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ERP运行的信息化探讨
2019-12-19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引言
伴随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企业的类型、规模不断丰富,特别是从事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日益增多。尽管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不上大企业,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依然是不小的。应对生产和发展难题,不少企业对ERP运行的路径或方式开始进行探索,其中较为普遍的是ERP运行的信息化探索。针对企业管理水平现状,ERP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诸如经营成本高、决策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众多企业ERP运行的现状
(一)ERP运行在企业中的规模化发展
现如今,21世纪即将迈入第二个十年的末尾,但是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全方位的,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对中国造成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伴随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加速,很多企业对自身信息化程度十分重视,据权威调查显示,到2010年约有80%的企业拥有ERP系统,可见ERP系统在企业中的运行和使用是十分常见的。
针对ERP系统的供应商种类,主要是SAP、用友以及Oracle的声誉比较显赫,综合市场数据显示,这三者对市场的占有率之和高达76%,所以,众多中小企业对ERP系统软件的选择主要是他们三者。由于企业对ERP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大,ERP运行的规模化发展不断增强。在ERP应用企业的分布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应用较为广泛,同时99人以下的企业使用ERP系统的相对较少。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是不小的,ERP运行的规模化发展前景广阔,从经济学角度而言,ERP运行在企业中的稀缺性不强。
(二)企业实现ERP运行的益处
从总体角度而言,ERP运行为企业带来的益处是多层次的,无论是优化供应链管理层面上,还是优化经营流程层面上的,它们都在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ERP运行的具体益处是:一是对信息共享的增强,这可以优化客户和供应商的管理。ERP运行的基础作用是,使管理者或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到供应链的运行状态,在信息技术管理的作用下,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高效沟通、企业与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密切联系,最终把信息共享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二是降低和控制交易成本,这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益。IT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是ERP的内涵所在,它对交易流程的影响是,简化交易环节、缩减交易时间。对成本的降低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减少采购人员的低价值劳动,另一方面是减少存货和采购信息的人工沟通。
三是防止存货积压,库存率降低是它的直观体现。在ERP的控制终端,供应商可以及时获取存货和销售信息,进而确保补货的及时性,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四是对生产周期的优化,这是ERP运行的突出优势之一。在正常的ERP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协作性和协同性都很强,因而ERP系统运行中的信息可掌握程度很高,使得企业内部人员对市场变化的预测和应对会十分有效,最终实现生产周期的优化。五是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这是ERP运行的最终目的。由于ERP系统为企业提供的信息是较为全面的,它涵盖用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所以企业对自身服务的优化是很有导向性,继而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企业ERP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在使用ERP系统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毕竟ERP系统对用户的适配仅仅是大多数情况的,所以ERP系统在某个企业或者特殊性质企业的运行或使用依然存在问题,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决策的参考性不强。多数企业在选择和使用ERP的投资决策时,对本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和生产需求参照性不足,因而ERP运行的实际效益往往不高。究其根本,主要是对ERP运行的理解不到位,仅仅把ERP运行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盲目推行,到ERP的实际运行中,企业管理者才发现ERP运行的不适应,最终无法发挥ERP运行的实际作用。
二是ERP系统的实施缓慢。很多企业都会相信专家的经验和意见,尽管这种做法没有错,但是ERP系统的实施进程存在不合理性,其具体是实施周期过长,这个问题在中小企业中的体现比较明显。参照大企业的做法,中小企业也会选择18个月的ERP实施周期,这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有效“消化”ERP的管理思想和使用方式,但是它对企业成本的增加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在短期内,也是半年左右的时间内,推进ERP系统的运行,进而发挥其有用性。
