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2019-12-19何耀涛
李 佳 ,何耀涛 ,陈 芸
(1.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佛山 528211;2.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社会聚焦“一老(老年人)一少(婴幼儿)”朝阳产业,护理人才已然成为社会技能紧缺型人才,护理专业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可眼下的用人单位对护生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有的单位最低门槛已提高为高职学历,让中职卫校陷入发展窘境。在国家快马加鞭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多层次、动态结构的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形势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立足“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中职毕业生已不再满足仅仅获取中职教育毕业证书和技能,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需求在不断增长[1],相关政府部门也多次颁布政策大力支持中职学生继续升学深造。1985年中央通过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职学生的升学深造问题,各种文件陆续出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第16条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层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职业教育改革按下“快进键”,成为“国家必需”。而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也走在前列,2010年广东省制定了通过高职对口自主招生和中高职连读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政策。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安排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进行“中职升本科”的招生改革试点,通过“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和技能测试等方式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往届毕业生,从而打通职业教育“中职升本科”成长通道。
1.2 大健康时代对护理人才的需要
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随着护理对象“疾病—患者—健康”的转变,护理模式由关注疾病向关注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势必促使中职护生通过升入高职院校深造来实现基本职业技能向综合职业能力的递进,将中职学段技能型、服务型护理人才培养成为高素质、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及岗位的基本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区(县)级或者区(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不再招收中职学历护理毕业生,一些大城市三甲医院招收护士的最低门槛要求学历是本科。学历门槛的提高,对护生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职护生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学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目前医疗护理行业对护士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的需求。
1.3 高职院校对中职学生的升学支持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搭建中高职教育“立交桥”,并重新定位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2]。广东省陆续推出中职卫校学生升学的四大主要途径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中高职“三二分段”考试、“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高职高考。近年来,由于本科院校的扩招及社会观念等原因,高职院校普遍遇到生源危机。因此,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向转移到中职对口升学方面,许多高职院校逐步提高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所在地政府也积极牵桥搭线,促成当地高职院校与当地中职院校升学合作,如我校在佛山市政府的协调下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合作。
2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2.1 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不统一
中职护生除了参加高职高考外,大多选择中高职衔接模式继续深造。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式多样,主要有“3+3”模式[3],指在中等职业学校3年和高等职业院校3年,联合一体化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三二分段”模式[4],指学生在中职学校读3年后通过统一考试或者国家相关政策进入高职学院继续2年的学业,最后取得高职的护理毕业证;“五年一贯制”[5],又称“初中起点高职教育”,即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一贯制”的护理人才培养。不同学校护理专业的衔接模式各不一样,同一高职院校可能存在多种衔接模式,而衔接模式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准确
人才培养的定位直接影响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高职护理衔接中的首要问题即为如何对中高职衔接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6]。中高职各阶段对护生的培养目标定位要精准,以实现阶段的有效衔接,中职阶段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高职阶段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仍然是以满足临床、社区护理工作需求为主,未紧跟大健康时代的发展,没有贴近社会的需求。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已经拓展到“一老一少”(即养老护理、婴幼儿护理)领域,护理人才的培养应立足“大专业、小方向”,发展专科护士等涉及人类健康产业的人才。
2.3 课程体系构建模式陈旧
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学校的课程体系均不一样。而且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课程设置基本雷同,课程内容重复、界限不清[7],专业课程的重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6]。目前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还是依附于传统医学教育,沿用医学教育的框架和模式,即以临床疾病护理为课程核心的传统护理授课模式,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4 师资队伍水平亟待提高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因素,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我国1980年才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由于起步晚,护理师资力量比其他学科更薄弱,中高职衔接课程直接放到中职学校讲授后,对中职教师学历、职称、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及临床经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大多数护理师资来源于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部分来源于临床优秀的专科以上学历的护士,护理教师高学历、高职称少,且师资队伍偏向年轻化。中职护理教师承担高职阶段教学,课程知识结构及储备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所需,且日常忙于教学、临床实践不足导致经验相对欠缺,知识更新不及时。可见,现有的护理师资队伍在教学水平上难以满足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制约了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
2.5 临床实践能力薄弱
护生临床实习是整个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有利于护生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促进护生临床实践思维的培养和临床动手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护生向护士这一重要角色的转变。据调查,无论哪种中高职衔接,都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模式,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都各安排一个阶段的实习。目前,有部分中职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五不”现象,即知识结构不完善、心智发育不成熟、专业理论与技能不扎实、沟通能力不强、社会适应力不高,说明中职护生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3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满足护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
