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梅州市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人才培训现状与对策
2019-12-19颜佳霓王少鑫
颜佳霓,陈 龙,王少鑫
(1.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中心医学培训部,广东 广州 51008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需医疗与健康管理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基层医疗服务是我国健康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基层医务人员岗位胜任力不足是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是必须尽快解决的紧迫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让基层医生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所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岗位胜任力培训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中之重,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作为广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下辖2区5县1县级市(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梅州市下辖部分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近52.21%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近年来,全市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加,医疗服务环境日益改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完善,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欠缺,制约了梅州市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岗位胜任力。
本文通过对梅州市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队伍的培训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梅州市卫生管理部门有关基层卫技人员培训规划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政府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查阅近10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医改政策,重点了解国家新医改政策对基层卫生人才培训的要求。
1.2 调查法
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从梅州市5县2区1县级市的乡镇卫生院中随机选取10所乡镇卫生院为调查样本,并投放了两类问卷。其中一类是针对样本卫生院整体情况的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0份;另一类是针对卫生技术人员个体情况的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85份。
在研究过程中,对市卫健局、县卫健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或具体工作负责人进行访谈,重点了解乡镇卫生人才培训政策执行情况;对乡镇卫生院和其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关键知情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等。
2 调查结果
2.1 梅州市乡镇卫生院人才现状
梅州市从2011年开始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梅州市卫健局提供的数据,截止2014年6月,梅州市全市共有全科医生438人,平均每个卫生院拥有全科医生3.9名,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06名,超过2014年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的0.66名/万人,已居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前列[1]。但广东省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0.13人,可见梅州市全科医生人数距广东省平均水平还略有差距。
由表1可见,2015年底梅州市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7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19人,注册护士1355人。119家卫生院平均每家拥有卫技人员48.4人。同年梅州市共有农村人口226.63万人,平均每千农村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54人,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1.33人,乡镇卫生院注册护士0.60人,乡镇卫生院医护比为2.23∶1。
表1 梅州市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情况 人
注:数据来源于2011-2015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
2.2 样本卫生院调查情况
选取的10所乡镇卫生院中,中心卫生院占30%,一般卫生院占70%,覆盖人口数58万人,共开放床位数359张。编制人员总数为510人,占所在乡镇户籍人口数的0.146%,即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为1.46人。在岗人员共5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6人,管理岗位34人,工勤技能岗位61人。每家卫生院平均拥有卫技人员43.6人。
2.3 培训政策实施情况
样本卫生院中只有30%的卫生院有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其进行对口支援;近3年参加过学历教育的卫技人员有196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47.8%;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的卫技人员有62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5.1%。
样本卫生院被调查的卫技人员中,最近3年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数占10.61%,参加人数最多的培训类型为院内培训,见表2。
表2 最近3年参加培训情况
2.4 培训内容
对样本卫生院卫技人员“参加过的培训内容”和“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调查问卷共列举了12项培训内容,选择前6位进行对比)。可见样本卫生院卫技人员参加过的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基本相符,但需适当增加“急诊急救知识”和“适宜新技术”相关内容的培训。
表3 参加过的和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排序
2.5 培训动机
对样本卫生院卫技人员参加外出培训最主要目的进行调查,超过一半的卫技人员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实际业务水平,25.76%的卫技人员是为了了解医学新知识新技术,见表4。
2.6 培训形式
样本卫生院卫技人员参加培训的形式大部分为定期专题讲座、集中培训,占被调查者的65.15%,参加过医学院校业余学历教育的占50%,参加过函授学习、自学考试的占27.27%,其次依次为临床指导、临床脱产进修、医学院校脱产学历教育,占比均不超过25%。
表4 参加外出培训的动机
2.7 培训满意度
对样本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各类培训满意度进行调查,有75%以上的受调查者对培训总体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认为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收获最大的人数最多,见表5。
表5 样本卫生院卫技人员认为收获最大的培训类型
2.8 培训影响因素
对影响卫技人员参加培训的因素进行调查,其中,认为“卫生院人力不足,难以抽离人员外出进修”是影响卫技人员参加培训主要原因的人数最多;认为“工作离不开”是导致他们没有参加培训主要原因的人数最多,见表6。
表6 影响卫技人员参加培训的因素
3 分析及结论
3.1 与新医改要求的差距
本文整理了国家近10年来医改重要文件中有关基层卫生人才培训的相关要求,综合看来,国家十分重视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培训,鼓励基层卫生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参加进修培训,引导将培训制度与晋升制度挂钩,尤其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
将样本卫生院调查情况与新医改的各项要求和指标比较后得出以下结论:
