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探讨
2019-12-19赵玉棠
赵玉棠
(新疆奎屯市教育局,新疆 奎屯 833200)
中小学内部控制,是以中小学校为主体,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学校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建设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中小学校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内部管理过程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才能更好的履行其教育职能。
一、中小学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层面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制度流于形式
中小学校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中,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的情况。由于在具体工作中,通常是 由中小学的财务部门负责上报有关内部控制的资料,学校领导往往会全权交由财务部门完成此项工作。而财务部门受限于职能范围及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很难对全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控制。学校制定的内控制度往往也流于形式,过于笼统简单,操作性不强。
2、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
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校往往只重视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后勤、办公室等其他科室工作人员,往往是抽调一些“老、弱、病、孕”等不能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临时兼任,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甚至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人员的稳定性也较差。这些原因会造成学校的岗位职责不清,工作缺乏连续性,不利于学校的管理。
3、关键岗位监督不力,管理不善
学校对负责采购、维修的人员,负责资产管理的人员,食堂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等关键岗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很多中小学都没有建立对这些岗位的轮岗制度,在一个岗位上干到退休或十几年的人并不少见。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既不利于工作的创新,也会增加舞弊的风险。
(二)业务层面
1、预算编制质量低,执行不力
中小学校的预算编制,往往只是对有关人员的经费进行编制,对学校的采购、维修活动却没有纳入预算,使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质量不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的随意性较大,无预算及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
2、收支业务不规范,把关不严
目前中小学校除高中学校收取学费、住宿费外,其他的中小学已经没有收费项目,收入业务较少。但仍存在教师或其他部门向学生收取资料费、复印费等情况。在支付业务中,中小学校缺乏事前申请控制,财务人员对各类原始单据的审核把关不严,存在凭证附件不全,签字审批不规范的现象。
3、资产管理不完善,账实不符
中小学校的资产管理不规范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近几年,由于教育均衡发展达标等原因,国家对中小学校的投入不断加大,包括校舍建设及维修、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图书的购置等。大批资产拨入学校后,有些没有计入固定资产或存货管理,有些虽然登记入账,但实物保管和使用缺乏管理,造成账实不符。
4、采购程序不规范,计划缺失
中小学校往往没有编制采购预算和计划,学校的业务人员对采购政策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到位,对于学校的采购活动,该不该纳入政府采购流程经常拿不准,该如何办理相应的采购手续也不是很清晰,使学校采购违规的风险增加。
二、中小学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增强内控意识,完善相关制度
首先要从学校领导的内控意识提高抓起,只有学校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建设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其次是学校的各个科室主任及业务人员,要不断增强内控意识,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内部控制措施,防范和降低学校内部控制的风险。最后是对全校的教职工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中来,发挥群众的日常监督作用,让内部控制取得实效。
(二)调整机构设置,明确部门职责
根据学校的“三定”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学校的部门及科室,明确各科室的职责分工,明确业务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对学校的重大经济事项,要实行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并形成会议记录。
(三)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学校的关键岗位主要包括参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岗位,如后勤主任、资产管理员、财务人员等。学校应当科学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通过制定岗位责任书,规定关键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目前,中小学校大多实行“校财局管校用”和“财务集中核算”的方式,财务人员轮岗制度已基本建立,有效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切实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四)提高预算质量,强化预算执行
中小学校的预算编制主要是支出预算的编制,根据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的要求,将学校全年的支出按相应的标准进行预算,以支定收,收支平衡。
第一,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首先要建立学校内部之间沟通机制,让财务部门与教务、办公室、后勤等部门充分沟通,将学校的采购、维修等经济事项纳入到预算中,真实全面地反映学校的收支。其次,要完善编制方法,做好基础数据的准备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最后,要强化预算的内部审核,财务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进行合理性和合规性的审核。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要经过学校的预算领导小组审核。
第二,强化预算执行,一方面要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和预算调整,避免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按进度拨付预算资金,避免执行进度进快或过慢,最后,还要加快建立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规范业务收支,降低财务风险
中小学校收入业务要实施归口管理,统一由财务部门负责收入业务,学校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收款。同时要加强对各类票据、印章的管理,避免票据遗失和舞弊。支出业务管理,是学校内部控制的重点。第一审核支出事项是否符合预算,有无超预算或没有预算的情况;第二审核支出事项事前是否有学校领导审批,重大的支出是否经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并提供相关资料;第三审核支出的原始票据是否真实合法,内容是否完整,对电子发票要做好查真和查重;第四审核支出的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按照四不直接分管和会签制的有关要求,对经济事项按金额大小分额度进行审批。
(六)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中小学校要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学校的资产进行管理,同时按资产大类再设立专门的资产保管人。对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报损等业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每年至少对资产要清查盘点一次,确保账实相符。会计人员同资产保管部门要定期对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中小学对于上级部门调拨划入的教学设备和其他资产,要及时登记入账,加强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七)合理制定采购计划,严格采购程序
中小学校要根据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提前做好相应的采购预算,对于大额的采购和维修除经学校集体研究外,还应当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方可进行采购。同时,要按照政府集中采购规定的程序进行采购,并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近两年,财政部门放宽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权限,对限额内的物品采购可以由单位自行询价。因此,中小学校应当成立三人询价小组,按照询价的有关流程自行开展好采购询价工作。
三、结束语
中小学校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既是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学应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内控制度,切实执行,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防范校园舞弊和腐败、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