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专业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2019-12-19崔熙容吕永莲苏金垚姜香美金春玉张海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保健对象

崔熙容 ,吕永莲 ,苏金垚 ,姜香美 ,金春玉 ,张海莲

(1.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2.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多种方法达到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的保健活动。我国为提高公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在2014年编制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读了中医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倡导人们实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并介绍了常用养生保健内容,普及了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成为改善我国公民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1]。但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仍处于偏低水平[2],尤其作为时代新生力量的大学生群体,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大学生仅占51.8%[3],且普遍存在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作息不规律、情绪不稳定等健康问题[4],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堪忧,而且仍有待提高。因此,本研究以中医专业大学生作为切入点,了解其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健康状况,进一步分析两者相关性,为制订提高大学生群体健康水平及合理有效的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延边地区某综合高校中医专业的全日制在校一年级至三年级大学生254名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 主要包括性别、民族、年级、居住地等。

1.2.2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采用周萍等人编制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问卷[4],本调查问卷包含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基本理念和知识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养生保健内容素养及养生保健方法素养四部分内容,共计38个条目。评分方法采用1~4分评分制,总分范围为38~152分,得分越高说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越高。本研究测得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

1.2.3 健康状况 采用在1988年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的基础上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汉化的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8个维度,由35个条目组成。根据量表各个方面计分及得分换算得出总分,总分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

1.3 资料收集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延边地区某综合高校的中医专业在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在调查前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取得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后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共发放2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7.7%。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采用描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水平

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得分为(104.4±10.9)分,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维度得分最高,养生保健方法素养得分最低。健康状况得分为(495.7±75.8)分,生理功能维度得分最高,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最低,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水平(±s,分)

表1 研究对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水平(±s,分)

排序排序1 2 3 4项目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总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养生保健内容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基本理念和知识素养养生保健方法素养分值范围3 8~1 5 2 4~4 0 4~3 2 4~4 0得分1 0 4.4±1 0.9 3 7.4±3.4 2 4.3±8.5 2 8.1±2.6 4~4 0 1 4.6±4.2 1 2 3 4 5 6 7 8项目健康总分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得分4 9 5.7±7 5.8 9 2.6±1 0.1 8 7.3±3 0.7 8 5.2±3 0.1 6 8.7±1 9.1 5 3.5±1 3.6 5 2.1±1 4.7 3 9.8±3.7 3 9.5±5.3

2.2 研究对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现状

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得分在性别、民族、年级、生源地、自觉健康状况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健康状况得分在性别、民族、年级、生源地、自觉健康状况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 2。

2.3 研究对象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r=0.504,P<0.01),说明研究对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越高,其健康状况越好,详见表3。

表2 研究对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在一般特征上的差异(±s,分)

表2 研究对象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在一般特征上的差异(±s,分)

项目性别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t/F P t/F P-2.3 9 0.0 1 8-2.0 9 0.0 3 8民族男女汉族4.9 3<0.0 0 1 3.3 4 0.0 0 1年级1 4.1 3<0.0 0 1 4.9 0<0.0 0 1生源地朝鲜族大一大二大三城市农村1 0.8 0 0.0 0 1 2.5 0 0.0 1 3学生干部0.7 3 0.4 6 3-0.1 3 0.9 0 0自觉健康状况否是差一般好很好4.4 2 0.0 0 2 9.7 6<0.0 0 1非常好人数及占比[n(%)]1 3 1(5 1.6)1 2 3(4 8.4)1 3 1(5 1.6)1 2 3(4 8.4)6 0(2 3.6)9 0(3 5.4)1 0 4(4 0.9)1 5 2(5 9.8)1 0 2(4 0.2)6 4(2 5.2)1 9 0(7 4.8)1 6(6.3)3 3(1 3.0)6 3(2 4.8)8 7(3 4.3)5 5(2 1.7)1 0 2.9 1 0 6.1 1 0 7.6 1 0 1.1 9 8.9 1 0 4.3 1 0 7.8 1 0 6.3 1 0 1.8 1 0 5.3 1 0 4.2 9 7.8 1 0 0.5 1 0 4.2 1 0 5.1 1 0 8.1±±±±±±±±±±±±±±±±1 2.4 6 8.6 1 8.2 0 1 2.3 0 1 3.1 0 1 0.8 1 7.8 3 7.9 6 1 3.7 4 1 1.7 9 1 0.5 6 1 4.3 8 1 1.0 7 1 0.2 5 1 0.3 6 9.7 4健康状况4 8 6.2±8 5.2 8 5 0 5.8±6 2.9 2 5 1 1.0±5 0.6 0 4 7 9.3±9 3.0 4 4 7 0.1±9 7.8 2 4 9 9.1±7 3.6 7 5 0 7.4±5 8.3 5 5 0 5.3±6 2.5 7 4 8 1.3±9 0.4 5 4 9 4.6±7 4.8 6 4 9 6.0±7 6.2 8 4 0 9.4±1 2 3.6 2 4 5 9.4±9 7.6 5 5 0 5.8±6 1.6 5 5 0 6.7±5 9.1 8 5 1 3.4±5 8.4 8

表3 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较高,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仍需加强

研究结果发现,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得分为(104.4±10.9)分,处于较高水平。针对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活动进一步了解发现,中医专业的课程中设立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相关课程,学生能直接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掌握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的技能,这对学生提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具有促进作用[3]。研究结果发现,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得分最高,养生保健方法素养得分最低,与陈怡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均反映了“行为强于知识”的特点。表2结果显示,女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高于男生(P<0.05)。在殷晓月等的研究中也提出,女性的中医药科普阅读率虽低于男性,但女性的中医药科普信任率高于男性,说明不同性别人群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态度有所不同,这会影响其相关行为的实施与改变。而且,高年级学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高于低年级(P<0.001),该专业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了更多的专业课程,这使学生能更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骆然等的研究结果指出,学生的籍贯、城乡生源对中医养生相关行为有影响,而且少数民族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较差,这支持了本研究中汉族与城市学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相对较高的结果。虽然中医专业大学生有较高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但其知识与方法技能的掌握不够理想,在制订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中医养生保健干预方案时,要考虑不同人口学特征群体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知识与技能。

3.2 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有待提高,其与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密切相关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较差,尤其在活力、精神健康方面偏低,反映了现今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表现出容易紧张焦虑及脆弱性突出等特点[6]。研究结果发现,健康状况水平在女生、汉族、高年级及城市学生中相对较高,说明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学生对健康的需求有所不同,这一结果提示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制订能满足学生需求、适宜的健康促进活动项目,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另外,研究结果发现,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其健康状况越好(P<0.01)。王晶晶等[7]对医学生的健康素养进行路径分析发现,学生的健康知识能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水平,就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和重视,还应提供正确有效的健康宣教与行为干预。中医养生保健主要以调摄情志、均衡膳食、合理起居及运动养生为核心,在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文化程度呈正比的结果中看出[8],大学生群体能通过校本课程[9]、新媒体等途径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合理采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实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从而维持和促进健康状况良好发展。因此,在我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整体偏低且看中医的人群年龄趋向年轻化的趋势下[10],大学生群体在宣传和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方面定能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较高,但健康状况不够理想,两者之间密切相关。大学生是能宣传和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人群,在促进整体居民健康状况水平上具有良好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加强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知识,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提高健康水平。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和调查范围,进一步探讨不同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也可实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干预的实证研究,这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保健对象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个性签名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