①样本卫生院中只有30%的卫生院有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其进行对口支援;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过的卫技人员仅占15.1%。而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县级医院要承担对乡镇卫生院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进修培训,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2],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要求“每年要有1名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3],可见梅州市乡镇卫生院的这两项政策未落实到位。
②样本卫生院受调查人员中有40.91%参加了全科医生培训,基本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2]和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4]。
③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且将培训结果作为岗位聘任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3]。而在对样本卫生院卫技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并没有卫生院将培训结果作为考核和晋升的依据。
④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面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培养高职(专科)起点的‘3+2’执业助理医师”[5],对样本卫生院进行调查后得知,仅有3.03%的卫技人员是通过‘3+2’执业助理医师培训后入职的。
⑤样本卫生院中有47.8%的卫技人员3年内参加了学历教育,基本符合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中所要求的“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在岗培训制度,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6]。
3.2 培训实施情况
3.2.1 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得不到保障
样本卫生院中只有30%的卫生院有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其进行对口支援(包括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进修培训),而卫技人员中只有15.1%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过,有10%最近3年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可见梅州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参加培训的时间不足。在对影响培训的因素进行调查后发现,超过85%的受调查者认为“卫生院人力不足,难以抽离人员外出进修”是影响卫技人员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还有近一半的受调查者认为“参加名额有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影响卫技人员参加培训的因素主要是卫生院人力资源不足和参加培训的机会得不到保障。
在访谈过程中得知,部分卫生院在选拔参加培训的人员时,未考虑到培训是否与其从事的工作对口,导致参加培训的人回到单位后并不从事所培训的专业工作,而真正有需求的人员未能参加培训。
3.2.2 培训满意度一般
卫生院卫技人员对培训总体效果的评价中超过75%的受调查者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但仍有超过5%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可见对培训总体效果的满意度一般。在各种培训形式中,认为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收获最大的受调查者最多,可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3.2.3 工学矛盾明显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队伍不足,为保证急诊、夜班等工作的正常运转,院长不愿意派卫技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和进修学习,工学矛盾突出[7]。参加学习的卫技人员经常被单位召回处理工作,或只能派专业不对口的卫技人员去培训,大大影响了培训质量,从而影响了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整体专业水平和岗位胜任力[8]。
4 对策及建议
4.1 借鉴“GUF”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组织模式
广东省自2011年启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并将梅州市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委托给中山大学组织实施,同时在广东省财政专项培训经费的基础上,还争取到了非公募教育基金会——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经费资助。后续三方进一步合作,在梅州、清远、潮州等欠发达地区实施了“健康广东——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解决以往基层医务人员无法全脱产学习、培训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培训组织不得力导致培训质量不佳的问题,实施包括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临床医学成人本科学历教育等岗位胜任力培训。项目资助方为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基金会,实施方为中山大学,项目业务指导方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山大学医学继续教育中心。根据课题组的调查评价结果,培训的人数和内容均超出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培训效果得到学员、用人单位、地方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9]。这种由政府(Government)、高校(University)和慈善基金会(Foundation)联合开展培训组织工作(简称GUF),发挥各方所长的农村基层实用性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训新型组织模式值得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借鉴。对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来说,政府应该调动社会力量,整合政府、高校、社会团体等资源,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管理优势、慈善基金会的资金优势和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使农村基层医疗岗位培训更加流畅有效[8]。
4.2 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缓解工学矛盾
由于编制不足、人员流失等各种原因导致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队伍缺乏,在岗卫技人员普遍工作超负荷。卫生行政部门在组织培训时,应当根据辖区内乡镇卫生院人员的现状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切勿让各类培训扎堆,使卫生院派不出人员培训。在培训人员的选派上卫生行政部门要有所把关,保证乡镇卫生院派出培训的卫技人员所从事专业与培训内容相关,并避免培训人员参加培训时仍被频繁召回单位处理工作的情况发生。在培训形式上还可采取由上级医院卫技人员下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带教、技术指导等方式,缓解培训造成的工学矛盾[10]。
4.3 重视人才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
现实情况下,有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为了保证卫生院的正常运转,不仅不支持,反而不批准卫技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和进修学习,有些甚至害怕本院卫技人员因为培训后提升了技术能力而跳槽。这些卫生院院长看似是以卫生院的业务为重,实际上是目光短浅,长期如此,影响了卫生院卫技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和岗位胜任力,不利于卫生院的长远发展。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应当重视人才培训,鼓励卫技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和进修学习,尤其是要选拔真正有需求、专业对口的卫技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可与本院卫技人员签署服务合同,要求卫技人员培训回岗后从事培训所学内容的相关工作。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尽量错开安排,让在岗卫技人员轮流参加培训,保证每个人参加培训的机会[11]。此外,可以让参加培训的卫技人员回岗后在院内分享培训所学技术和知识,形成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