作为专业起始教育的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要坚持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标准,坚持职业教育的特色,坚持课程设置对接原则,坚持现代化护理观念,以整体化护理的理念设置课程体系。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高职衔接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应涵盖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培养目标而言,应该明确护生在中高职各阶段获得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层次,明确完成各阶段学习后与之适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工作领域和对应的执业资格。围绕满足护生职业生涯发展这个目标,笔者认为中职护理专业要以学科为中心,按照“文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而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以护生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为依据,突出已有知识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着力提高临床综合职业能力,以实现护生在专业知识上拓展,在实践技能上提升,在职业能力上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因此,中高职衔接的护理课程应以人文素养、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及临床实习构建体系框架,具体课程设置见表1。
3.2 坚持课程体系一体化原则,丰富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内涵
(1)一体化: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一体化”。首先,构建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需要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资源,避免出现课程设置重复的现象;根据护理职业能力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形成文化基础、德育课程衔接贯通,专业理论、实践技能课程层次递进的结构体系,为提高护生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2)标准化:美国护士协会倡导以标准化护理语言规范护理实践[8],同样,我们在培养护士能力的阶段,也应以标准化要求护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中将标准化渗入日常教学中,如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实训内容严格按照护理程序的标准化工作流程执行,做到“四勤”,即“手勤”“脚勤”“脑勤”“嘴勤”,规范护生护理行为,完善护理服务标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护理礼仪课上,要求护生掌握标准化护理语言及标准礼仪动作,目的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3)科学化: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向科学化管理发展,要求护理管理人员改变过去那种经验式、随意性、任务性的管理方法[9]。在护理课程体系建设中,也应实行科学化教学管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授者,也是一名管理者,需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此外,在课程建设上,应融合科学化的护理管理流程,在护理专业课及实训中体现科学化护理流程。同时,应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课程建设中,让护生在学习中开拓智力,全面发展。
(4)系统化:在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改革护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10]。护理操作也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各专业课程实行系统化教学,能拉近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提高护生对岗位认知能力及岗位技能。
表1 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设置
3.3 联合多方力量,校企协作共谱育人新篇章
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各个用人单位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充分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为学校、护生、企业三方共赢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护生毕业去向集中在社区、月子中心及养老护理等机构,各用人单位对护生的技能需求侧重点不同。职业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医护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方向调整,实行“大专业、小方向”分层分类教育,满足不同护生就业的需要,进一步拓宽护生的就业渠道。此外,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多与用人单位商议,通过兼职教师授课、教师深入用人单位、行业导师制、企业实习等方式,探索产学深度联合的新模式,并融入护生人才培养的方案,落实到课程、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
3.4 强化师德建设,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关乎教学的质量,影响人才培养的水平。师资队伍打造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以德立身、立学、立教,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二是提升教学技能。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双轨并驱发展的能力,即护理教师在教育领域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专业特色领域要有熟练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运用“互联网+”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设计水平和教法创新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学历结构,建立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提高的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文件精神,组织中职学校教师每年至少有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以更新其专业技能水平。四是加强骨干团队建设。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强教师梯队建设,选拔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及名师,发挥其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教师整体水平提升。五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分类聘任制度,发挥兼职教师的专业特长,参与专业教学活动,并在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中,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水平,以更好地适应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4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评估反馈
4.1 课程体系的评估反馈
对于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效果可用三个“是否”来衡量评估,即通过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学习,护生是否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否达到大健康时代下用人单位的需要。三个条件达到后,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才是成功的。
4.2 课程评价的评估反馈
传统课程评价模式一般通过期末考试进行。此类重成绩、轻实践的传统评价模式,容易造成护生高分低能,诱发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的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专业课程的建设效果,影响人才质量。众所周知,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护理课程评价应多元化、多形式,如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上实施过程性评价,能及时、系统、全面评价护生的学习质量[11];开放式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也可以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升护生主体意识和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提高实训效果,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评判性思维等能力和素质方面效果显著[12]。
4.3 用人单位的评估反馈
对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效果的评估,除了教师、学生自评外,更重要的是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估。反馈评估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上门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满意度、岗位适应能力等的数据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为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为人才模式的改革提供支撑。
5 结语
广东省职业教育从2019年开始迈入了“扩容、提质、强服务”3年行动期。加强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中高职院校合作发展职业教育,适应大健康时代背景下护理体系的发展,也是迎合相关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在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中,中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及护生既是参与者和践行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中高职衔接护理课程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鼎力支持,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