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的TPACK的教学示范课,实现对TPACK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3.“实践”阶段实现技术融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对于提高教师的TPACK能力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应用,建构TPACK的能力,并在反复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鼓励教师参加比赛。当下教育部、教育厅每年都有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如有微课比赛、课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等,教师在微课、网络课程设计制作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科、教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实践,有利于实现教师TPACK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因学习环境、学生情况、学科内容不一样,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修正调整,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这一过程对教师尤为重要,前一阶段的技能是基础,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整合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将CK、PK、TK的知识重新建构,生成全新的TPACK知识。而且每位教师的这种知识都是独特的,与自己的认知与实践密切相关。

4.“研究”阶段实现应用创新。在“研究”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一步融合和深化,教师的TPACK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技术从驱动应用走向融合创新。在这一阶段,一是主要鼓励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形成个人教学实践材料。供别的老师进行学习。二是进行分享交流。学校组织召开分享交流会,特别是树立典型,让优秀代表分享心得。也让教师在交流讨论中解决疑惑,加深理解,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更深刻的体会。三是大力推进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有了课题经费的支持以及课题团队的配合,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运用技术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进行应用创新探究。在这一过程,教师的TPACK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型要点分析

1.循序渐进、动态融合的过程。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师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要实现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整合,即建构TPACK知识。而TPACK的建构并非一步到位的,需要教师以CK、PK、TK知识为基础,以及这几种知识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并依据学情的具体情况,通过“感知”“学习”“实践”和“研究”多个步骤实现建构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融合的过程。

2.组建多专业背景的培养团队。以往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侧重技术操作的学习,因此培养团队一般由信息技术相关人员组成。而TPACK能力需要以多学科知识和多维知识整合能力为基础,因此需要组建多专业背景的培养团队。比如在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时候,侧重相關技术的掌握,则以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老师为主。而在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时,不同学科类别的资源设计各不相同,需要具有代表性的学科老师参与。而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则最好有教育教学方面的教师参与。

3.个人、学校、政府机构多方共同努力。教育信息化2.0时代,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个人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一起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样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个人、学校和政府机构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给教师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最关键的还需要教师个人积极追求进步,不断地进行学习、实践以及研究,再加上学校方面的举办培训、鼓励学习等方式助推,才能有效地培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其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职业院校教师。

TPACK框架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成熟的理论依据,它强调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多维度能力的应用。笔者从TPACK框架视觉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型。教育信息化2.0时代,既需要教师积极地面对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时也需要学校、政府以及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以全面实现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Z].2018-04-13

[2]张建欣.论TPACK融入幼师生专业知识培养体系的迫切性及优势[J].教师教育论坛,2014(11)

[3]郑小军.理解与行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下)——职业院校教师的视角[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4]张倩.信息化教育时代基于TPACK模型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1)

[5]金鑫,疏国会.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TPACK视角[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6]王莉.“互联网+教育”:TPACK理念下职业教育O2O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7(8)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院级教改课题“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图形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YJJ1608)研究成果;广西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重点项目)“《宠物临床诊疗技术》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研究”(GXHZJG2017A05);2017年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基金支持

【作者简介】张 妮(1983—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莫洪武(1980—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潘细妹(1984—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