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探索

2019-12-19陈高生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5期
关键词:精细化岗位成本

陈高生

(东莞早川电子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949)

一、精细化管理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对常规管理的深化。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将企业战略目标细化并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二、制造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电子制造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整体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同时,受世界整体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影响,市场需求下降,企业难以再通过增加产量来提高企业利润,企业利润空间有所下降。而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也导致需求者掌握了交易的主动权,对产品的质量、服务以及企业的品牌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力成本、间接成本等大幅上涨,增幅超过了企业利润的上涨速度,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企业需要从整体经营环节来控制成本。据统计,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的70~80%取决于企业的设计环节,20~30%才取决于制造环节。精细化管理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涉及企业经营各个环节,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将以往只重视制造成本的成本管理模式转变为全面开展成本管控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另外,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建立起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给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决策计划的制定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撑,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更多还是侧重于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相对忽视事前成本预测,这也使得其成本控制管理缺少长期指导计划。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也使得制造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短期可以取得有效成果的成本控制手段,导致企业内部并未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环境,也制约了企业各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深入学习和认识。就当前来看,大部分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较为单一,多延续以往的产品产量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而造成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的不足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岗位职责分工不明,成本管理中常出现推诿、扯皮、内耗等问题,员工之间互相抱怨,工作效率低下[1]。第二,随现代化企业管理进程的不断加快,制造企业也在学习其他优秀的管理经验,但部分企业多属于机械式的模仿,主观认为对方企业发展和自己存在相似之处,从而将其他企业管理经验直接拷贝过来,并未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问题在外资企业中较为常见,较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我国创办公司后,多想要将母公司管理模式复制过来,但人文环境、市场形势的差异往往使得其在国外的管理经验和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不相符合。

四、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通过对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进一步分析,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提出优化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的策略:

(一)明确各岗位权责,完善岗位职责体系

首先,制造企业应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的界定。在岗位职责的划分上,企业应脱离《岗位职责指导书》等相关指导性文件的限制,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业务流程来专业化、具体化地阐述各岗位工作内容,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制造企业要借助监督评价机制掌握自身的不足,然后借鉴其他企业优秀经验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其次,以内部控制组织结构、部门属性为框架,将权责划分到具体个人,并在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2]。另外,企业还应从已经细化后岗位权责中提炼出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在具体的构建中,企业可以从“如何评价”的角度来分析绩效指标的构成、指标的标准、各指标权重、考核周期等可以量化的内容,在设计具有个性化、能够体现能力水平的非量化指标。以电子制造企业为例,按照上述说明的比例,产品设计环节决定了70%到80%的产品成本,所以对于设计环节的设计部门的职责考核重点应在于风险控制;而生产部门的职责重点应该是产品质量和产品工期;销售部门的职责应是销售量以及销售进度;业务部门主要是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由于成本精细化管理将企业战略目标层层细分、量化为各部门的绩效指标,将制造企业战略思想宣贯到各部门、各岗位,所以监督评价机制的完善可以加强制造企业对各经营活动开展情况的掌握,便于管理层及时做出应对之策。在监督评价机制的完善上,首先,制造企业应建立一套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系统,具体体系可以参考“五年战略目标—3年经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到具体指标,再落实到各部门、各人员。其次,建立一套计划目标监控体系,以周、月、半年、年为周期分析企业计划指标和实际达成指标之间的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的效率,并通过对差异的进一步分析来对企业下一步工作计划做出调整[3]。借助这两套系统,制造企业可以有效地将战略制定、实施过程和经营反馈过程结合起来,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以及全面地整理数据信息。另外,在监督评价机制的建设中,制造企业还要注意监督评价范围,确保其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管。比如对于新设立部门、新开辟业务,也要及时统一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实现系统化管理。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更新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成本精细化管理要求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而流程化主要依靠企业的信息系统,若企业在控制细节上没有系统的流程设计,则将会使得控制效果大打折扣。制造企业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将业务流程精简、提高数据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企业可以邀请专业机构对系统模块进行优化和完善。另外,传统的比如责任成本法等对成本进行管控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制造企业自身潜在的成本管理需求,在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社会中,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复杂化,需要对以往的成本管理方式进行更新和创新。比如作业成本法由于其对需要进行成本管控的对象及其所涉及到的环节都进行动态追踪,对成本信息的了解更加准确,使得其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3]。

(四)加强人才培养,调动员工积极性

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最优化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所以,企业应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培养人才上,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统一和纠正员工思想。企业想要全体人员推动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建设,第一步是给全体人员宣贯精细化管理知识,使其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意义以及方法,从而统一员工思想,“劲往一处使”。其次,掌握各员工能力水平,积极培训。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人员处理事情的能力水平不同,为了避免人员职责和岗位需求之间出现偏差,领导者应严格要求各上级管理人员对下属员工能力水平的掌握,从而合理地将其分配在适宜的岗位上,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同时,对人员能力的测评也会增加管理人员对员工工作的了解程度,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其解决在摇篮期。最后,建立科学长效的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员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

五、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企业的经营也越来越加复杂,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在当前的形势下,制造企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市场环境中,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从岗位权责、监督评价机制、信息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向进行,但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进一步优化。

猜你喜欢

精细化岗位成本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