三是对ERP运行的障碍预测不到位。很多企业对ERP系统的认识局限于“它好、它先进”,因而盲目的选择ERP系统、无法认识到ERP运行的系统性。所以,ERP运行的存在障碍比较明显,比如说基础数据不足等等。这是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失误,同时也是选择ERP系统的不理智。
三、信息化对策对ERP运行和使用的推进
(一)前期的信息化准备
管理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点,而ERP运行对管理活动作用是,改革和创新。由于ERP运行是一项周期长、成本高、涉及范围广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者在选择ERP运行之前,要充分做好前期的信息化准备。这里的信息化准备包括立项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前者辅助后者,后者为前者的推行做保障。
立项分析是企业选择ERP运行的一个前期保障,它要从企业的基础状态和未来战略出发,对自身的优势点和劣势点进行分析,完成项目目标的细化,这包括阶段和总体目标。另外,立项分析还要依据这款ERP系统体现的管理思想进行。不仅要从IT项目的角度分析其实施目标,还要从管理项目的角度分析其管理目标和观念。最后,立项分析要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管理者,报告要求各项数据真实、可靠,如ERP系统的参数和数据基础等等。
可行性分析是企业确保ERP运行的一个关键要素。企业决策者对ERP运行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对此,他们要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对ERP运行的可行性进行细化分析,这包括ERP系统的统一设计和规划分析。分析ERP运行可行性的核心是,对企业自身需求的准确把量和知悉,进而确定企业管理模式与ERP运行的管理模式是否匹配。具体的分析方法可以是调查分析法,从而实现ERP系统的进一步理解。在形成ERP运行的可行性报告时,报告人要充分考虑ERP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口碑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可行性报告。值得补充的一点是,ERP系统或软件的功能考察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类型和环境,以确保ERP系统的顺利实施。
(二)选择合适的ERP系统或软件,及时更新和学习信息技术
针对多数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使用,选择合适的ERP系统或软件是尤为重要的。由于ERP系统或软件的应用范围较广,它的“型号”也是十分多样的,一部分ERP系统或软件适用于制造业企业,一部ERP系统或软件适用于服务业企业,因而企业对ERP系统或软件的选型需要有的放矢,特别是自身需求的分析和判断十分重要。ERP系统或软件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前者适应后者,而不是后者适应前者。对此,决策者不能本末倒置,要让ERP系统或软件充分“配型”、充分匹配企业的管理模式,进继而减少ERP运行的二次开发、保障ERP系统的顺利运行。
另外,前期的需求分析是选择ERP系统或软件的前瞻性环节。在需求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低效低能环节,同时还可以明确管理者对企业自身的认知,包括规模、生产类型等方面的清晰认识,这是选择ERP系统或软件的有力依据。在需求分析后,企业对ERP系统或软件的需求就会十分明显,因而对众多的ERP供应商产品的选择就不会那么盲目,至少初步的选择范围可以确定下来,继而在依据ERP供应商的水平和口碑进行优势选择,最终科学的选择出一款适合企业本身的ERP产品。
最后,ERP系统或软件对企业信息技术的要求是不低的,无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高低,企业都需要做好信息技术的及时性更新和学习,这不仅是为ERP运行创造条件,还是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做贡献。值得一提的是,ERP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实物产品,它的实用性不一定取决于价格,或许便宜的更为适用也是很难预测的。
(三)做好ERP实施的“高层工作”,信息化趋势不可逆转
在ERP运行比较成功的案例中,企业高层的参与总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企业高层领导要增大对ERP实施的重视程度,这要求企业高层出台具体的措施或方案,它们被称为“高层工作”。从ERP项目立项到项目评估的整个过程,都需要高层工作的支持和引领,这不是台面上的认同和认可,而是具体的高层工作和强有力的执行,其具体体现为项目实施中的资源保障和调配、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重组。由于ERP的实施涉及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权利和利益,所以高层工作的重点是做好企业内部的思想动员和开导。
在思想动员和开导中,企业高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ERP运行的原因:一是ERP的与时俱进性,这一点可以列举国外的国内的应用ERP系统的成功案例,把他们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事例生动阐述出来,从而充分调动企业全员对ERP运行的积极性。二是开导员工的利益不平衡感,这一点要从企业文化入手,把企业的福利政策和人性化点一一列举出来,减少员工对ERP运行后的利益不平衡感,削弱员工的抵触情绪,以确保ERP系统的顺利运行。三是突出ERP运行的不可逆性,这要从时代的角度分析,把信息技术的多方面优势解释清楚,充分证明ERP运行的高效性,使得企业员工认识到ERP运行对自身的益处。
另外,信息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体现不仅仅是在ERP系统或软件中,它更多的体现在人的生活中。在我国,移动支付就是有力的实例。如果高层工作对企业员工的影响还不够大,那么增强企业员工对生活的认识也会对他们自身造成不小影响,比如说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这些都可以影响企业员工对信息化趋势的认识。
四、结语
ERP运行在我国众多企业的普及速度十分快,但是它面临的现状也是不容乐观的,对此,企业管理者要依据自身现状,通过ERP运行的立项分析和可行性分析、选择合适的ERP系统或软件、做好ERP实施的“高层工作”等途径,实现ERP系统或软件运行的信息化,使得企业内部充分认识信息化趋势的不可逆转性,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稳步发展和效益提升。